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异常蛋白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2020-09-06吴海波刘若男高敏许露徐方舟张妍蓓
吴海波 刘若男 高敏 许露 徐方舟 张妍蓓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首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从病理和治疗角度,国际上通常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进一步分为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等,有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总肺癌人群的80%~85%[2]。肺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经病理学确诊后往往已处于肿瘤终末期,已丧失最佳治疗机会,临床上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此化疗疗效的评估就显得极为重要。早在1978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就明确了肿瘤标记物的概念:在肿瘤患者或者正常人中,产于肿瘤细胞本身的或者是由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可以反映肿瘤存在和变化情况的一类化学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酶等等[3]。肿瘤标记物具有多种优点,如简单易行、几乎无创等等,是当前研究的热点[4],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各种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中。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是指各种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糖蛋白的统称[5]。多年前,外国学者Kostyantin,A,Galakhin就发现肿瘤细胞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会有多种异常糖蛋白被释放出来,这些糖蛋白是突变的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的表达产物[6]。有研究表明,肿瘤异常蛋白在正常人体中处于低水平,难以被检测出,而当肿瘤细胞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则可被检测出来[7]。如今被公认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CA125、CA199等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均属于肿瘤异常蛋白[8]。已有研究证实,外周静脉血中的TAP可为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依据,且对于肺癌与其他肺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9]。而本研究将探讨外周静脉血TAP水平与肺癌的化学治疗疗效的相关性,以期为疗效评价提供更多方法。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于2016年9月24日至2018年10月4日收住入院的NSCLC患者83例。本研究收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前已得到本人同意且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的肺癌患者中男性56人,构成比67.47%,女性27人,构成比32.53%,年龄在30~78岁之间,且病理类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腺癌44人,构成比53.01%,鳞癌39人,构成比46.99%。入选标准:①经支气管活检或肺部穿刺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②仅实施化疗,未接受手术、放疗、射频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其他治疗;③PS<2分,无严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耐受化疗;④有完整的治疗经过及辅助检查。排除标准:①未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②确诊后行除化疗外的其他治疗;③PS>2分,有严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不能耐受化疗;④依从性差,未能规律化疗,导致资料不完整。
二、化疗方案
本研究的NSCLC患者均应用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方案(排除应用二线及三线方案),常规三周为一个化疗周期,经过四个周期后评价化疗效果。
三、试剂与仪器及操作方法
试剂及仪器均由采用浙江瑞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TAP检测试剂盒(凝聚法)、TAP检测图像分析仪。具体操作是对所有进入本研究的NSCLC患者分别于初次化疗前及第4次化疗结束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mL,借助凝聚助剂,形成特定的圆形斑点。通过TAP检测图像分析仪测量凝聚物的面积。下一步进行面积判定:若凝聚物面积≥225μm2,则结果为TAP异常/凝聚物较大;若凝聚物面积为121~225μm2,则结果为TAP异常/凝聚物较小;若凝聚物面积<121μm2,则结果为TAP正常/无明显凝聚物。最后统计化疗前后患者外周静脉血TAP的数值,并将化疗前后的数值进行对比。
四、疗效评价
NSCLC患者化疗效果根据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10]可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进展(PD)。我们将CR+PR归为化疗缓解组,SD归为化疗稳定组,PD归为化疗无效组。本研究中完全缓解(CR)0 人,部分缓解(PR)22人,稳定(SD)53人,进展(PD)8人,即入组患者经过四周期化疗后共分为化疗缓解组22人、化疗稳定组53人、化疗无效组8人。
五、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对NSCLC患者化疗前后各肿瘤标记物监测
统计的各肿瘤标记物化疗后均数均较化疗前下降,其中有TAP、CEA及CYFRA211化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SCLC患者化疗前后各肿瘤标记物水平
