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美学视域下的美国南方文学探析
2020-09-06吴培
吴培
摘 要:后现代美学颠覆传统,是一种复杂的新思维,是现代性的反叛和超越。美国南方文学受后现代美学的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学特色。本文从后现代美学的特点出发,对美国南方文学的主题进行分析,并对南方文学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后现代美国南方文学的特点。
关键词:后现代美学;美国南方文学;特征
美国南方文学是16世纪80年代出现在美国南方的一种文学形式,并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巅峰,被评论界称为“南方文艺复兴”,对美国文学甚至世界文学都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50年代后,西方国家逐渐进入现代工业社会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受工业社会的影响,也进入后现代时期,后现代主义反叛性等特征也逐渐在南方文学中体现出来。
一、后现代美学特点
(一)颠覆传统
后现代主义认为一切符合实际的要求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也是后现代主义的精神灵魂。受这种精神影响,后现代美学也渐渐背离传统,打破了艺术和反艺术以及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界限,消除了美学和反美学以及美学和非美学之间的区别。将美学和现实生活进行融合,与人民群众立足同一位置和角度,不再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此外,后现代美学还颠覆了传统的黑格尔式真理,逐渐追求与平民百姓思想相融合,注重追求自由和幸福。对传统的专断思想进行摒弃和突破,将人民大众的思想广泛延伸,将美学生活化、大众化,从而开拓了新的美学领域和艺术领域。
(二)消解意义
后现代美学与传统的美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后现代美学中留给人们自由想象的空间相对较大,自由是主旋律,而美国传统的文学大部分以追求为主,追求生命的本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等,讲究主体地位,仿佛离了追求便失去了意义。后现代文学则将这些意义消解了,将自己视作旁观者或叙述者,而不再是作为主体,保持随意、放松的心态,并陆续出现新的文学手法,如戏仿、拼贴和迷宫。
二、后现代美学下的南方文学
后现代美学的视域下美国的南方文学在描述人物时一般不清晰,时隐时现,且以反英雄的形象为主,文学内容大都为荒诞的观点,如多克托罗的《皮男人》,对权威彻底质疑。并且后现代美学南方文学时期的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也会评述文学本身。此外,后现代美学的南方文学还具有碎片拼贴和互文性的特点,有的作品由不同的片段组成,仿佛一幅内容丰富的拼贴画,同时语言丰富,内容涉及范围广,具有荒诞性,加大了对社会冷漠的讽刺力度[1];有的作品则是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利用夸张等方式从形式上、风格上对人物形象、事件和生活现象进行描写,从而对传统文学进行否定。
(一)文学主题
1.历史感
南方人对他们的历史有着特殊而又复杂的情感,南北战争中南方失败加上长期的奴隶制制度对南方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南方人的性格和思想意识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历史感成为了南方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历史感无所不在的渗透力量和质感,使南方文学笼罩在沉重的悲剧色彩下,成为南方文学区别于其他形式文学最鲜明的特征。福克纳、泰勒、华伦等著名作家都极其重视历史,认为历史将人类的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懦弱、慷慨与贪婪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人的成长不可能脱离历史,以往的成就与失败同样不能被现今世界的人抹灭。福克纳和华伦在创作时都是将历史放置在小说的主要位置,人物少年时代的性格被隐含在他们成年后的生活中,他们成长过程中接触过的事物、經历过的事情都将永久地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2.南方意识
南方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曾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人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对家乡的感情醇厚,南方意识强烈。对于南方人来说,南方地区具有多重意义。南方不单单是养育他们的土地,而且是他们的精神归属,让他们在美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身份,因此南方人有着极其强烈的归属感。南方地区曾经发生的传奇故事让“南方文艺复兴”的作家为之痴迷,南方充满灵性的田野和山川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流连忘返。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便利的交通、广泛的媒体传播以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不同区域的文化逐渐融合在一起,地域也逐渐模糊。这一趋势使得南方文化引发了离心倾向,文学作品故事情景不再受地域的限制,逐渐由南方向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扩展。
3.家庭观念
正因为南方地区曾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形式相对比较特殊,一般情况下为家庭种植园为主,农业形式对于整个美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种植园文化背景下,美国南方文学中的体现显示出父亲在角色中的绅士风度、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母亲则更多地体现出坚韧、圣洁、生活知足向上的完美形象,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明确了解自己的家庭位置。这种模式深深的烙印在南方人的脑海意识中,是南方文化想象与情感的主轴[2]。正因为这种模式为主的文化,使得个人身份、价值、地位都与家庭关系紧密相关,家庭决定个人命运。通过对美国南方文学的大量研读可以发现,当时的美国南方文学作品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与家庭相关,家庭的兴衰荣辱往往成为故事的切入点。
(二)审美特征
1.消散的“元叙述”
根据法国哲学家让–弗朗索瓦的观点,元叙述指的是人类解放运动和启蒙运动后人类追寻真理的叙事。元叙述在所有的话语中占据主导方,是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是西方世界存在的普遍或客观真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后现代美学发生了变化,元叙述同样遭遇变化,知识分子或学者不再掌握着元叙述。后现代时期的美国南方文学受这种思想的冲击,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解勾选叙述的倾向,而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南方文学的南方意识,或者说地域观念的消散上,南方作家们逐渐跳出地区界限,在更广阔的地域寻找突破和艺术表现力。
2.“断裂”的历史
南方文学作品历史色彩浓厚,特别是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历史情结尤为浓烈。虽然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组织,也没有共同的创作主张,但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却都选择正视历史,将历史折射在文学作品中来。他们认为历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见证,对南方历史尤其是南北战争的历史进行反思能够让人们时刻谨记历史的教训,帮助人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然而后现代时期,文化逐渐脱离传统的、连续的历史,从而出现历史的断裂现象[3]。美国南方文学受此影响,作家的历史观发生变化,历史描述过去的功能被后现代美学时期的作家无情解构,他们不再一味地记录历史,开始寻找现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3.倾向于追求“无深度感”
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是浅薄、平淡,这种特征去除了现代文化为追求深度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探索性技巧,使其作品创作失去深度。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则讲究制造、注重情节冲突,而后现代文化下的南方文化则将情节淡化了,尝试通过日常的生活琐事来发现文本。因此相比于南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后现代文化的南方文学将能够反映南方社会重大变革的因素摒弃了,不再继续赞颂先辈们努力奋斗并维护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作品中常叙述生活中的微小事件,主要呈现肤浅的人物,有时候主人公甚至是颠覆道德的人物,文学作品几乎没有对伦理道德和人生价值进行深入阐述。
三、结语
后现代美学的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后现代美学具有颠覆传统和消解现代主义美学观念的特征,美国南方文学在后现代美学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颠覆以往的审美观的现象,作品创作具有消散元叙述的特征,且从关注历史感逐渐向现实过度,从而形成了具有不同特征的新文学。
参考文献
[1]李杨.后现代时期美国南方文学对“南方神话”的解构[J].外国文学研究,2004(02):27–33+174.
[2]徐默,徐方,张兆林.后现代美学视阈下的美国南方文学研究[J].文学教育,2016(22):38–39.
[3]李媛媛,陈夺.后现代美国南方文学的审美特征[J].外语学刊,2016(0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