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马立克氏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2020-09-05宁乃劭纪华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综合防控诊断

宁乃劭 纪华莲

【摘 要】就目前形势来看,鸡马立克氏病对于养鸡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该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淋巴细胞增长性的疾病,是一种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疾病的研究和防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相关研究理论,对其进行合理化、科学化诊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控该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关键词】鸡马立克氏病;诊断;综合防控

鸡马立克氏病属于疱疹病毒引发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该疾病带有比较突出的传染性,疾病的症状主要是以周边神经、性腺、肌肉及脏器等多部位的损伤,在患病后会出现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同时还会引发肢体麻木与内脏肿瘤等病变,对于鸡养殖工作会呈现出非常严重的危害。近些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相关疾病诊治意识与技术的发展,关于鸡马立克氏病的鉴别诊断能力也随之增强。对此,探讨鸡马立克氏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 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病学

1.1鸡马立克氏病的易感动物

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鸡和火鸡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动物。鸡龄在 2~5月的感染率更高。另外一些禽类也容易感染该病,如:鹅、鸭、鸽子、金丝雀等。

1.2 鸡马立克氏病传播源及其传播途径

如果在雏鸡阶段染上了该疾病,那么,其会终身携带病毒。虽然传播途径相对较为广泛,但其传播方式主要集中在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2种。从另一方面来看,因为受传播介质影响较小,在空气中也会广泛传播。如果传播到呼吸道中,将会导致呼吸道感染。

1.3 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特点

结合病理研究来看,其具有3~4周的潜伏期。因此,如果雏鸡感染了鸡马立克氏病原,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发病,往往需要在50 d左右后才会有明显表现,在 70 d 左右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在90 d左右时,呈现出死亡高峰。在发病概率方面,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一般来讲,普通肉鸡发病率为20%~ 30%,在部分较为特殊状况下则可达到60%左右。对于产蛋鸡来讲,其发病率集中在 12%~16%,较为严重时可达到50%左右[1]。

2 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2.1 神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神经型临床症状作为鸡马立克氏病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受到受损神经的影响。具体来看,不同鸡群因发病原因不同,其所受到的神经损伤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其中,最容易受到损伤的便是坐骨神经和臀神经2个部位[2]。坐骨神经受损会导致病鸡的腿部出现经常性麻痹现象。表现为劈叉姿势或者卧地不起。臀神经受到损伤时,病鸡翅膀会迅速下垂。同时,支配其颈部的神经如果发生了损伤状况后,还会出现斜颈或者低头现象。如果是在迷走神经部分发生了损伤状况,鸡的嗉囊麻痹、肿大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其难以正常进食。在较为严重的状况下,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问题。

2.2 内脏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针对内脏型临床症状研究可以发现,这部分疾病集中在鸡龄为50~70 d的幼鸡身上。在发病之后,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蓬乱等现象。较为严重的病鸡还会出现下痢,身体严重脱水,最后衰竭而死亡。但部分病鸡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病症,直接死亡。

2.3 眼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相比较于其他现象,这种类型发生率较低。发生此病的鸡会出现单眼皮或者瞳孔变小现象,视力明显减弱。初期仅对一些光线反应比较迟钝,后期严重时期会出现失明问题。

2.4 皮肤型鸡马立克氏病的临床症状

肿瘤多是集中在翅膀、背部、颈部等皮肤上,只有在屠宰或者加工时才能发现。

3 针对不同类症的鉴别方法

3.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鉴别

从二者相似点来看,其具备了较高传染性。当鸡染病后,体温会迅速升高,出现步履蹒跚、采食减少、食欲下降现象,并且还会伴随着一定脱水问题。对其进行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传染性法式囊病由 IBDV 所引起,即:感染传染性法式囊病病毒[2]。这种现象多出现在3~6月的鸡龄。在发生该病情后,鸡会啄食自己肛门附近的羽毛,且伴随腹泻现象。在后期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眼窝凹陷、趾爪干燥问题。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法氏囊发生了水肿现象,其外部变得十分圆润、呈现出浅黄色的特征,大小已经成为了正常的3~4倍。

