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分析

2020-09-05杨镔镔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杨镔镔

【摘 要】水污染问题是危害生态环境、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发展的背景下,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也愈渐增强。基于此,文章将对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从合理扩建河床、运用化学手段、借助现代技术等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此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力度。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主要原因;治理措施

引言: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水污染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对水污染治理的措施进行分析和解读,是为了明确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理念,为人类和其他生物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以下将对生态环境保护中治理水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展开探究和分析。

一、水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严重,个别区域的水源污染问题已经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物的生长产生了极大的危害,而导致水污染现象出现的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水源污染问题。在我国工业发展逐渐迈入正轨的时期,工业工厂的规模和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拓展,这就说明工厂的污水排放量也大大增加,而工业废水就成为了污染水源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因农业生产而出现的水源污染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种植方面,为了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化肥和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源,而在畜牧养殖方面,禽兽的粪便排放也成为了污染水源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和废弃物也是导致水污染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这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危害[1]。

二、生态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扩建河床

扩建河床能够提升河流流域的排水量,使污染区域的水源扩散开来,降低污染水源的浓度,缓解部分地区的污染压力,从而利用水资源的自然降污能力,治理水资源污染问题。所以,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为了提升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部分地区的河床进行合理的扩建。首先,全面检测和分析河流周边的环境,对土壤、水源质量等进行细致的调查,并形成详细的数据,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扩建方案,根据方案对河流进行加宽、加深,与此同时,也要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水土资源,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其次,在河流流域周边建设水源治理和保护部门,派驻专门的管理和施工人员,定期清理河床中的杂质、淤泥等,以此提升其降污能力;除上述措施以外,也要定期对河道旁边的灌木丛、植被等进行维护,改善河床塌陷问题,在最大程度上维护河流区域的生态平衡。通过扩建河床、对河床周围的生态系统进行维护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

(二)运用化学手段

在水污染问题中,工厂废水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污水中具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还会对人体和生物体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治理具有化学物质的污水就成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对此,环境保护人员可以运用化学手段治理污水,而利用化学手段解决水污染问题,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第一,针对一些可溶性物质,可以通过添加电解质、使用正负电极的方式,分解水资源中的化学物质,降低其伤害性,以此缓解水污染的程度;第二,针对固体废旧物质,可以利用氧化法以及其他有效的化学手段,对固体物质进行加温加压,不断提升其反应速度,并利用过滤沉淀的方法将有害物质分离出来,进一步使用焚烧或者自然降解的方式处理污染物,由此,通过化学手段就能有效地治理水污染问题,而生态环境就能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靠拢。

(三)借助现代技术

在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成为了治理污染问题的有效方式,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正确地使用现代技术,那么水污染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理。对此,环境保护和水源治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实际的污染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现代化的治理技术。具体来说,现代化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首先,光分解技术。在处理污染废水的第一步可以使用光分解技术,它能够通过照射强光的方式分解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而经过光分解的废料还能被用作有机废料,这不仅有利于治理污水问题,还能提高经济收益,真正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其次,纳米生物膜技术。通过使用纳米生物膜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废料分解成小分子,并进一步将其转化为水,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污水治理的质量;最后为胶体吸附技术,它能够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对于治理污水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排放系統

污水排放系统对治理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拥有一套完善和优化的污水排放系统,那么环境保护下的污水治理工作就能顺利展开。对此,环境保护部门应该结合水源污染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的实际地缘气候特征等,建设完善的排放系统,借鉴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知识,邀请水利方面和环境治理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和培训,制定出科学化的污水排放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地处理工业、生活和农业废水,以此提升污水治理和转化的效率[3]。

(五)构建监督体系

监督和管理是维护生态平衡、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构建起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监督体系,那么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污水治理的效率。对此,有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部门,抽调各专业领域内优秀的人才,使其在污水治理部门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共同商议污水治理的方案,以统筹兼顾的眼光看待生态保护问题。与此同时,也要积极维护污水治理工作的成果,对区域周边的工厂、农业生产地区等进行严格的管控,由此提升管理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污水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它关乎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如果不能及时治理水污染,那么生态环境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有关部门要明确当前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多种措施解决问题,从源头控制和保障水源的质量,不断提升环境保护的力度,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在水源保护工作中。

参考文献:

[1]贺志远.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的治理策略探讨[J]. 环境与发展,2020,32(1):84-85.

[2]曹志俊.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6):38,40.

[3]何晓海,提越,崔君泽,等. 环境保护中的水污染治理措施[J]. 化工管理,2020(36):57-58.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