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A153和CA125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020-09-05单洪涛滕璐心
单洪涛 杨 迪 滕璐心
乳腺癌是影响国内外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当前在我国以3 %~4 %的年速率递增[1-2]。不过早期乳腺癌无明显临床特征,起病隐匿,难以发现,为此在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导致生存率一直比较低[3]。现代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是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共同参与的过程[4]。病理学依然为乳腺癌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检测时间比较长,不能反映宿主对炎症反应的程度,很难预测患者预后[5-6]。常规的监测指标如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心率、体温、中性粒细胞百分率等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缺乏特异性,更不能反映患者的预后[7]。肿瘤标志物是一类癌症患者的血液、尿液或者体液中出现的较正常人高的特殊生化物,可以起到早期筛查癌症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癌症在早期都会表现出肿瘤标志物的异常[8-9]。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53为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中的呈现高表达状况。CA125是乳腺癌的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当前也应用于相关恶性肿瘤的筛查[10-11]。本文具体探讨了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CA125表达在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纳入标准: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完整;年龄20~70岁;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具有化疗指征;女性患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存在可测量的病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肺、肾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失访患者;无法获得治疗相关资料或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1.2 调查资料
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病理类型等资料,同时记录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肌酐(Cr)等检测数据。
1.3 血清CA153、CA125检测
所有患者在禁食12 h与禁饮8 h起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静置30 min,混匀后3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清,将其置于-80 ℃冰箱保存待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53、CA125含量,试剂盒来自美国罗氏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中说明进行。
1.4 预后调查
所有患者随访调查6个月,根据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以%表示,对比为t检验与卡方χ2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确定鉴别诊断价值,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在78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生存60例,死亡18例,死亡率为23.1%。
2.2 一般资料对比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病理类型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2.3 常规血液学指标对比
存活组与死亡组的WBC、PLT、ALT、TBA、Cr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常规血液学指标对比
2.4 血清CA153、CA125含量对比
死亡组的血清CA153、CA125含量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CA153、CA125含量对比
2.5 相关性分析
在78例患者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者预后死亡与CA153、CA12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病理类型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相关性指标
2.6 预后判断价值
血清CA153、CA125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90、0.873(95%CI值为1.263~1.917,1.093~1.556)。
3 讨论
绝大多数乳腺癌发病于女性,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敏感而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多数早期乳腺癌患者已进展为中晚期[12-13]。中晚期乳腺癌具有复发转移风险高、无病生存率低、侵袭性强、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为此加强早期诊断意义重大[14]。
本研究显示在78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生存60例,死亡18例,死亡率为23.1%。存活组与死亡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WBC、PLT、ALT、TBA、Cr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病理类型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存在比较高的死亡率,临床病理特征与患者死亡情况显著相关。但是病理学诊断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多为定性指标,导致预后判断的价值不高[15-16]。
本研究显示死亡组的血清CA153、CA125含量显著高于存活组。现代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1个复杂过程,肿瘤抑癌基因失活和癌基因突变协同作用可能在乳腺癌的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17-18]。肿瘤标志物是当前诊断恶性肿瘤的有效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可重复进行等优点[19]。CA153作为人乳腺癌组织中提取获得的糖类抗原物质,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比较好[20]。CA125是1种糖链抗原,含有大量的糖基,也是重要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21]。
乳腺癌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和高度异质性,特别是中晚期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特殊,多数缺乏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的靶点,具有复发和转移率高、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等特点[22-23]。本研究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预后死亡与CA153、CA12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化、病理类型有显著正相关性;血清CA153、CA125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死亡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890、0.873(95%CI值为1.263~1.917,1.093~1.556),表明血清CA153,CA125表达在预后判断中具有很好的价值。基础研究也证明CA153、CA125可能是1种次级炎症因子,其本身不能启动乳腺癌的发生,但可放大并加重乳腺癌的病理过程,所以有利于指导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24-25]。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纳入的病例数较少,且选择的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少,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分析。
总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死亡率比较高,血清CA153、CA125值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且能对患者预后进行有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