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疾病控制的影响
2020-09-05蒋琼
蒋琼
(上海市宝山区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1)
通常高血压采用口服药物控制即可,配合饮食及运动便可达到理想控制状态,无需长时间住院,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重视程度、行为依从程度会直接影响血压控制效果[1]。本次研究以对比形式观察了社区家庭医生模式对病患血压控制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9 年4 月—8 月期间选择社区高血压非住院病患共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区间处于42 ~68 岁,平均年龄(56.37±2.88)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区间处于44 ~70 岁,平均年龄(57.17±2.90)岁。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入选时舒张压高于90mmHg 或收缩压高于140mmHg,可保持正常电话联系。
剔除标准:临界高血压、精神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继发性高血压者。
1.2 一般方法
统计病患血压水平,在社区内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并发放宣传手册。与观察组研究对象签约家庭医生模式,每位病患对应一名社区医生,具体干预方式如下。
了解患者日常饮食状态、运动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完善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家族病史、食盐摄入量、饮食偏好,评估其健康状况,计算体重指数[2]。将患者健康状况及日常行为习惯建立电子版健康档案,对每次电话随访下记录的血压水平记录并绘制波动曲线。
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干预模式以电话随访方式为主,必要时可进行上门指导,展开心理疏导、运动指导、服药指导[3]。健康教育内容包含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并发症预防等。在用药层面,强调长时间服药控制血压的必要性,叮嘱其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减少药量或停药。饮食方面强调多食用豆类、水果、新鲜蔬菜,减少脂肪、胆固醇、热量摄入,蛋白质可适量补充。在盐分方面,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通常每日摄入量控制在六克以内,保障患者正确控制盐分摄入量。在体重控制方面,教会患者测量体重指数的公式,若患者存在偏胖或肥胖情况应指导其通过运动及饮食配合方式正确调节体重,尽量避免服用减重药物。
1.3 观察指标[4]
本研究持续4 个月,在研究前后测定病患血压水平。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了解病患在饮食控制、日常运动、日常服药等方面的行为控制依从程度。依从性判定标准:主动配合——依照家庭医生要求主动控制饮食及行为,定期测定血压并记录异常数据,对高血压并发症、危害、控制要点、危险因素基本了解;被动依从——需要在家庭医生监督下控制饮食及行为,偶有漏服药物、不健康饮食等行为;不配合——不愿从饮食、行为、服药层面控制血压,经常出现高血压危险行为,血压控制配合度较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血压水平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血压控制依从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 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压变化
比较研究前后两组病患血压水平,显示血压均下滑,但观察组下滑程度更大(P<0.05),见表1。
表1 血压水平统计表(±s,mmHg)
表1 血压水平统计表(±s,mmHg)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 50 研究前 158.07±11.84 104.19±9.33研究后 131.89±8.64 82.18±5.36对照组 50 研究前 157.46±12.77 104.43±8.36研究后 146.35±10.98 91.17±6.05 t 21.498 20.773 P 0.021 0.030
2.2 依从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血压的控制行为依从程度,显示对照组依从率为82%,观察组为96%(P<0.05),见表2。
表2 依从率对比表[n(%)]
3.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与精神紧张、营养过剩、摄入过多盐分、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已经成为了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危险因素。
社区家庭医生模式由数名具有高血压治疗经验的医生组成家庭医生团队,为研究对象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体格检查等,了解其基本状况,签订服务协议,提供综合性健康管理。定期到患者家中上门随访,了解其实际生活状态并为其测量血压,面对面给予针对性指导。换言之,患者可在签约后得到连续、有效、科学的基础性健康指导服务,得到由社区提供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访、体检建档、签约服务等综合干预。本次研究中家庭医生模式下观察组病患血压控制状态更佳,且在长期科学指导下依从率达到96%,证实了该模式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