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陆游饮食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020-09-06郑思阳
郑思阳
摘 要: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九千余首诗歌传世,其中有三千多首与饮食相关。这些诗歌继承了中国饮食诗的传统,延续了自宋初以来“以俗为雅”的诗歌风格,并进一步化俗为雅、以情入诗,推动了中国饮食诗的发展,在文学史上有突出的地位。同时,陆游的饮食诗也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南宋市井饮食图像,保留了大量南宋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饮食风貌和历史细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陆游;南宋;饮食诗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也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其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陆游诗词以激昂慷慨著称,饱含浓烈的爱国热情,但同时他也是一位闲适、淡泊的隐者。尤其在晚年隐居山阴之后,他的诗风逐渐趋向质朴,创作了大量吟咏田园风光、饮食民俗等表现日常生活和景物的诗歌,语言平淡自然,但是意境优美,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田园山居画卷。其中有大量以饮食为题材的诗作,集中展现了陆游对饮食的品位和偏好,也间接保留了丰富的南宋饮食文化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一、陆游饮食诗概述
现存陆游诗歌几乎全出自《剑南诗稿》,此书经陆游本人及其子弟整理编集而成,共85卷。此后历代又多有辑佚,至近人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时,共得陆游诗作9362首[1]。这些诗作题材非常广泛,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豪迈奔放的爱国主题诗歌,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描写日常生活,尤其是饮食的诗歌日渐受到关注。
一般认为,《剑南诗稿》中专门描写饮食的诗歌有200余首,与饮食相关,或者内容涉及食物的诗歌数量在3000首以上。因为对“饮食”的定义有出入,具体统计有细微差异,比如,温雪茹认为《剑南诗稿》中涉及饮食的诗歌有3622首[2]。姜新则统计出3292首,除去不太典型的仍有3003首,涉及的食物有447种[3]。这些饮食诗或直接以食物为主题,赞美作者喜爱的食物,比如,《菜羹》《甜羹》《食粥》《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等;或描写农业生产,展现食物来之不易,比如,《屡雪二麦可望喜而作歌》《秋词》《种菜》等;当然更多的是借物抒情,以食喻事,比如,《对食戏作二首》其一:“香粳炊熟泰州红,苣甲莼丝放箸空。不为休宫须惜费,从来简俭作家风。”就是借饮食来表达自身勤俭持家的家风。
此外,陆游饮食诗中又有三类主题特别明确的作品,分别是饮酒诗、饮茶诗和饮食养生诗。中国古代历来有“诗酒不分家”之说。陆游好饮酒,也擅品酒,他在诗中自称“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剑南诗稿》中与酒有关的饮酒诗有1000余首,数量冠绝全篇。这些饮酒诗多采用夸张、浪漫的写作手法,或表达郁郁不得志,借酒消愁的沉闷;或抒发意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凝聚了诗人最浓烈的情感和热情。酒可怡情,茶能养性,与酒的恣意潇洒相比,茶则代表中国饮食文化中静谧高雅的一面。陆游的饮茶诗数量不算多,总数在300余首,但是与他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多是其在各地遇到的特产名茶,比如宋代知名的建茶、紫笋茶、蒙顶茶等。还有一些则与茶艺有关,在煎茶、品茶中追寻生活的雅趣,表达了作者日常生活中闲适、安逸的一面。第三类饮食养生诗,集中反映了陆游的养生理念。《剑南诗稿》中“养生”一词出现45次,与养生有关的诗有600多首,其中涉及饮食养生的有100多首,典型的如《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其他还有《素饭》《蔬食》等,体现了陆游推崇饮食清淡、节制食欲的养生理念。
二、陆游饮食诗的文学价值
