关于《幼学琼林》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0-09-06张俊
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蒙学研究的发展,《幼学琼林》成为其研究不可或缺的载体。然而,关于《幼学琼林》蒙学研究的文献目前尚无学者整理、分析和探讨。本文分别从研究历史、研究视角、研究价值对《幼学琼林》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研究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幼学琼林》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提供线索。
关键词:《幼学琼林》 蒙学 文献综述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启蒙的儿童读物,作者为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本书原名《幼学须知》,又名《成语考》、《古事寻源》。改名《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全书四卷三十三章。近年来,蒙学的复兴,使《幼学琼林》对研究成为热点,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对1994年以来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整理,同时对这些论文作了一定的分析和评论,以期对《幼学琼林》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幼学琼林》的研究史览
前人对《幼学琼林》的研究较少,古人多对其进行增补注释如: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邹睿、清朝的嘉庆年间由邹圣脉、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进行了增补。建国后随着对蒙童教育的不断加深,产生了很多注释本,方便阅读。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有许多学者都在潜心研究《幼学琼林》,他们从文学艺术、教育思想、法律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成果显著。孙晓晨在研究《幼学琼林》时说到:当前对《幼学琼林》的研究虽然角度众多,但成果显然不够丰硕,且大多只停留在对某个特定角度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少之又少。从论著方面看,多半是在教育史或教育理论书籍中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如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对其在体制和内容上呈现的蒙学特点加以赞许,浦卫忠在《中国古代蒙学教育——历代少儿启蒙教育方法》第三章中对《幼学琼林》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分别作了介绍。迄今为止,对《幼学琼林》进行专门理论研究的著作尚属空白。从期刊、论文的方面看,对《幼学琼林》的研究大多是侧重于某一角度来谈的。[1]《幼学琼林》作为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但现状表明,对该书的研究还不全面、深入,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幼学琼林》的研究视角
1.从内容和形式上浅探《幼学琼林》的特点
很多学者在研究《幼学琼林》的特点时,大都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研究它所具有的教育意义。而从这样大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概括归纳为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和通俗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可通性。学者王向阳认为《幼学琼林》在内容上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它的综合性和通俗性能满足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范围,而它内容的教化作用又能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可诵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2]有的学者在研究《幼学琼林》时从更细致的角度来研究它在内容上面的特点例如从现代观念审视《幼学琼林》,认为它的编排有方、卷类条目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凝练,且长短句相见,节奏变化丰富。[3]使儿童在运用时方便查找所需内容,在诵读时朗朗上口。这些研究都结合它与现代语文教材的联系来进一步研究它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例如学者陈小叶从《幼学琼林》编排的对偶形式、内容中的词语教学来呼吁我国要重视对传统教育经验的借鉴。[4]从内容和形式上来探索《幼学琼林》的特点,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把握该书的结构和内容,为进一步研究该书提供材料;但都从这些方面来研究,缺乏对该书细节的整理,需要我们更细致的研究这本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与作用。
2.从知识和精神层面初探《幼学琼林》的文化意蕴
《幼学琼林》知识涵盖范围广,被称为古代的“小百科全书”。它蕴含着珍贵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中华文化精神,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依据。学者王黛从《幼学琼林》的古语雅称、成语故事、典故、格言来初步探讨了《幼学琼林》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天道信仰的精神实质、仁爱孝悌的中华传统美德、豁达的生死观和端正的贫富观。[5]毛巧晖则从《幼学琼林》的民俗知识结构来研究其民俗教育价值,书中通过借物喻事从日常生活中来体现寓意深刻的道德意义,他赋予民俗教育现代意义,呼吁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6]从学者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学琼林》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范围之广,学者可以从它的内容构成的各个方面来研究它对于我们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提高所发挥的极大作用。
3.从字词和写作探索《幼学琼林》的教育启示
