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短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预后的影响

2020-09-05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复发性难治性盆腔

王 进

盆腔恶性肿瘤疾病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肿瘤疾病。临床针对于盆腔原发性肿瘤已进行同步放化疗联合(不联合)手术治疗或在手术治疗后联合序贯放化疗治疗发生在照射野内、照射野边缘的复发难治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一直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点难题[1-3]。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常因再次手术、放疗治疗受限以及进行多次化疗后产生耐药性等因素影响,生存期缩短,临床针对此类患者需予以有效治疗干预手段以延长患者生存期[4-5]。本研究旨在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及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及预后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研究组(n=30)。纳入患者均经过医院病理诊断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对照组纳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2.2±4.1)岁,原发病灶包括宫颈癌18例、卵巢癌6例、阴道残端癌3例、直肠癌3例,患者既往进行手术+放化疗治疗20例、单纯放化疗治疗10例,肿瘤直径2.5~15.1 cm,平均(5.9±1.4)cm。研究组纳入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2.5±4.3)岁,原发病灶包括宫颈癌19例、卵巢癌7例、阴道残端癌2例、直肠癌2例,患者既往进行手术+放化疗治疗23例、单纯放化疗治疗7例,肿瘤直径2.7~15.4 cm,平均(5.8±1.5)cm。2组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患者依据化疗灌注治疗之前影像检查结果确定治疗靶区,将图像结果输入到TPS计算机粒子植入计划系统(北京科霖众医学技术研究所)。医师通过TPS系统明确导针选择、125I粒子的剂量分布及125I粒子的位置,获取125I粒子最佳剂量的分布图像。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选择125I粒子的平均能量在27~35 keV范围,125I活度为29.6 MBq、半衰期为59.6 d。术中依据TPS系统确定穿刺位置,选择18 G粒子植入针在病灶处进行穿刺,分别在肿瘤的不同层面、位置上选择植入125I粒子,要求植入粒子在病灶内分布均匀。125I粒子需按5 mm间距进行植入,在完成植入125I粒子后,常规进行CT扫描,治疗后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内出血等并发症状并验证125I粒子数。本组患者术后常规进行观察48 h,予以预防性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术后经TPS系统进行125I粒子剂量评估与植入质量验证,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经CT扫描进行疗效评估,若剂量的分布不佳则需进行重新补种125I粒子。

研究组患者予以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其中,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化疗治疗方案:通过Seldinger技术插管并选择双侧髂内动脉进行动脉造影,明确盆腔肿瘤供血的情况,依据患者病灶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肿瘤的供血动脉依次进行化疗灌注治疗。(1)卵巢癌患者予以紫杉醇210 mg+卡铂200 mg方案;(2)直肠癌患者予以奥沙利铂150 mg+氟脲苷2.0 g方案;(3)宫颈癌、阴道残端癌患者予以顺铂90 mg+氟脲苷2.0 g方案。本组患者化疗药物的给药间隔均选择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1个月内进行给药治疗,在125I粒子植入后,每隔4~8 w重复给药1次或依据患者病情适当对化疗灌注治疗间隔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2组患者短期疗效、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①短期疗效:分别在2组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1个月进行CT扫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价的标准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依次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及进展,对比2组患者客观有效率(CR+PR)、治疗获益率(CR+PR+NC)[6-8]。②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检测指标包括糖蛋白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与甲胎蛋白(AFP)。③远期预后:术后持续随访观察30个月,随访末期对比分析2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短期疗效与远期预后指标对比行χ2值检验;肿瘤标志物指标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两两比较行t值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客观有效率66.67%(20/30)、治疗获益率86.67%(26/3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客观有效率60.00%(18/30)、治疗获益率83.33%(25/30)。2组患者治疗后客观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287,P>0.05),治疗获益率对比亦无明显差异(χ2=0.131,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变化

2组患者术后1个月CA125、CEA与AFP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CA125、CEA与AFP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近期疗效对比/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指标水平变化

2.3 2组患者预后结果对比

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常见并发症包括3例术中疼痛,予以镇痛药物可耐受;2例针道少量出血,予以常规止血处理;3例轻中度消化道反应,予以止吐药物后缓解;2例轻中度骨髓抑制。2组患者术后至复发的肿瘤无进展时间在3~30个月,其中研究组平均(12.62±3.71)个月,对照组平均(8.31±2.58)个月。研究组肿瘤无进展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长(t=5.224,P<0.05)。2组患者持续随访30个月,对照组肿瘤复发率60.00%(18/30),研究组肿瘤复发率33.33%(10/30),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χ2=4.286,P<0.05)。

3 讨论

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具有治疗棘手、预后差的特点,研究表明,宫颈癌患者在经手术治疗或放疗治疗后3年内肿瘤复发率超过70%,且多数患者为盆腔复发;直肠癌术后患者远期复发率也超过40%,对于部分大肿块(肿块直径>4 cm)患者的预后结果差,即使给予此类患者积极放、化疗治疗,仍有不少患者首次放、化疗治疗后2年内发生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9-10]。针对原发盆腔肿瘤已进行同步放、化疗+手术治疗或在手术后+放、化疗后出现照射野内及边缘复发的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困难且术后并发症多;组织剂量限制导致再次放疗的受限制,且再次放疗的不良反应严重;既往接受化疗后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等因素影响,传统治疗方法在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应用中受到限制,临床需寻找其他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放射性125I在治疗恶性肿瘤上的应用广泛,具微创、适形及有效等特点[11]。在范卫君等[12]研究中,针对纳入的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病例予以放射性125I治疗,治疗2个月发现,患者客观有效率达到77.7%、治疗获益率达到94.4%;在其随后随访调查发现(最长至术后16个月),纳入18例患者全部存活,患者近期生存期为9.5个月。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结果显示,2组患者客观有效率、治疗获益率较高,且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术后1个月CA125、CEA与AFP指标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更低,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CA125、CEA与AFP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2组患者治疗及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且研究组随访无进展生存期相比对照组更长,且远期复发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研究结果提示,对于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应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具有一定有效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原理可总结为:①对盆腔肿瘤局部高剂量且具有高度适形;②通过持续射线照射可减少患者肿瘤发生再增殖;③125I粒子植入提高了靶区局部剂量与相邻正常组织剂量之间的分配比;④经连续低剂量照射有助于抑制盆腔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减少放射抗拒乏氧细胞,促使乏氧细胞的再氧合过程[13]。此外,根据化疗药物浓度的依赖性以及对时间依赖性等特点,予以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可提高患者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可在单位时间内肿瘤局部化疗药物浓度达到全身药物浓度9~23倍,从而对肿瘤造成直接杀伤效果,有效预防肿瘤扩散与转移行为[14-15]。研究结果表明,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能有效降低盆腔肿瘤扩散与转移,从而起到延长肿瘤远期无进展时间。

综上所述, CT导向下单纯125I粒子植入治疗或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在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明确,对于可接受化疗的患者,选择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肿瘤无进展时间。

猜你喜欢

复发性难治性盆腔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免疫球蛋白的远近期疗效观察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