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PG、G-17、CDH-1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2020-09-05岳芙蓉彭科瑜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进展胃癌血清

张 力 汤 玮 岳芙蓉 彭科瑜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胃癌呈现出年轻化倾向[1-2]。早期对胃癌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判断,对临床救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有报道显示,早期胃癌患者PG水平有明显变化[3]。PG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可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 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其水平的不同,在胃部疾病中表达不同,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4]。G-17是由G细胞分泌出来的重要胃肠激素,可促进胃肠道的分泌功能,刺激胃黏膜细胞增殖,近年来,有研究证实,G-17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癌细胞的生长和恶性转化有一定影响[5]。本研究通过观察血清PG、G-17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早期判断疾病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接诊的7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纳入标准:①术前胃镜及病理学活检诊断确诊为胃癌;②肿瘤未累及临近脏器;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④初诊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②凝血功能异常,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③有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胃癌组患者中早期胃癌39例、进展期胃癌31例,男性32例、女性38例,年龄27~78岁,平均(53.69±8.64)岁。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8~76岁,平均(52.67±8.54)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禁食8 h后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置于冷冻箱内储存以备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及CDH-17进行检测,试剂盒购于英国Abcam公司。以43个标本为1批,在微孔板上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根据科华酶免软件系统标准浓度曲线计算标本浓度。胃癌早期:腔内肿块,没有胃壁增厚,肿瘤未超出胃本身,无转移;胃癌进展期:胃壁增厚,伴有直接侵犯至临近器官,有转移。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血清PG、G-17及CDH-17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Ⅱ、G-17及CDH-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G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PG、G-17及CDH-17水平比较

2.2 胃癌患者血清PG、G-17及CDH-17水平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胃癌全组患者PGⅡ、G-17及CDH-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显著低于进展期胃癌组(P<0.05);PGⅠ显著低于早期胃癌组,高于进展期胃癌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血清PG、G-17及CDH-17水平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2.3 胃癌患者血清PG、G-17及CDH-17水平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将胃癌全组、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作为因变量,将血清PGⅠ、PGⅡ、G-17及CDH-17分别作为自变量,在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显示,PGⅡ、G-17、CDH-17和胃癌全组、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PGⅠ和胃癌全组、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PG、G-17及CDH-17水平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4 血清PG、G-17及CDH-17在胃癌中诊断价值分析

PGⅠ诊断胃癌的AUC为0.983,95%CI为0.962~1.000;PGⅡ诊断胃癌的AUC为0.797,95%CI为0.716~0.878;G-17诊断胃癌的AUC为0.986,95%CI为0.958~1.000;CDH-17诊断胃癌的AUC为0.928,95%CI为0.880~0.975;PGⅠ+PGⅡ+G-17+CDH-17诊断胃癌的AUC为1.000,95%CI为1.000~1.000。PGⅠ、PGⅡ、G-17、CDH-17单独检测分别和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1.546、4.951、1.000、3.000,P<0.05)。联合检测PGⅠ+PGⅡ+G-17+CDH-17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83%、93.15%,具体见图1、表4。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统计,我国45岁左右中年人的胃癌发病率高于国外,且生存率较低[6],其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疾病相似,确诊时往往已为晚期。早期发现胃癌是提高患者生存率、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7]。目前,胃镜是早期发现胃癌的主要方法,但是胃镜检查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且耗时较长,不适合大规模诊断。血清检查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有研究认为,随着胃癌的发生与发展,血清PG、G-17水平均会出现变化,可作为预测及筛查胃癌的标志物[8]。

图1 血清PG、G-17及CDH-17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胃癌的ROC曲线

PG来源于胃,能够反映胃腺中主细胞的数量,分为PGⅠ和PGⅡ,其中PGⅠ大量存在于胃体,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PGⅡ则由全胃腺分泌细胞广泛,包括胃体和胃底泌酸腺的主细胞等[9]。有研究显示,PG水平变化是胃癌高危患者的筛查指标之一,对胃癌的发生有良好的预示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PG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G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胃癌全组患者PGⅡ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GⅠ显著低于早期胃癌患者,高于进展期胃癌患者,且PGⅠ和胃癌全组、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之间均呈负相关,PGⅡ和胃癌全组、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之间均呈正相关,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提示,PGⅠ、PG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重要指标。分析是因为血清 PG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及颈黏液颈细胞分泌,在胃癌前,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胃黏膜分泌功能降低,同时主细胞减少、分泌功能受损,故血清PG水平随之发生变化。

表4 血清PG、G-17及CDH-17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胃癌的效能

G-17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主要受G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能够调节胃酸的分泌及胃黏膜的生长及分泌,对癌细胞生长及细胞恶性转化产生影响,参与了胃肠肿瘤的增殖与调控[11]。刘应玲等[12]对胃癌患者血清G-17检测后发现,当机体发生癌变时,胃体部壁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胃泌素G17分泌,使胃癌患者G-17水平增高,G-17可作为预测胃癌的标志物。本研究结果也发现,胃癌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胃癌患者G-17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患者,低于进展期胃癌患者;且G-17水平和胃癌、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之间均呈正相关,提示,G-17在胃癌中表达较高,侵袭性较强,与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预测胃癌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分析是因为G-17由消化道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消化和胃黏膜再生,当患者发生癌变,胃黏膜则会萎缩,血清G-17下降。CDH-17主要表达于胚胎、肠上皮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而在肝脏、食管上皮细胞、胃黏膜组织中几乎无表达。有研究指出,CDH-17水平与胃黏膜组织水平具有明显正相关[13]。且本研究显示,联合检测胃癌的AUC为1.000,95%CI为1.000~1.000,与各指标单独诊断胃癌的AUC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且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85、93.15,明显高于个指标单独检测,显示出联合检测在诊断胃癌上具有更高的价值。且郭苹等[14]研究也表明,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胃癌患者中PG、G-17、CDH-17的表达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可为靶向药物治疗胃癌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进展胃癌血清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