我国古代小学语言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且识字量相当丰富,在《幼学琼林》的字词整理中可以進一步的推动我国现代语言教学。成益方该书共用汉字近3300个,其中名氏、姓氏用字多达1650余个,代词37个,动词1033个,形容词461个,方位词23个,数量词40个,副词121个,介词12个,连词12个助词、叹词共15个。[7]从这些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该书在字词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对儿童字词的学习与积累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杨茂义在谈《幼学琼林》的识字教学理念时提到该书注重把识字教育与学生人文底蕴培养相结合,把识字与词汇应用积累和句式锤炼融为一体,体现了独特的识字教育理念,是一部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面向未来教育的好教材,对今天的识字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8]从该书的构成中我们可以发现它涵盖的字词种类较广,可以对当代的识字教学提供材料。
吴惠青把《幼学琼林》看作是一本词汇教学的“词书”,可以满足学生集中识字的需求,根据词汇教学的需要,对文字进行分门别类的注音,分为:难读字、误读字、多音多义字;全书在注重收词的广泛性、释义的准确性的同时,字的编排具有可读性。[9]刘春梅、栗斌在谈《幼学琼林》的写作启示时表示该书具有类书的功能,使学习者在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典故的同时,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经典的写作素材;其编排体例又可以对学习者的类型化思维起到训练的作用,为现代写作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10]史伟麟则结合当下初中生的写作现状,根据《幼学琼林》的特点提出了该书对于写作教学的启示,认为该书无论是在语言风格还是在素材整理上,都对当今的写作教学乃至语文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1]学者在研究该书对语文教育的启示多集中在这两方面,从这些的研究的我们可以发现,学者注重该书之间的联系,从该书的构成来思考它对识字、词汇、写作的启示。
4.从辩证的角度来质疑《幼学琼林》及其研究
《幼学琼林》有着特殊的价值和地位,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秦弓就从书中存在杂糅的封建道德作出了抨击。蒙学针对的是孩子,而孩子鉴别能力欠缺,很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12]成益方从《十三经》和《幼学琼林》的归纳整理中發现两套教材的识字教学忽视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在编排上没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1992年李运宁则在《<幼学琼林>新编》指谬中概括了此书存在着不通史实、不通文意、不通文法、不通事理这几类错误,并通过例举书中的若干例子来分析,大胆质疑,启发我们思考。[13]
三.《幼学琼林》的研究价值
《幼学琼林》是一本集识字、诵读、文化、艺术教育于一身的启蒙读物,在对它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之后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它的现代价值。谢嗣极认为《幼学琼林》注重实用的编著思想,值得今天教材的编写者和工具书的编写者借鉴;该书释义简洁,易记会用,可供现代词语教学借鉴;有助于提高阅读古代著作的效率。[14]赵爽在谈到研究《幼学琼林》的现实价值时认为该书可以作为学习传统文化的辅助读物;可以纠正目前识字教学的弊端;是对现有教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幼儿知识的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建立都是大有益处的。[15]对《幼学琼林》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还是对于中国教育史的研究都有着现实意义。通过整理和研究该书,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更好地为现代教育服务。
四.结语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检索、整理发现,研究者多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幼学琼林》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它对于当代教学的启示和一些教育思想。但总的来说,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内容比较零碎,不系统也不深入;二是研究范围狭窄,研究比较集中没有延伸;三是研究深度不够,质疑不够全面;四是在研究方法上,归纳研究多,演绎研究少。五是研究时间的间断性,在不同的时间对《幼学琼林》的研究不够细致。
参考文献
[1]孙晓晨.蒙学教材《幼学琼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王向阳.《幼学琼林》蒙养特点初探[J].娄底师专学报.1994(1):3.
[3]邢丽君.传统蒙学教材《幼学琼林》浅探[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1(1):18.
[4]陈小叶.中小学教材怎么编——来自《幼学琼林》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7(3):19.
[5]王黛.《幼学琼林》的文化意蕴初探[J].汉宇文化评析.2017(18):64-66.
[6]毛巧晖.传统蒙学教材的民俗教育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8):48-49.
[7]成益方.从《十三经》、《幼学琼林》等的识字功能看我国当前小学识字教学[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29.
[8]杨茂义.《幼学琼林》的识字教学理念[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20.
[9]吴惠青.《幼学琼林》与蒙学词汇教学[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4):116.
[10]刘春梅 栗斌.《幼学琼林》对写作教学的启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4).
[11]史伟麟.《幼学琼林》对初中写作教学的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1):105.
[12]秦弓.《幼学琼林新编》质疑[J].中国图书评论.
[13]李运宁.《<幼学琼林>新编》指谬[J].桂海论丛.1992(5):92-95.
[14]谢嗣极.《幼学故事琼林》的特点、局限及现代价值[J].教育评论与研究.2015(6):40-41.
[15]赵爽.综合性蒙学读物《幼学琼林》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作者介绍:张俊,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指导教师:张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