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书法艺术的文化品位

2020-09-06王红霞

传媒论坛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文化

王红霞

摘 要:书法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早已与这个古老的民族血肉相融。其形态优美、气韵豪迈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体现。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图腾,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笔者对书法也是情有独钟,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总让人伫立良久、凝神良久,甚或思潮翻涌,激动、感动良久。近年来由美术馆组织的各种主题的书法展览备受欢迎,本文就书法艺术与中华文化谈谈笔者认知和观点。

关键词:书法;艺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3-0-02

一、引言

在古代,书法是历代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更是所有读书人求取功名修身齐家的最基本的本领。只是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取代了书法的书写实用功能,成为一种纯艺术欣赏与才气展示的文化表现形式。但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无论时代多先进,科技水平如何高邈,书法的文化属性是永远不会被撼动的。其文化属性的基本特征永远存在,换言之,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或书法队伍一分子。

二、书法的文化艺术

从古代来看书法大家生活的时代,并没有书法这个名词,也没有书法家这一职业,他们灿烂辉煌的书法成果无一不是首先体现在优秀的文学与思想著作中。遍阅中国书法历史上的所有名家,从钟、王、蔡、苏、黄、米到近现代的傅、康、启、于、赵乃至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无一不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大学问家,甚至是大思想家、政治家。撇开书法,仅谈文化素养、治学精神,他们也称得上冠绝时代、留芳至今。尤其是古代王羲之与苏东坡等分别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艺术风格的两座巅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并非刻意为之的书法展览,它首先是文采激扬、思接千古且充满人生哲思的优秀散文,其次才是惊叹千古典雅秀气的书法呈现。特殊的出身、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感受、特定的环境产生了特殊的文化艺术作品,无可替代,不可复制。笔者认为,这应当是诸多书法爱好者总是写不出兰亭序特有气韵的根本原因所在。苏东坡作为旷世奇才,其人文精神与人文品格都震惊海内,诗文空前,书法亦别具一格。

类似的范例太多太多,当我们欣赏其书法作品的时候,无不为其文章词句所震撼,无不感叹文化底蕴的巨大力量与永恒的艺术魅力。笔者见过许多书法家的“沁园春·雪”之作,其中诸多气魄雄浑,行云流水的作品令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思想的力量,也是哲思与人性的力量。笔者负责临猗县美术馆工作以后,特别注意文化素养的提高,也特别强调对书法家群体文化底蕴的充实。评选作品时,也逐渐学会透过满纸烟云去窥视,探究其中的文化含金量。毕竟,花里胡哨的仅停留在笔墨技法层面而无文化气息的作品是虚无而惨淡的,反之,厚实的文化气韵必定贯通整个书法作品。

三、古意,书卷气与艺术

书法作为一门具有独特艺术价值与艺术规律的文化门类,其发展脉络与自身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承规则,这个不成文的规则乃是其约定俗成,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即必须临帖,只有临帖,只有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始终如一地以书法经典作品为范本进行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才有可能在传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继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笔者一开始接触书法行业,也对大量的现代书作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不已,但经过不少权威老师们的指点及书法理论的学习,逐渐明白了碑帖经典的极端重要性。如同树木必有根系,植物必有基因,人类必有血缘。书法艺術最宝贵的精神内核长期存在于经典作品中,必须深刻体会其文化内涵与根本风貌特征,更重要的是领略并吸收其中的文化气息,神交古人思接千古,与经典气息贯通,才能在反复临帖的基础上,逐渐提高书法创作水平。

笔者曾认真思考过古之经典碑帖为什么就那样博大精深妙不可言气象万千?今人为什么总是难以超越如兰亭序那样的巅峰作品?最后理解是:①远古几千年无钢笔铅笔,更无电脑手机,书家从一出生即与笔墨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哪怕是记账打欠条,也是毛笔书写。当然,其中的幸运者、优秀者条件就更为优越,从小就沉浸在传统书法的文化长河中,久之,即渗入血液、透入骨髓,登峰造极者即有一览众山小的经典之作。②大凡经典之作,几乎俱为在历史上具有一定文化成就或政治地位的旷世才子,其精神气质必异于常人,既能写出光彩照人文采辉映的好文章,就必定是奇峰兀立的书法大家。③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科举制度以及原来各种人才选拔制度,无不特别重视书法天资及文学造诣,故所留经典作品必为千锤百炼之精华。④凡历史存留之经典碑帖,已历经无数名家之鉴赏,更重要的是,每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经典作品必集中了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本质文化特征,一脉传承,其宏大气象、文化内涵已聚集春秋精微、烟云供养,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书法艺术长河,后人只有沿着这条历史长河追根溯源,方可精进获益。

