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女性形象视角下解读的《安娜·卡列尼娜》人物艺术魅力
2020-09-06郑昕
郑昕
摘 要:《安娜·卡列尼娜》中对于女性形象进行了有效阐述,为了提高对于《安娜·卡列尼娜》人物的分析能力,本文通过实践研究,从多方面对女性形象的艺术魅力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分析能够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安娜·卡列尼娜》人物艺术魅力的了解。
关键词:《安娜·卡列尼娜》;艺术魅力;人物艺术
在解读《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于安娜形象的认识,安娜具有独特的女性主义特质,该作品中体现了人物的艺术魅力,本文在分析女性形象时,总结了该作品中安娜这一人物形象的人物艺术,具体分析如下。
一、《安娜·卡列尼娜》中女性主义特质
(一)时代性
作品中的安娜形象于时代而言是另类的,她在追求精神满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女性主义的自主和尊严,已经超出当时时代对女性的定义,并在时代中形成令人惊奇的女性主义的表达。不可否认,在托尔斯泰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偏向于物化,女性对人格和爱的追求缺乏精神性,而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典型女性形象,其所追求和渴望的正是时代所无法给予的精神之满足,安娜形象在追爱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最大阻力也来自时代[1]。可以说,安娜形象的悲剧结局也可作为时代的缩影。而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该形象的女性主义表达正是超越了时代特征,具有更强的先锋性。这种时代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更为独特和突出,而安娜也为这种独特的女性命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二)局限性与矛盾性
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下火车看到的场景,一直是她无法摆脱的梦魇。即使与爱人过着稳定的生活,但她仍然一直被梦魇折磨。这种梦魇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其所代表的是旧时代和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女性在此环境下也表现出附属品般的无力挣扎。在旧时代和制度的压抑下,女性主义无法得到自由的展现和表达。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对与男性之间不平等的地位抗争,从本质上讲,集中体现于三个方面的矛盾:首先是女性对自身性意识方面的需求,在作品中集中表现在安娜形象对爱的追求中[2]。其次是女权意识的诉求。这种权力的需求集中表现于人权、利益方面,也涉及资源、机会等多个方面,因此安娜作为时代的矛盾人物,深刻代表女权主义进行着呐喊和抗争。最后是性政治,即以性别为分类标准决定权力结构、关系与组合形式。
二、安娜形象艺术分析
(一)迷人的安娜
作品中的安娜形象是美丽、机智与勇敢的。该人物的每次出场均对周围的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作者也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在作品中连用六个“迷人的”来刻画人物,从而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赞美和肯定。安娜对待爱情的态度一直较为纯粹,但也具有极端的特征。在爱情还没闯入她的生活时,她的全部世界就是儿子谢廖沙,以及大量的社交。但爱情出现后,她的世界便被爱情全部占据了。随着安娜对爱情的逐渐沉沦,她对这段感情也越发表现出偏执和迷恋,这也给她的情人渥伦斯基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安娜也会时常感到焦虑。最终安娜选择用卧轨的方式结束生命,这便是她精神处于崩溃状态的体现。当她在死亡边缘徘徊时,她的潜意识便变得更为清晰起来:“我的爱情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而他的却越来越减退,这就是使我们分离的原因”……安娜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女性对爱的追求是生命的全部,而男人却恰恰相反。女人在得不到精神与身体的满足时,便会出现可怕的失望和落寞情绪。即便安娜最终的思绪是清醒和理智的,但仍逃不过死亡的最终命运[3]。
安娜在平淡、虚伪的婚姻中度过了8年时间,期间她从未获得来自家庭的温暖,也从未体味过爱情的美好。丈夫卡列宁只是一味地追逐仕途,全部精力都用于与官僚交好,本人死板、无趣,他想要的并不是女人和爱情,而只是满足社会要求的家庭和妻子。安娜对他而言,不过是高级装飾品而已。因此当他发现自己的妻子另有新欢时,只是抛出他能接受的底线,即尽力维持表面的体面,维持外表看起来完整的婚姻,并对安娜进行了残酷的报复行为。而安娜在此情势下,并未表现出忍让和屈服,而是勇敢地冲脱家庭的桎梏,追求她的精神乐园[4]。虽然结局并不美好,但作为女性,安娜能够勇于冲破封建道德的限制,挑战宗法制度,便表现出时代中难得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权主义精神。
(二)罪恶的安娜
