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弃妇形象的分析

2020-09-05裴文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关键词:男权诗经男子

【摘 要】《诗经》里存在以女子被抛弃为题材内容的弃妇诗有数十首之多,它们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早期妇女的屈辱和不幸,这些弃妇的形象多样,或勤俭持家、温柔贤惠,或忠于爱情、不辞辛劳,却还是难逃被背叛的命运。

【关键词】《诗经》;弃妇形象

一、《诗经》中弃妇形象的类型

《诗经》作为千古流传的名篇及人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其内容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而其中存有的弃妇诗,不只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早期妇女的屈辱和不幸,也将男权社会刚开始时男子的丑恶形象刻画的十分深邃。这类诗作大都揭示了女主芳华正茂,男主因为垂涎女主的容颜,主动追求女主角的义无反顾和与女主角组成家庭后逐渐嫌弃、厌恶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经》中弃妇形象的类型,可谓同中有异。以下面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一)抚今思昔,恨夫悲己。

《氓》叙述了男子笑嘻嘻来与女主人公商量婚事,女子因没有良媒而拒绝男子,遭到了男子的怪罪,最终女子嫁过去之后,吃苦受穷,早起晚睡,家业有成之后,男子却反复无常,三心二意,粗暴无礼。这首诗中造成弃妇不幸命运的原因主要是夫权制度的罪恶本质,在男权制社会中,女子只是男子的附庸,因此,在色衰而爱驰之后,可以随时遭弃。

(二)贤良淑德,含辛茹苦。

诗经中的弃妇们,勤劳善良,勤俭持家。《谷风》以一位弃妇的口吻,诉说婚姻的不幸,将自己的痴情和丈夫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为之深感同情、惋惜。在昔日生活窘迫的时候,女主人公与丈夫共度苦难,一旦生活改善,就遭到嫌棄。

(三)无限留恋,难以决绝。

《谷风》同样是一首弃妇诗,诗中反复以“谷风”起兴,三章复沓,感情逐步加深。用风雨来比喻曾经一起经历的苦难。我们可以看出,弃妇的遭遇是极为不幸的,该男子的态度是冷漠坚决的。

二、弃妇承受的伤害

(一)生理伤害

首先,弃妇是由一个女子演变而来的,即说已成弃妇,那就是被抛弃的妇女。她的年龄、容貌等外在的身体特征有了明显的改变。其次,一个弃妇若已经生儿育女,现在被抛弃,她的处境就会更加困苦,生活就成了一个痛苦的考验。余冠英在《诗经选》中写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劳动阶级的妇女和男子比较起来地位更低,她们所受的痛苦也就更多些,在恋爱问题上也并不例外。历代的弃妇诗便很清楚地反映了这个情况。【1】”

(二)心理伤害

成为弃妇意味着自己所付出的情感都是一场梦,打破了以往的幻想,相当于断了生活的理性想,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的心理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个弃妇除了要承受自己亲人的压力,还会受到世俗的眼光,所以弃妇的生活就会如履薄冰,身体和心理面临双重压力。

三、弃妇形象成因分析

她们开始面对“爱情”时的不矜持注定被背弃的命运,也说明了她们没有了生存的支柱,毕竟男主外、女主内无论在男权社会还是女权社会中都适用,毫无疑问历史选择了男性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以往的时代中女性的生存与男性所提供的相处模式直接相关,与男性的相处也就成为了考验女性生存智慧的重要途径。

(一)男权社会的形成

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中,男性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更为显著,女性就被时代的步伐淘汰,社会地位逐渐低下,相反男权主义风气盛行,女性就成为了他们的附属品。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2】”

《诗经》中虽然对各种抛弃女子的男主公充满着鞭笞,但女子的命运却无人惋惜,仍是会被欺骗和抛弃。这里又不得不说,《诗经》中弃妇诗进行创作的初衷了,虽然它产生于社会底层的民间歌谣,却深刻地反映着时代风貌。

(二)男性的喜新厌旧,女性的默默付出

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也可以套用鲁迅的“人的劣根性”,喜新厌旧中含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例如妒忌、爱美、玩物丧志等,之所以说这是人的恶劣本性,只因为这些情绪化的东西始终在人的心中扎根。

弃妇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女性以自身的卑微身份依附于男性的视野中,没有自由和自我意识的人就像是被人操纵了的玩偶,过着言不由衷、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弃妇就类似于玩偶,连最基本的存在权利都没有,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男权社会中,她们的不幸不只是自身原因,客观因素占有极大的比重。

(三)轻信谎言成弃妇

《晨风》写的是夫妻二人相约在山上林间相会,妻子痴痴地等待丈夫的到来,然而丈夫却始终没有出现,妻子怀疑丈夫已经将自己遗忘,表达了自己心中的痛苦以及对丈夫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

(四)男性责任感的匮乏

从《诗经》弃妇诗中,可以看出女子就算沦为弃妇,男子对家庭和婚姻仍然没有确切的认识,并且还过着悠闲悠哉的纨绔生活,这都是由他们责任感匮乏的原因导致的,他们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1.游戏人间的纨绔情结以及醉生梦死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都喜欢享受生活的乐趣,还有很多人会说人生短促需及时行乐,这就是一种游戏人间的态度,他们没有自己的长期目标,只为了短期的温暖安适着想,追求轻奢浮华的生活。这种人就是活在柏拉图蓝图里的纨绔子弟,整日昏昏沉沉、目光迷离。弃妇诗中的男子基本都符合这种纨绔情结,在于他们一直没有收过心,活在自己特定的位置上。

2.三心二意的山盟海誓。

《谷风》中的男子与女子永不分离的誓言“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写了女子走出家门时的痛苦心理,“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则表明无情的丈夫已另觅新欢,而“宴尔新婚,不屑我也”新婚快乐之时,也是丈夫充耳不闻之时。在昔日生活窘迫的时候,女主人公与丈夫共度难关,一旦生活改善,就遭抛弃,甚至比作毒蛇。

3.男女感情付出的不对等。

《狡童》描写了一位单纯的少女的内心独白。从诗的整体来看,表达的是女子对男子的抱怨。与之前女子遭弃的诗不同,该诗的主人公的感情理智而非绝望。虽然她目前的状态不是很好,但一厢情愿的感情却是在爱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五)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

“爱情,这一人类特殊的精神生活,从它产生那天起,就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并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去发展,因为爱情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神现象。特别是由爱情必须导致的婚姻家庭,更不仅仅是精神和肉体的结合,而且也是和物质经济生活的结合。”【3】弃妇是时代造就的一种形象,弃妇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女性以自身的卑微身份依附于男性的视野中,社会平衡存在了一定的问题,男权对女性的压制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总之,诗经中的众多女性,虽然她们有着各种美好的品质,但却由于男权社会的种种弊端,最终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参考文献:

[1]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马克思,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3]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203)

作者简介:

裴文霞(199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汉语言文字学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猜你喜欢

男权诗经男子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Myth and Mechas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级分
年轻男子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巧用《诗经》解难题
从古典到西洋
满脸通红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