二、对不同化疗疗效(即缓解、稳定和进展)的NSCLC患者外周静脉血TAP化疗前后的数值及其变化监测
发现缓解组、稳定组化疗后外周静脉血TAP水平下降,进展组化疗后外周静脉血TA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化疗疗效患者化疗前后外周静脉血TAP的变化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NSCLC患者不同化疗疗效与TAP化疗前后数值变化的关系
三、对NSCLC患者化疗前后各种肿瘤标记物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发现化疗疗效与化疗前后TAP数值的变化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性(P<0.05),而其他肿瘤标记物不具有此种相关性(见表3)。
表3 NSCLC患者化疗疗效与常见各肿瘤标记物化疗前后数值变化的相关性
四、对不同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的NSCLC患者化疗前后TAP数值监测
发现肺腺癌组和肺鳞癌组化疗后TAP均值均较前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分期越晚的患者,TAP水平越高(F=8.049,P<0.05)(见表4、5)。
表4 NSCLC患者不同病理分型化疗前后TAP水平
表5 NSCLC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化疗前后TAP水平
讨 论
近些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肺癌目前已成为全球男性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女性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1],目前还有上升趋势。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肺癌化疗疗效由影像学(肺部CT等)检查前后对比评估。此方法不仅对医疗设备、阅片人员具有高要求,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辐射等)而且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近些年来兴起的肿瘤标记物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具有无副作用、费用相对较低、简便等优点,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12]。
复合型肿瘤标志物,肿瘤异常蛋白亦叫异常糖链蛋白。而蛋白的糖基化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之中最主要的修饰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糖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肿瘤细胞会产生糖基化的改变这一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可。即当细胞发生恶变时,由于糖基化修饰酶类(如糖基转移酶等)的失活或某些存在于体内的静止的酶被激活,从而引起细胞表面糖类结构发生变化。而细胞表面的糖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会产生多种异常糖链糖蛋白,最终被释放到体液中,并较多地存在于外周血中[13-15]。许多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CEA、AFP等就是源于此。已有研究指出,一些肿瘤标记物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可存在变化,可作为化疗效果的评估指标[16]。而TAP的检测是一种复合检测技术,可将CEA、AFP等现有的临床可以检测的及部分尚不可检测的几十种肿瘤标志物,进行一次性组合检测,高度聚集肿瘤信号。
本研究对8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TAP数值进行统计、对比,发现化疗后患者TAP数值明显下降,提示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TAP含量的改变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化疗缓解组及化疗稳定组化疗后TAP数值下降而化疗进展组化疗后TAP数值升高,这一结果与史英等[17]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在肺癌化疗过程中适时测定外周静脉血TAP数值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
我们还比较了缓解、稳定、进展三组化疗前后TAP的变化,发现这三组化疗前后TAP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患者化疗疗效越好,TAP变化越明显。进一步分析化疗疗效与化疗前后各种肿瘤标记物变化的相关性,发现TAP的变化与化疗疗效有中等程度相关性,而刘谨[18]的研究显示: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TAP的变化与化疗疗效有相关性,与本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进一步表明监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静脉血TAP数值有助于评估患者化疗疗效。
最后,本研究还对不同病理类型及病理分期患者的TAP数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肺腺癌组与肺鳞癌组TAP数值之间的差异在化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病理分期越晚的患者,TAP含量越高,史英等[19]研究表明: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及小细胞肺癌组化疗前后TAP数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理分期越晚的患者,TAP水平越高,与本研究相似。
但考虑到本研究入组量相对较少,病理类型仅包含肺腺癌及肺鳞癌,且仅仅研究患者首次确诊和化疗四次后血清TAP含量,未就患者第1次、第2次、第3次化疗后血清TAP含量进行分析,故有待扩大样本量、分析不同次化疗后TAP含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监测患者化疗前后外周静脉血TAP水平可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并指导患者下一步治疗,当患者化疗后TAP水平升高时可能提示疾病进展,需要更换化疗方案或更换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