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网络微社区的体验设计研究

2020-09-04马晴李杨通讯作者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交校园社区

马晴,李杨(通讯作者)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

现如今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通过移动端随时接收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社交,是当代大学生的诉求与需要。但很多高校官网的操作系统并不完善,如用户登录不便、页面分类混乱、文章链接更新慢等,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使用需求。校园网络微社区则是依托于手机移动端的校园社交平台,通过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外在行为特征及需求,研究出无须下载独立APP,可进行快捷操作、实时更新的类别分明、资源共享的平台体验设计。

一、校园网络微社区的特性

(一)网络微社区与APP的对比分析

网络微社区意图营造基于虚拟信息平台的“真社区”体验,使用户得到情感归属,其不同于完全陌生环境下的“克服认知困难与习得困难”,在这一点它与独立功能诉求的APP有本质区别。

网络微社区首先是建立在用户已熟知的平台上,其次进入“微社区的身份”是明确的。校园因其独特大学文化圈而具有更强烈的“社群”特性,其社区成员的身份是彼此“更容易产生信任”的重要保证,切实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在校生活习惯,根据其兴趣点来输送内容,引起“社群”共鸣,使用户找到情感寄托入口。网络微社区的第二优势在于“微型化”,更加灵活的“碎片化”。其用户可快速登录,满足用户快速发帖、转发分享、邀请好友互动等需求,既可以使老用户体验到“轻”社交,又可获得更多新用户关注与使用。

而APP则需要用户下载安装一个独立的软件,注册认证过程非常繁杂,使用、操作、阅读都建立在下载独立APP的基础上,用户对APP从重新认知到熟悉操作,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如果其中没有亮眼的内容吸引用户或使用户产生高度兴趣,很容易被遗忘甚至卸载,往往事倍功半。

(二)校园网络微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本身就是传播、研读优秀文化与开拓创新的领域,校园网络微社区则可以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方便学校发布各种公告通知、创建校园热点话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从而增强校园的凝聚力,是网络时代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平台。平台所有的功能体验点都围绕社交展开,了解用户需求及兴趣,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使用户产生沉浸式体验。

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特征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服务;其次要定时更新发布高质量的内容,进而促使用户将感兴趣的内容转发分享至其他平台;最后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审美、爱好、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使用户在使用网络微社区时感受到美好的体验过程。校园网络微社区不仅是发布消息和交流互动的朋友圈,还是能够在手机移动端上为在校学生提供更有价值、更便捷服务的平台,既需增添网络微社区的个性与品位,又要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效率,充分体现出校园网络微社区的特定性。

(三)已有案例现状分析

厦门理工学院所做的“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号,目前是比较成功的校园网络微社区,它的主页面有三个部分(图1),“e大学”主要发布校园通知链接和学生分享的假期生活(图2)。“我要说”主要分享校园内值得点赞的人或事、学生吐槽的信息和学生在校的疑问(图3)。“精品校园”则是由校园平台发布的一些热门实事、文章链接和学生分享的文化作品。(图4)

“厦理工e起来”中每个链接的访问量都在200万次以上,由此可见,该平台在厦门理工学院中宣传影响力度大,参与人数多,快捷发帖、轻松贴图也可满足用户交互需求,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一定作用。

同时“厦理工e起来”微社区也有待完善,其微社区的定位是校园宣传平台,内容局限太过单一,话题热点度不够,无法使用户产生兴趣;虽然每个链接访问量很高,但是留言非常少,说明用户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致使受众反响不高、用户活跃度低;并且内容更新较慢,学习资料不够丰富,汲取到的知识微乎其微,用户阅读没有新鲜感等,针对这些问题还需继续改进升级,以大力增强互动效果,提高粉丝黏性。

图1 “厦理工e起来”主页面

图2 “e大学”中的链接界面

图3 “我要说”中的链接界面

图4 “精品校园”中的链接界面

二、浅析当代大学生内外需求特征

(一)内在心理活动

1.思维方式

大学生处在刚刚脱离高压备考的状态,所以他们渴望自由,希望摆脱束缚,拥有独立的想法与个性,享受为自己做主的权力,对新事物充满了美好想象,希望获得尊重和认可,从而形成一套自主的思维模式与为人处世的思想体系。

2.情绪认知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积极向上、独立自主、好强上进的性格,但也有些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慢热,在生活中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丧”文化体现的是当代大学生用戏谑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沮丧、无奈的情绪,比如“生活就是到处碰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等话语或配有文字的图片,形容逃避问题、很“丧”的情绪。

在校园生活中,朋友是重要的情感寄托,学习上互相督促,生活中相互倾听,以自己的个人魅力结识好友,获得认同,是当代大学生情感抒发的必要需求。

(二)外在行为特征

1.网络使用途径

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思考能力强,快节奏高效率、乐于挑战新奇事物是其生活方式的新潮流。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越来越依赖于手机,他们渴望通过手机移动端来汲取更多校内外有价值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在校生活,丰富自己的思维想法。

