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探究

2020-09-05王玲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王玲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要能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学特点以及高中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特点,创设特色、创新、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而对高中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处于高中阶段的高中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课堂教学内容,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创新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对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综合化的培养。

一、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是高中生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进而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高中生学习“圆与方程”这一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灵活开展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与方程相关内容,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认为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形的位置关系有哪些?你能想到哪些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回答问题”。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提高课堂激烈的讨论氛围,紧接着在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我们这一组的答案是有三种,第一种是相交”,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相交是什么样的情况,学生继续回答“还有一种是相切”,学生同样画出相切的情况,学生回答最后一种情况是“相离”并展示相离的情况。在学生回答结束后,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你怎么能证明你画的相切是对的呢,因为从你画的内容来看,并看不出来它们是相切的”等。教师通过问题再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在学生通过圆的性质以及与直线相切的特点来证明相切,这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还使得学生探究证明来更好地学习知识的。

二、创新思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应用

创新教学理念被新课程改革发展,教师要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创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的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这样的创新课堂,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发展,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高中生学习“三角函数”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高中生对这一内容进行创新思考和创新应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正弦函数的的图像及其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余弦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请同学们根据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以及上节课所学内容,积极探究余弦函数的图像应该是怎样的?”。高中数学教师把课堂探究时间更多地给予学生,给予学生充分创新探究的时间,有利于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在有的高中生回答问题说“老师,我通过描点法画出了余弦函数的图像,并且根据上节课学习正弦函数性质的探究来探究了余弦函数的探究”等回答。教师给予学生的回答以肯定,紧接着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能够发现正弦函数图像和余弦函数图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并且能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这一知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多媒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被各个阶段的各科教师积极应用,高中数学教师要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课堂学习活动。在信息化的课堂中,教师要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高中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引导高中生学习“集合”这一内容时,高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直观地学习数学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集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老师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回答问题:这几幅图的数量关系有什么联系吗?”。高中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高中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图片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在有的高中生回答“老师第一幅图片中的数字有3、5、6、21、35,第二幅图片的数字有45,、3、43、6、17、35,第三幅图片中的数字有3、5、6、17、21、35、43、45。第一幅图中的数字和第二幅图中的数字在第三幅图片中都可以找到”,还有的高中生回答“老师第一幅图片和第二幅图片有共同的数字3、6、35,不同的数字有5、21、45、43、17”等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包含”、“属于”、“真包含”、“并集”、“补集”等定义,并引导学生对这一内容学习时也可以通過画图来学习这一内容。

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强烈号召,积极创设趣味的教学活动,提高高中生积极投入课堂问题学习的热情,提高高中生对问题的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等。高中数学教师还要能够关注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高中生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恩普.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例题的设计与分析.好家长[J].2018.

[2]鄢喜林.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

[3]巩学慧.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思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