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葱拌豆腐
2020-09-06张昧林
张昧林
儿子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吃小葱儿拌豆腐。
近水楼台先得月。父亲走到西厢房,搬去豆腐包上压的石头,撩起豆腐包上的布头,手指挑着布头儿转几圈,将拧在一起的布头松开。拿把小刀,在那块白白嫩嫩,冒着气的豆腐上娴熟地割两刀,横一刀,竖一刀,手在豆腐上一摁一扳,说声:“好哩!”便将一块豆腐托在手中。
父亲托着豆腐,欢快地走几步,走进厨房,操起案板上的菜刀,“咣咣咣”将豆腐切成片、切成条、切成魔方式的小方块。转身,又欢快地走几步,到院中菜园子里拔一棵小葱儿。剥葱皮、去葱须,清水里洗干净,将小葱儿拦腰掰断、再掰断,切好了放在碗里,挖半勺盐,倒一股醋,洒几滴香油,将豆腐块盛进碗里拌几下,端给儿子。
“吃吧,可有营养哩。”父亲看着儿子,抽烟熏黄的大板牙的豁缝儿里都是慈祥灿烂的笑。
物质匮乏的年月,儿子吃小葱儿拌豆腐,出落得白白胖胖,噌噌噌长个子,长知识。
儿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来,母亲为儿子和女朋友准备了一桌饭,父亲特意为两位研究生做了一盘小葱儿拌豆腐。吃饭时,校长的千金,吃着那盘小葱儿拌豆腐,稀罕得不行:“姨,小葱是咱家种的?”
“闺女,是。”母亲点点头。
“叔,豆腐是咱家做的?”
“闺女,是。”父親响亮地回答。
“姨,小葱儿拌豆腐,真好吃。”
“闺女,好吃多吃点。”当大人的让儿子女朋友夸得心花怒放,当姨的一个劲儿把盘子往闺女跟前推,当叔的坐在一边,嘿嘿笑得合不拢嘴。
千金边吃边问,问这问那;姨长,叔短,小嘴那个甜,叫得两位老人心里像塞了蜜,骨头都酥了。见儿子女朋友人长得俊,没有一点点千金大小姐的架子,初次登门就不把她们当外人,当大人的跟闺女之间没有了隔阂,亲近起来,就改变了先前对校长千金存有的门第偏见。父亲实在人,说话办事,石头砸磨盘——石捣石。父亲也是有意,他怕儿子为了高攀校长千金,弄虚作假编瞎话,欺骗女友,爱情基础不夯实,就把两口子种地、磨豆腐的家底,儿子小时候喜欢吃小葱儿拌豆腐的趣事,毛驴倒口袋都给抖搂出来。父亲认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要做一家人,便不该藏着掖着,就该坦诚相告。父亲一番话,让儿子女朋友刮目相看,她非但不嫌弃,还点头赞同,瞪起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对老头儿来了一次重新认识。还伸手推了男朋友一下,看着男朋友撇嘴儿,眨眼儿,一个劲儿笑。倒是儿子站在那里,让父亲一番话,臊得脸红脖子粗,恨不能找条地缝儿钻进去……
当了大学校长的儿子,乔迁之喜。父亲从西厢房搬出闲置了多年的家伙什,清洗、生火,又做了一锅豆腐,从院中菜园子拔了一捆小葱儿。亲手为儿子席面上,各端上一盘小葱儿拌豆腐。宴席上,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端起一杯酒,站起来,当着众人的面,看着春风得意的儿子,看着一桌子的山珍海味,看着他那盘被挤在桌子边缘的小葱儿拌豆腐,看着盘子里的“一青(清)二白”,冲儿子莫名其妙地说了两句话:“儿子,你奋斗到今天不容易,但你要记住,你是吃小葱儿拌豆腐长大的。”
父亲说完,在座的宾朋好友,一个个都愣在那里。校长端着一杯酒,皱了皱眉头,有种让父亲扒光衣服的感觉,心里咯噔了一下。
反腐倡廉,身边不少人都“进去”了。校长庆幸之余,记起父亲的小葱儿拌豆腐,记起小葱儿拌豆腐的“一青(清)二白”,才真正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走了,不给校长做小葱儿拌豆腐了。
“老板,来盘小葱儿拌豆腐。”
校长去饭店吃饭,都习惯点一盘小葱儿拌豆腐,且坐在那里吃得有滋有味,吃得眼泪汪汪,吃得十分挑剔,不是挑剔盐洒多了,就是挑剔醋倒少了,或挑剔吃不出那个味儿了,好在结账时不挑剔,一青(清)二白。
来得多了,老板也习惯了,校长光临,老板就给厨房传话:“来盘小葱儿拌豆腐,豆腐要切成方块,小葱儿要整一棵,去须,连根带叶全切上。”老板有时也会喊:“来盘一青二白!”
后来,校长经常给下属和儿子讲父亲小葱儿拌豆腐的故事。
点评:
初看小说的标题,再看小说的前半部,读者会以为是一篇回忆幼时生活的散文。看到后面才知道,小说的真正意义在于反腐倡廉。从远而近,慢慢逼出主旨,是小说的最大特点。另一方面,巧妙地利用民间“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的说法,来与为人、为政作比喻,让人感到颇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