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鱼意象与交感巫术
2020-09-06汪慧琪
汪慧琪
摘 要:《诗经》时代处于巫鬼思想十分浓厚的夏商周时期,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其中很多与鱼相关的诗篇都符合交感巫术的原理,鱼意象有腹中多子、性格温和的特点,根据接触律和相似律,人们希望可以通过食鱼和以鱼祭祀的途径来获得鱼的灵性。先民们将原始物象和神秘巫术相结合,形成一种诗性思维方式,表现了他们懵懂朴素的心灵状态和直观体悟的生命态度。
关键词:鱼意象;交感巫术;诗性思维
《诗经》时代处于夏商周时期,这时“巫风”盛行,神本思想突出,巫术的存在广泛而普遍,因此《诗经》不可避免地带有巫术文化的特色。巫术的时代,人们信奉超自然力,相信可以通过语言和仪式达到祈福消灾的目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万物有灵论和弗雷泽的交感巫术论都曾对人类的原始思维模式进行过相关的探讨,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1]中认为先民们遵循神秘互渗律。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原始思维的特性和巫术思维的特性,先民们依赖直觉想象和主观体悟来解释自然万物和自然与自我的关系。
305篇中,有不少篇章均体现出巫术思维。如《大雅·生民》中,周氏女性始祖姜嫄踩了神的脚印之后便怀孕生下了后稷,这是典型的接触巫术;《周南·芣苡》描写了妇女采摘芣苡的场景,芣苡即车前子,古人认为此草可医治不孕症,诗中反复吟咏采摘芣苡,认为采摘的动作也可以帮助女性受孕得子,这也遵循了接触律。《诗经》中很多与鱼有关的诗篇也体现了交感巫术,具有深刻含义。
鱼意象在宴饮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小雅·鱼丽》:“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这首诗以鱼起兴,极力渲染宴饮的欢乐场面。虽然诗中描写的是一场丰盛的酒宴,但并没有将笔墨着重于各类佳肴,而是罗列了鲿、鲨、鲂、鳢、鰋、鲤等众多的鱼,用以象征筵席上丰富的珍馐美馔。这一方面是烘托宴会热闹、菜品繁盛的场面,另一方面,“鱼丽于罶”意为众多鱼儿纷纷落入网中,由此引申出繁盛富足的意思,寄托着诗人对于作物丰收,希望有才之士都能投入有能力的主人门下,从而使得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这首诗与《鱼丽》一样,同为宴饮诗,但是更加突出主人淳朴真挚的待客之情。诗前两章以“嘉鱼”起兴,写鱼儿在水中轻轻摆动鳍尾,翕忽往来,怡然自得。鱼儿欢乐如此,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筵席上主人与宾客们的盈盈笑语、觥筹交错。鱼儿在水中自得其乐,一幅和谐景象,象征着主人与宾客之间如鱼得水的融洽关系。
以上两首诗中鱼的起兴,按弗雷泽提出的相似律,众多的鱼儿象征着人们对丰收和富足的希冀、对济济人才的渴望,用鱼之乐来渲染人之乐。鱼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先民们尊天敬地,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对食物都有一种天然的崇拜。先民们在食用鱼的时候,自然地希望鱼的特性能通过“吃”这一动作来转嫁到自己身上,这也符合“接触律”。主人举办宴饮的目的看似是主宾食鱼共乐,实际上更是为了收揽人才,更好的服务统治[2]。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们难以解释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大自然对于他们来说是神秘且值得敬畏的,于是他们就会把鱼上升为崇敬的对象。古人敬天敬祖,祭祀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他们希望通过严肃的仪式来讨好先祖和神明,以保佑国家安定、作物丰收等等,来消除一部分存活于世的不安全感[3]。西周时期的宴饮诗与周礼和祭祀密切相关,郑玄认为《鱼丽》是用于人与神沟通的、于祭祀时歌唱的诗。鱼生命力顽强、性格温和,先民们常用鱼来祭祀祖先,以期通过鱼这个媒介来获得先祖和神明的保佑,能够多子多福、性情温和。鱼儿给予了先民们心灵寄托,让先民们在面对深不可测的大自然时多了一份从容和坚定。
鱼意象与生殖崇拜也有紧密关系。夏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充足的人口就等于足够的劳动力和丰富的生活资料,因此先民们会极尽所能来保证人口的兴旺,这种强烈的愿望也会反映在诗歌中。《诗经》中的鱼,也常常被赋予爱情的意义。如《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赬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这是一首思妇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在家等候夫君的女子,她在脑海中反复勾勒丈夫归家后的情景。“鲂鱼赪尾,王室如毁”,鲂鱼这种鱼在发情的时候尾巴会变成红色,这句诗表明了女子心中的熊熊烈火,她幻想着自己与丈夫交欢时的情景,根据交感巫术原理,这里的“鲂鱼赪尾”象征著久久未归的丈夫,更象征着女子心中深深的思念[4]。
《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这首诗中,鱼与妻是前后呼应的,鱼象征着配偶和子孙后代的繁衍。《卫风·硕人》云:“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罛”即渔网,渔网撒入水中哗哗作响,鱼儿在水中尽情摆动尾巴,这一场景暗喻了婚后庄姜如鱼一样生育旺盛,子嗣代代不绝,寄托了对庄姜夫妇婚后夫妻恩爱如鱼得水的美好祝福。由此可见,《诗经》中的鱼意象常常被赋予生殖和婚配的含义,鱼腹多子,先民们认为通过鱼的隐喻可以达到绵延子嗣的目的。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赵沛霖认为,兴起源于原始宗教,其实质是宗教观念内容向艺术形式沉淀的结果。在先民们与自然物我情融的和谐关系中,原始物象与巫文化结合,兴象就隐含了特殊的意义。先民们用鱼这一物象来寄托自己的愿望,无论是多子多福的渴求、人才济济的盼望,还是温润如玉的希冀与作物丰收的渴盼,这都体现了原始人类的思维特征[5]。列维·布留尔认为,原逻辑引导先民用儿童式的因果关联来解释世界本身和世界与自我的关系。这种直接且朴素的逻辑,不仅是一种巫术思维特征,也是一种诗性思维方式。鱼意象是原始先民生命态度和精神状态的外化,是他们心灵的符号表征[6]。《诗经》中汇集了许多原始巫术思维,这让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懵懂朴素的心灵状态和直观体悟的生命态度,对于我们的文学和文化研究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6]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0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3:328.
[3]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精要[M].刘魁立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631.
[4]孔颖达撰,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67.
[5]赵沛霖.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