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藏在课本里的国学经典
2020-09-06马洁
马洁
“部編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语文或者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中许多成为国学经典。国学经典的传承,需要我们有理解力、判断力、欣赏力和包容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语文教育。
语文教材的内容设计非常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既掌握好课本知识,又能进行有意识的课外阅读,从而架起一座课本与课外阅读的桥梁呢?
山东人民出版社与意林编辑部联合打造了《藏在课本里的字里乾坤》和《藏在课本里的博物馆》两本书。《藏在课本里的字里乾坤》,将严肃的课本知识与有趣的汉字演变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精深的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有趣的融合,抽丝剥茧,旁征博引,讲述汉字背后的故事。《藏在课本里的博物馆》,或揭秘,或探幽,或争论,将课本知识与现代自然科学、古代文物进行了跨学科的解读。
国学经典,本身天然具有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饱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两本精心打造的国学读本,与课堂知识同步融合,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场有趣的探索发现之旅,将藏在课本里的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娓娓道来,可以说是通过汉字认识乾坤世界、通过文物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个极佳窗口。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因为不了解汉字的神奇演变,同学们在理解文言文中个别词句的时候,常常存有种种疑惑。《藏在课本里的字里乾坤》,精选了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的50个汉字,并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内容紧密结合,从《说文解字》入手,将这50个汉字的起源、含义、发展进行了层层解读。读后,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布”竟是最早的货币之一,“佩”是古代象征身份的装饰品,“豆”造字最初是器皿。这些知识可能都是从课本中学不到的,但又是那么的与课堂知识息息相关、丝丝入扣。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的课本里还藏着一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里有包罗万象的国学知识,层出不穷的传奇故事。《藏在课本里的博物馆》将课本内容和有趣的博物知识巧妙串联,比如,多彩的景泰蓝为什么名字里只有“蓝”,鱼传尺素中古人用的是什么鱼,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究竟想说啥,涂涂抹抹的《兰亭序》到底好在哪,吴越铜剑里的“黑科技”有多厉害……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就语文教学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多读书,不拘泥于教材教辅。阅读面宽了,视野开阔了,考试成绩不会差,而素质也会提升上去。这两本书内容涉及文化、历史、风俗、古代生活、古代文物等诸多方面,尝试以更宏大的知识体系弥补中学课本知识的不足,把课本上的知识向更广的方面铺开,让读者在有趣的沉浸式阅读体验中,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拓宽精神视界,激发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热爱。不得不说语文课本真是藏着“宝藏”,通过挖掘宝藏,将语文课本背后的文化和知识掰开揉碎给你看,让你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爱上中华文化、爱上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