饮食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大量用食物作为比兴的载体,还有不少描绘宴会场景的宴飨诗。汉代乐府中也有一些饮食相关的内容,但总体而言,魏晋之前的饮食诗绝大部分是借物抒情,很少描绘具体的食物,而多用抽象的佳肴、美酒等词语虚写。直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饮食才真正成为诗歌的主体,开始大量出现。唐代随着诗歌高潮的出现,饮食诗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杜甫,在他1400多首传世诗歌中,有超过400首跟饮食相关,不仅数量远超前人,而且描绘细致,对原料、制法、进食过程等皆有生动描写。这种突破在中晚唐得到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并在宋代达到鼎盛,而苏轼和陆游又是其中的两座高峰。苏轼继承了杜甫以来对俗文化的关注,并进一步开拓了诗歌的题材领域,再加上他本人是一位爱好美食的“老饕”,饮食成为他诗歌中重要的题材。他热爱珍馐美食,但并不刻意追求奢华,而更善于从平民食物发现美和诗意,尤其擅长“以俗为雅”,极大地提升了饮食诗的高度和境界。
陆游延续了苏轼“以俗为雅”的诗歌风格,再加上他个人长期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人生体验,使他的诗歌更加世俗化、平民化。在他的饮食诗中很少能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食和宴席场合,而多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食物,比如粥。《剑南诗稿》有100多首诗提到粥,有豆粥、菜粥、芋头粥、佛粥、藜粥等等,都是当时贫民果腹的食物。同时陆游虽然推崇“以俗为雅”,但是跟苏轼的简单直白相比,他更擅长“化俗为雅”。陆游饮食诗吟咏的对象虽然大多十分普通,但是他描绘的细节非常丰富、动人,而且擅用比喻、用典等手法将其升华、美化,努力做到“雅俗相融”。比如,《邻人送菰菜》:“张苍饮乳元难学,绮季餐芝未免饥。稻饭似珠菰似玉,老农此味有谁知?”他连用“张苍饮乳”“绮季餐芝”两个典故,而且把最简单的稻米菰菜描写得雅致不俗,令人称赞。
除了在写作手法上化俗为雅之外,陆游更擅长在诗中投注情感,以情入诗,使得常见之物蕴含不俗的雅趣。比较多的是表达诗人享受田园生活的喜悦心情。如“太平岂无象,麦饭家家香”(《迓客至大浪滩上》);也有哀民生多艰的痛惜之情:“甑未生尘羹有糁,吾曹切勿怨常贫”(《过邻家》);更有一心恢复中原而报国无门的愤懑:“把酒不能饮,苦泪滴酒觞。醉酒蜀江中,和泪下荆扬”(《江上对酒作》)。诗人真挚、热烈的感情借由饮食投注到诗中,使诗歌的境界得以升华,最俗的日用饮食之物也由此变得不俗。这或许就是陆游饮食诗最大的不同和特点,也是他在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价值所在。
三、陆游饮食诗的历史意义
陆游的饮食诗中保留了大量南宋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日用饮食、风俗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意义。
宋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远超前代,而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造就了丰富的食品供给和发达的饮食业。同时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是却历史性地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极大地推动了南方土地的大开发。陆游饮食诗就真实记录了这一转变,最典型的就是小麦在南方的推广和面食的传播。北宋以前,小麦的种植中心在北方,江南麦作比较罕见。南宋以后,朝廷在江南大力推广麦类种植。陆游饮食诗中有大量关于麦作的记录,真实反映了当时南方广泛种植麦作的场景。《五月一日作》中“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一句更成为农史学界论证南宋是否存在稻麦复种制的关键论据之一。随着麦作的推广和喜吃面食的北方人南迁,以小麦为原料制作的面食在江南地区也变得相当普遍。陆游就经常食用面食,诗中常见的有麦饭、馄饨、饼饵、汤饼、蒸饼、笼饼等,种类十分丰富。
从陆游饮食诗中还可进一步窥知宋代文人的饮食偏好。比如陆游饮食诗中明显表现出的对果蔬的偏爱、对素食的推崇,都是宋代士大夫阶层饮食偏好的真实反映,更深层次的则是宋代理学和佛教的深刻影响。陆游饮茶诗数量的极大增加更是宋人以饮茶为时尚和茶文化空前繁荣的直接体现。
总之,陆游的饮食诗,就像一座南宋饮食文化宝库,里面既有南宋士大夫的高雅饮食情趣,更有悠闲自得的乡村饮食生活。他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南宋市井饮食图像,提供了前人未曾关注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日常生活细节,丰富了我们对南宋历史的想象和认知。
参考文献
[1]陆游撰.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0–60.
[2]溫雪茹.陆游诗歌中的饮食书写[D].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17.
[3]姜新.三万里天供醉眼,二千年事入悲歌——陆游饮食诗历史文化意义试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