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影视作品英译研究

2020-09-06郝健

北方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美版甄嬛传跨文化传播

郝健

摘 要:中国影视作品的英译加快了世界了解中国的步伐,但是字幕翻译中最难处理的部分——文化信息也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美版《甄嬛传》为例,指出在翻译时译者要注重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更好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美版《甄嬛传》;影视作品英译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我国一些优秀的影视节目也传入西方国家。它们为西方观众打开了一扇窗,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风俗习惯和人文地理等。为更好地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在对影视作品字幕翻译时,应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巨大差异带来的影响。译者要处理好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对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

一、《甄嬛传》概述

电视剧《甄嬛传》讲述清朝雍正年间,不谙世事的纯真少女甄嬛、沈眉庄、安陵容被选秀入宫的故事。三人情同姐妹,被卷入后宫沉浮中,最终安陵容与二人反目成仇,不得善终,沈眉庄也难产而死,甄嬛最终几经沉浮,孤独登上后宫权力顶峰。2015年美版《甄嬛传》在世界顶级视频门户网站Netflix上播出,成为中国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

二、《甄嬛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甄嬛传》情节扣人心弦,语言隽永深邃,尽现中国丰厚的文化知识,充分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美。因此,准确翻译美版《甄嬛传》,译者充分利用字幕翻译的机会向西方观众展现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对此,要求译者除精通汉英两种语言外,也要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在文化负载词字幕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使用了五种方法:归纳法、释义法、直译法、删减法、增译法。

(一)归纳法

《甄嬛传》是一部以清朝为故事背景的电视连续剧,故而台词中充满了中国古风的谚语、成语等。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可能无法被西方观众所接受和理解。在这种条件下,归纳法可以简化其意义,让西方观众理解和领会背后的含义[1]。具体来说,归纳法是对多余的文字进行提炼,使译文更简洁。

例1:妹妹今日打扮得好生素净。可是,细看起来还是个美人坯子。

译文:You dressed quite plainly today.Even so,the observant will notice your true beauty.

“美人坯子”用来形容人(尤指女人)天生丽质,女性的身材、脸型、五官等等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和美觀。通常是指具备成为美女的潜质。“坯子”这个特定词组是指未来可能成为做某事的人。对于那些对汉语知之甚少的目标受众来说,很难把“美人”和“坯子”联系起来。因此,直译只会给目的语读者带来困惑和误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字幕组把四个字的词组概括成两个词“真美”,帮助观众理解其内在含义,并且并使之更简洁。

例2:他会是我今生最爱的男人。我亦成了他的天地人间。

译文:He would become the one true love of my life.And I would become his entire world as well.

甄嬛年老时,回忆起她一生中最美丽、最纯洁的爱情。在原著中,“天地”的中文意思是“天和地”,意思是整个世界。“人间”是佛教的传统用语,指的是“人类的世界”。事实上,“天地”和“人间”是同一个意思,都指的是世界。但是,西方观众大多是基督教徒和犹太教教徒,他们与东方人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人的世界”会使西方观众困惑。因此,把这四个字概括为“整个世界”,既体现了其含义,又节省了空间。

(二)释义法

释义法是一种与归纳法相对应的方法。夏廷德认为,释义法是一般概念变为具体概念[2]。在《甄嬛传》的台词中,有许多包含谚语、诗歌和成语的台词。古人喜欢引用典籍中的谚语和诗歌来展示他们的智慧,但是西方观众很难理解这些文化意象。释义法脱去了文化的外衣,传达了朴素的意义。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释义法是保持语篇连贯的有效策略。

例3:让信女被撂牌子,不得入选进宫。

译文:Let me be passed over for service in the Imperial Harem.

清朝皇帝选秀是为了充实后宫或者是指婚给一些皇室子孙。在选秀中,那些未能吸引皇帝的女孩将被要求离开。当他们离开时,写有其名字的牌子就被丢弃了。因此,“撂牌子”意味着选秀失败,与皇家失之交臂。“留牌子”,意思是被选中了。在缺乏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这两个习语无疑会使听众感到困惑。由于其字幕解释了“撂牌子”的本质含义,使目的语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直译法

直译在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时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然而,一些简单的文化元素可以直接翻译而不产生任何误解。中国文化早在汉代就向西方传播。在这两种文化之间很容易找到共同点。因此,一些传统的习语和表达方式很容易被外国人接受。而且,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习汉语,接受中国文化。虽然文化障碍依然存在,但其中一些形象被广泛接受。例如,龙在汉语中象征着与皇帝有关的人和事。而在西方,则被描述为恶魔和怪物。现在,这两种不同的含义被西方人和东方人所接受。一般来说,在翻译一些简单的文化负载词时,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原味,而且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例4:这莞常在貌美如花,却不想胆小如鼠。

译文:Attendant Wan is as pretty as a flower,but she's also as timid as a mouse.

这句话用了明喻“貌美如花”“胆小如鼠”,翻译不仅保留了明喻,而且保留了明喻对象。西方人眼中的花也是美丽的。因此,直译给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甄嬛形象。老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动物。虽然绵羊在英语中是怯懦的象征,但众所周知,胆小也是老鼠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译者对这两个明喻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再现原文生动、活泼的形象。

(四)删减法

由于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翻译不应该变得冗长和多余。因此,有些西方观众难以理解的文化信息采取删减法,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节目。

例5:记着,降余氏为官女子。

译文:Take note,Second Attendant Yu is hereby demoted.

“官女子”是清朝皇宫里的最低级别,地位仅比宫中的侍女高一点。由于“官女子”是一种特殊的等级表达,在这部电视剧中只提到过一次,基于字幕的局限性和西方观众的接受性而删减。

(五)增译法

增译法是指译者翻译文化气息浓厚的词汇时,增添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目的是为了让西方观众更好地欣赏影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例6:今日汉军旗大选。

译文:They now audition the Han Army of the Eight Banners.

清朝第皇帝使用軍旗制度来管理各个民族和部落的军队。清朝共有八旗大军,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均由皇帝直接领导。汉军是指那些属于汉族的军官也被征召加入八旗军队。这句话意味着海选中有很多属于汉军旗家的女孩。“汉军旗”是一个含有历史背景的专有名词,不加解释就会使目标受众感到困惑。加上“of the Eight Banners”这个解释,使得译文更容易被西方观众理解。

三、结语

在美版《甄嬛传》字幕翻译中,对于剧中的文化负载词,译者运用了归纳法、释义法、直译法、删减法和增译法,使得在西方观众在欣赏《甄嬛传》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影视字幕翻译时,译者不仅要注意两种语言文字字面上的准确,更要注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注意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

参考文献

[1]Shuttleworth,Mark&M.Cowie.2004.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颜莉.从目的论视角看《赤壁》字幕翻译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美版甄嬛传跨文化传播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小动画,大学问——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会动的“画”》教学实践与研究
美版混合动力Accord——混动新模式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