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继余田:清正廉洁安贫乐道

2020-09-05□马

支部建设 2020年23期
关键词:道光国人百姓

□马 艳

徐继余田(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清代山西五台县人。晚清名臣、学者。他出身于书香门第,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历任广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首任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等职。徐继余田不仅为官清廉,勤于政事,而且也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进步学者,所著《瀛寰志略》展示了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典制,对启迪国人的全球开放意识作用非凡,该书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徐继余田的清廉,深受其家庭的影响。他的父亲徐润第是乾隆末年进士,不仅学问渊博,而且为官清廉,做官20余年,衣服都不满两箱。徐继余田的叔父徐寅第,嘉庆初年拔贡,也是一位主张“勤能补拙,俭能养廉”的清官。自幼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儒学熏陶的徐继余田,在道光六年(1826)的朝考中,以《政在养民论》为文,获第一名。他认为为官者的主要任务是“养民”而非“治民”,对百姓要施以仁政,任何伤害盘剥百姓的行为都是不能允许的。现实中,他对清王朝的政治腐败、官场上的贪污腐化之风深恶痛绝。因此,为官数十年间都能做到清正廉洁、直言敢谏,是晚清少有的清廉官吏。

清朝末年,统治集团相当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清王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作为知识分子出身,头脑比较清醒的官员,徐继余田主张清明廉洁,大力整顿吏治,革除弊端,解决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一切问题。他曾向道光皇帝上疏,揭露跑官买官、横征暴敛等时弊,还特别指出有的官吏贪污成习,即使被检举也无人负责,上官千方百计庇护贪官,化大为小,化有为无,结果使贪官污吏难以查处;有的官吏利用打官司,收受贿赂,中饱私囊,欺压盘剥百姓,有钱有势之人更加横行霸道。为此,建议皇帝奖廉惩贪,对声名狼藉的官吏,严加参劾、解任;对受贿的官吏,严加追究,置之重法;对操守廉洁、百姓爱戴之官,加以奖励,优先提拔,务使贪廉分明,吏治整肃。徐继余田赤诚忠君、直言进谏,深得道光皇帝的器重。道光十六年(1836),针对当时政令多、科条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社会问题,徐继余田上奏《政体宜崇简要疏》,主张一切教令、条例、处分都应该简化,凡是与国计民生或官箴品行有关的法令条例,要从重从严,务使百官警醒,那些细微的无关大体的法令条例,需大加删削,务使劝惩之条令严明郑重,要让触犯条律者悔过自新,让正直贤良者受到重用,唯有如此,才能杜绝社会弊端。道光皇帝看了这份奏疏后,颇受震动,暗自赞叹,立即召徐继余田进宫。君臣开诚布公,促膝相谈,徐继余田向道光皇帝剖析了政治体制的诸多弊端,指出了朝政面临的多重忧患,当他以自己亲眼所见,述及百姓艰难度日、困苦不堪时,君臣二人都流下了眼泪。

徐继余田不仅为官清正廉洁,而且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能够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抵御侵略的重任。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七月,徐继余田调任福建汀漳龙道任道员。时有英军的舰队聚集厦门,与徐继余田管辖的汀漳龙道只有一水之隔,当时民心惶惶,百姓多有逃亡之意。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徐继余田沉着备战,亲自调集民兵,采集大木排,沿江钉立排桩,堵塞港口,军民同仇敌忾,扼险固守。英国人知道徐继余田防备森严,也就没有侵扰他防守的地区。第二年(1841),厦门陷落,徐继余田决心誓死守卫漳州,每夜登城,与士兵共同防守,鼓舞士气。他对夫人说:“我与士兵昼夜防守,决心与城共存亡。”夫人异常坚定地回答:“如果是那样的话,我跟着你一起死,这还有什么可商量的!”夫妇二人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大大鼓舞了将士们,他们在抵御外敌入侵时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品质也深深感染和激励了百姓,使人心渐渐安定下来。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徐继余田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开始冷静地思考眼前的现实问题。他意识到,清军的大刀长矛根本抵不过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要抵抗并战胜外国侵略,必须了解外国,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他决心对世界各国进行研究,着手考察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想方设法搜集外国史地资料和西方人所著的汉文书籍,并下功夫查阅中国的官私文献。当时,中国关于外国的资料很少,徐继余田也没有出国考察的可能,再加上语言障碍,研究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徐继余田以突破常人的毅力,将研究坚持下来,并写成了初稿《瀛寰考略》,在此基础上,又经历了五个寒暑和数十次认真修改,终于完成了一部代表中国当时一流水平的世界地理历史名著《瀛寰志略》。它向国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图象,为国人打破妄自尊大、认识现时寰球开启了一扇天窗,是近代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瀛寰志略》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正式刊行,全书分10卷,近20万字,配有42幅地图,图文并茂。全书按全球、各洲、各国的顺序,分别详细介绍了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及其域内近80个国家的疆域方位、地理风貌、历史沿革、种族人口、风俗人情、宗教信仰、物产种类、经济状况和政治制度等等。最让国人震撼的是,徐继余田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清晰而准确地告诉国人,在大清帝国之外,地球上另有一个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崭新世界,一个富强民主的近代世界。尤其在介绍每个强国的时候,都详细叙述了这些国家所经历的内忧外患,描述这些国家奋发图强、度过危亡之秋的过程,以此启迪国人、激励国人奋发崛起,振我大国雄风。

道光三十年(1850),徐继余田因神光寺事件遭人弹劾。咸丰二年(1852),徐继余田被罢官,回到了山西故乡五台县东冶镇。为了维持生活,徐继余田于咸丰六年(1856)正月受聘于平遥超山书院山长,开始了长达10年的清贫教书生涯。他的一封家书充分反映出这10年的清贫生活:“一生读书谈道,安贫二字未尝不知其难,然幸而富之一境总未阅历,贫之一境已成见惯司空,今景迫桑榆,倘能学得安贫二字,亦尚不辜负此贫。”从中可以看出,徐继余田为官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一直处于清贫状态。他曾向友人说,“我虽然在外为官数十年,家中并没有购置田产”“在平遥书院薪金每年二百四十金,不足以供家中开支。祖上留下的微薄遗产,已经快变卖完了”。而他对于清贫确是安之若素,仍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督课学子,潜心学术,培育人才,大大提升了超山书院的影响力。这或许就是一位安贫乐道,廉洁为民官员的人生追求轨迹吧!

猜你喜欢

道光国人百姓
一道光
不让百姓撇嘴骂
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龙猫,你爱的那道光是爱情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百姓看家“风”
2014国人出境游盘点
瘦身TIPS,在夏天瘦成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