安娜作为贵族的后裔,从小便受到传统的宗教思想及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的熏染,因此她虽然渴望爱情,并能够勇敢追求爱情,但在道德意识上却不自觉地将爱情与犯罪等同看待,并表示“我是一个坏女人,我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她一边憎恨丈夫扼杀她的性情,但一边又对丈夫怀有愧疚感,想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赎罪,所以每天祈祷主能够宽恕自己的“罪行”,甚至在产褥热发病时也对丈夫产生极大的忏悔和怜悯。她认为自己是破坏家庭和谐的罪人,使丈夫失去了妻子和贵族应有的体面,也使小谢廖沙失去了母亲,破坏了他原本温暖的家庭生活。
作为宗教的忠诚信仰者,安娜形象虽然具有时代的先锋性和鲜活性,但她破坏了神圣的婚姻,在这个层面上说,也具有一定的罪恶性。因此作者也针对这点提出自己的想法,认为安娜虽然需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但整个后果的承担者不应只是个人,还有宗教信仰。可见,作者并不认同所谓社会流行的信仰,也不赞同安娜违背宗教的说法。安娜的死亡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这也体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挣扎[5]。
三、安娜身上的积极人格魅力
(一)友善的安娜
友善的表现是乐于对他人施以帮助和关心,这种性格与唯我论相对。对他人表现出友善和无私,是人道主义的典型表现,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仅仅从爱和关注的角度帮助他人。作品中,安娜所展现的第一个积极方面的人格特征便是友善。具体表现为:她出场时是为了帮哥哥挽回家庭,在兄嫂之间进行调解,希望他们能够维持家庭的完整。可见,安娜是个以大局为重又友善的人[6]。此外,当她得知火车站的看路工人出事故,并且她还有繁重的养家重担时,便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心,激动地表示“不能替她想点办法吗”?还有她到哥哥家时,能够准确叫出所有孩子的名字,这点也充分表现出安娜性格的善良和友爱。
(二)有活力的安娜
具有活力的人永远充满了旺盛的精力,活力是一种动态表现,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活力主要是指具有生命力、较高的热情和精神。安娜出场到哥哥家,帮助他人解决家庭矛盾,与嫂子和孩子相处融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等等,这些均从多方面表现出安娜是一个身心均充满活力的人物,她永远具有热情和活力,是一个积极而阳光的人[7]。
(三)勇敢的安娜
勇敢是指人处于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环境中,还能努力争取自己的追求,即使没能实现或者如愿,但也一往无前。在当时等级分明的社会,安娜能够不畏世俗的观念和旁人的眼光,在世俗的嘲讽和唾弃中勇敢决定追求自己的爱情,并一直努力维持和享受爱情,这份勇气难能可贵。为了缩短与爱情的距离,她勇敢地摆脱世俗的束缚,不惜押上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即使以悲剧告终,我们也无法不为安娜的勇敢性格所震撼。她的勇敢是对精神的追求,也是对世俗的挑战,正因她具有这样的人物性格,才可成为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安娜”,是时代难得的先锋女性形象[8]。
四、结语
总之,安娜是作品中那个时代的代表女性,该作品对于人物的刻画十分艺术,女性形象体现得更是十分完美,为了有效地探索《安娜·卡列尼娜》人物艺术魅力,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有效地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才有利于全面提高对于《安娜·卡列尼娜》人物艺术的理解与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素梅.《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与列文的爱情观比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6):41–45.
[2]徐晓晓,张丹.梦与文学的联姻——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夢境描写[J].文教资料,2018(05):13–14.
[3] 陈婷.安娜·卡列尼娜——不受羁绊的女性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32(02):24–26.
[4]祖力胡玛尔·艾尼完尔.《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人格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24):210–211.
[5] 龚戈烨.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主要人物的冲突和悲剧实质 [J]. 中学俄语,2018(02):60–61.
[6] 张仕萌.《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女性形象分析 [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1):52–53.
[7] 谢爱民.女性主义建构的表象化——新版《安娜·卡列尼娜》评析 [J]. 电影评介,2017(20):41–43.
[8]赵倩.《白鹿原》与《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性悲剧成因对比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8(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