古意、古风、书卷气,经典意韵,经典传承,这些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对今人书法艺术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古意、古风、帖意,不是亦步亦趋,邯郸学步,关键还是在揣摩、领会古人志趣与技法特点的前提下,研究其文化风格内涵特征。笔者见过两位没有练过童子功的书法家,原来是搞音乐的,三十多岁方进入业余书法领域,但进步很快,其书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秀气、雅致、高迈、书卷气浓浓。这两位书法家一谈到学书法的心得体会,立即又沉浸在戏曲音乐的无限美妙之中。他们的体会是相同的,“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艺术,尤其是古典戏曲音乐艺术的深沉、旷古、悠扬与雄浑的乐曲节奏很容易与书法学习的节奏同频共振,所以学起书法就比较快”。又说:“一拿起毛笔,铺起宣纸,那种或悠扬婉转或风云激荡,或凄凉哀婉或雷电轰鸣的感觉就直往笔杆里钻,很容易写出比较满意的作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临帖”。这两位音乐家的体会虽是个例,但说明,古典文化艺术的人文气息极容易结合而创作出帖意浓浓书卷气意浓浓的好作品。

四、人品与书品

书法艺术既为高雅的文化形式,其品位必是高尚的,纯朴的,洁净的。书法作品要美,首先要心灵美、品格美、修为美,这一点毋庸置疑。

笔者与许多书法工作者谈过这个话题,他们深有体会地说:“你打开碑帖,打开书本,站在书案前,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让你灵魂升华的感觉总让你心怀敬畏,一派静穆。面对神品、面对古人,日日如此,渐渐心无杂念,只有书法”。笔者曾与最崇敬的两位年过七旬的书法家老师交谈,结果无不是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强烈的震撼使人数次泪奔。他们是农民,特殊的农民,六岁在其父亲指教下临帖学书,一临就是六十年,与碑帖、毛笔相依为命,中年时就名满天下,出过几十本字帖,风行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邻居与村干部都说“这个写字老人一辈子没和人高声说过话,更不要说吵架闹事,永远在家写字,给乡亲们写字不要钱,谁家有事都请他写对联,写了五十年,还在写,大好人。”他的家人说:“他除了写字,对别的都没兴趣,一辈子没和我们红过脸”,催人泪目,世界上竟有这样勤奋而善良的书法家。天性和善,固然属实,但一生与书法为伴,书法融入生命,也改变了他的性格,成为有口皆碑的好人。

书法品位与道德品位的关系似乎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真正将道德修为与书法创作融为一体并非人人可践行。更难的是,道德评判标准不一,那些将书法作为沽名钓譽的敲门砖或攫取私利砝码者,往往并没有察觉到其中的哲理,只以为在技法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这样的书法家很难有大的突破。

道德修为是需要自觉学习提升的,而非天赋异秉,一成不变。有几个书法爱好者分享,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有的用小楷毛笔写,有的用钢笔写,有的在电脑上写,已成为雷打不动的生命必修课。写日记,即将每天所作所为予以梳理归纳,扬善惩恶,谓之心理拷问也好,道德评判也好,但有一点无需质疑:坚持写日记,尤其是用小楷毛笔写日记既练字,又明心修志,大有好处,久而久之,人品更好,书作更佳。

五、结语

由此可见,大量阅读并且坚持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名著,对提升道德精神及文化品位极有益处。通过与多位优秀书法家的接触与沟通,可以看出坚持阅读的重要性。而书法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所谓字如其人,也可以看出书法与人品的关联,当人品与书品同时提升的时候,整个感觉都是幸福的,其生命价值亦在提升。因此,笔者认为爱上书法是幸福的,它将加深我们对生活的认知,也已成为不可离开的生命体验。

参考文献:

[1]刘元良.从文人书法到文化书法——当代书法创作现象的人文思考[J].四川戏剧,2016(6):47-50.

[2]常敬宇.维护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坚守中国书法的文化品位[J].汉字文化,2012(006):93-96.

[3]张子程.论书法的气韵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04):52-54.

[4]柴帅.论中国书法与传统音乐的艺术共通性——以《兰亭序》及《汉宫秋》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001):122-128.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诗书画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书法等
爆笑街头艺术
图说书法(三十九)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