3.2 禽白血病的鉴别

这种病情很容易和内脏型的鸡马立克氏病发生混淆。鸡群在染病后,会出现萎靡不振、食欲下降的现象,内脏部位也会出现较大肿瘤。禽白血病多是受到 ALV 病毒的影响,并且呈现出垂直传播的特点,集中出现在 16 周左右的鸡龄。

4 马立克氏病的综合防治

马立克氏病作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禽类传染病,和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并称为危害我国养鸡产业发展的3大主要疫病,因此,做好鸡马立克氏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我们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来开展工作。

4.1 控制传染源

加强鸡舍卫生环境的消毒防疫工作,尤其是孵化器和育雏鸡舍的消毒,从孵化器和鸡舍环境上来杀灭传染源。储藏器在放种蛋之前要完全清洁消毒,按 30ml/m3甲醛的标准进行消毒,持续熏蒸20min以上,消毒完全后再进行孵化;育雏室需先用 1%苛性钠水洗干净,再熏蒸消毒,之后才能育雏;每批雏鸡孵出后要及时清理污物,用清水和0.5%氨水对孵化设备进行高压冲洗,并熏蒸消毒。对孵化室可喷洒0.1%新洁尔灭溶液来消毒。鸡舍在有鸡情况下也要定期消毒,先将鸡粪、垫料、羽毛清理,再打扫地面、墙壁、食槽、水槽角落的污垢,之后用清水冲刷地面,最后用温水稀释0.015%百毒杀溶液、0.1%新洁尔灭溶液喷雾消毒。雏鸡应大于10日龄后才开始首次带鸡消毒。一般雏鸡8d消毒1次、育成 鸡16d消毒1次、成年鸡20d消毒1次,喷雾浓度控制在15ml/m3,每次消毒过后都要通风换气;鸡场道路和鸡舍周围环境用2%苛性钠溶液每周消毒1次;在鸡场门口设立消毒池,车辆出入门口时要经过消毒池消毒,消毒液每过一段时间要更换种类和品牌,工作人员要做到勤换鞋服,通道设置紫外线灯光,双手用 75%酒精溶液消毒,出入人员要消毒后方可进入鸡舍工作。

4.2 切断传播途径

鸡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但目前还没有该病可垂直传播的报道。所以切断该病传播途径很重要,鸡场发生马立克氏病后,要立马采取措施扑灭,用焚烧或深埋的方法对所有病鸡和死鸡进行紧急处理,烧毁病鸡舍内清理出的所有垫草等杂物。鸡舍地面和空气用温水稀释0.015%百毒杀溶液和0.1%新洁尔灭溶液进行喷雾消毒。坚持贯彻自繁自养原则,购买鸡苗或种鸡时为防止引入病鸡必须进行全面检疫。不同日龄的鸡做到分鸡舍饲喂,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格控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病、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疾病。尽最大可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4.3 保护易感动物

采用疫苗免疫接种是最有效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措施。马立克氏病疫苗要通过非肠道途径接种,皮下注射接种效果要比肌肉注射稍差一些。疫苗接种7~14d后鸡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力。疫苗接种后,在产生免疫保护力之前的这段时间,雏鸡对病的抵抗力很弱,要严防雏鸡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疫病而造成损失,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大小、强弱的鸡要分舍饲养,加强对其他疫病的检测和防治,直到雏鸡产生保护力。培养选育对鸡马立克氏病有遗传抵抗力的新品系鸡群也是防治该病的重要途径。国外己有成功选育出抗马立克氏病品系鸡群的报道。此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后,只发生溶细胞感染阶段,进入潜伏感染后疾病便不会进一步发展。但需要指出的是,具有马立克氏病毒抵抗力的鸡群并不一定能抵抗其他传染病。防治雞马立克氏病是一个长期性、斗争性的难题,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到坚持不懈的努力,严格执行国家防疫规范,将疫苗接种与综合防制措施有效结合,科学养殖,才能使养鸡场远离鸡马立克氏病,增加养鸡产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磊,乔青华. 鸡马立克氏病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9):192.

[2]张春梅. 鸡马立克氏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J]. 现代畜牧科技,2020,(4):75+91.

猜你喜欢

综合防控诊断
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分析
黄淮海冬小麦田杂草发生现状、防除难点及防控技术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犬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家禽疫病综合防控的关键性问题探讨
幕燕森林公园植物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