2.社交行为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参加校园活动既能提升个人素养、历练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接触到更多志趣相投的同学、拓展朋友圈。一般来说,每个人的个性发展与所接触的人息息相关,一个人的社交经验越丰富,他所了解的人或事就会越多,眼界就会越开阔。

(三)需求特征分析

1.创新活动需求

很多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及未来社会的需求,想要在校园活动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但有些校园活动的内容老套无新意,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值和参与度,因此,举行校园活动既要体现出校园特色,又要使学生乐在其中,如音乐学院的音乐会、艺术学院的展览、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发明等,这些活动在发挥出校园特色的同时,还使学生增强了校园荣誉感,增加了提升历练自己的机会。

2.就业需求

就业相当于大学生的未来起跑线,如今大学生毕业人数越来越多,但就业岗位却供不应求,没有经验、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就等同于失业,当代大学生大多都非常享受安逸的校园生活,以至于毕业后面对就业困难重重,例如经历少、没有自信心、缺乏面试技巧等,校园文化活动可针对大学生就业提供课程指导,比如面试技巧、个人形象设计、社交礼仪培训等。(图5)

三、需求层次对网络微社区体验设计的激发

校园网络微社区可以有效平衡大学生的在校需求,通过线上校园服务、校园风采展示、活动宣传报名、趣事分享等,结合线下校园活动开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的可用需求和期望值,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魅力、发挥自身特长的取长补短、交流互动的文化平台,同时也使校园师生形成良性沟通循环。

(一)首印象体验

用户进入网络微社区的第一印象,则是决定用户是否继续使用微社区的首要基础。首页不应有过多装饰配色,会影响用户对网络微社区内容的判断,页面需要分类排版、导航清晰、字体适中,符合大学生的使用习惯,使用户迅速了解网络微社区的功能、分区、内容,并可快速找到所需页面,获得有秩序、有逻辑的轻松体验。

图5 大学生需求特征

(二)快捷操作体验

通过手机号、公共社交账号的身份验证系统一键式注册,本校学生可通过学号姓名登录,查看有关本校的公告资讯、活动内容、校友分享等,并且可以在其中发贴、参与讨论、收藏、转发。社交一定会为内容带来更多的传播和扩散,因此快捷键位置要明确,并且可将其中内容跨软件分享至其他平台,但有些用户看到好的内容不一定会主动分享,这时就需要平台设计激励措施,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网络微社区各种功能的可能性。

(三)内容模块化灵活多变

用户对网络微社区内容浏览阅读时的体验感受,是用户对微社区产生好感并愿意继续使用微社区的核心。校园网络微社区抓住大学生内外需求和兴趣点,定位内容的特色与调性,推送稀缺或优质的内容,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同时用户可输出内容和接收内容,积极地参与到微社区的互动中,达到社交效果,调动活跃的平台氛围。

现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校园网络微社区只有对热点话题及时掌握与更新,给用户快速响应,提供有针对性、有含金量的内容,才能给予用户新鲜的体验,提升用户黏度、信任度与忠诚度。

四、校园网络微社区体验设计

(一)主题体验设计程序与方法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我们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内外特征与需求,对校园网络微社区体验设计进行构架总结,初步列为三大模块。

首先是信息资源,其中包括校园官网链接和信息公告,校园活动通知和各项大赛链接及报名系统,平台上定期的好文推送;第二是有问必答,主要包括校内及周边的资讯查询与校内二手市场,满足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需求;第三是论坛互动,其中有学习聊天室、文化资源共享、校园笔记、匿名树洞等,校园网络微社区的所有用户都可以在开放的平台内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学习资源、展示文化作品、发表个人笔记,增加校园网络微社区的应用频率和活跃度。(图6)

图6 校园网络微社区体验设计构架图

(二)需求激发的多元要素

校园网络微社区中的信息资源模块可由校方后台进行操作,实时推送校园热点话题,吸引用户关注与讨论,有问必答和论坛互动模块可供学生进行发帖、评论、查询等操作,后台需在线监督、回复及互动,保证微社区的良好秩序。(表1)

表1 校园网络微社区体验设计内容要素

综上所述,校园网络微社区从新生入学到四六级考试、从校园公告到生活资讯、从假期旅游攻略到假期生活分享等,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喜好,契合大学生需求,紧扣校园生活,增强微社区服务的针对性,不断完善微社区内容并优化用户体验,在实用便捷的平台服务基础上,为大学生提供高水准学习内容,传递正能量思想,使大学生找到情感宣泄口,内外需求均得到满足,保证用户对校园网络微社区的使用率和依赖性。

五、结语

校园网络微社区是针对当代大学生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的需求特征所设计的线上校园社区,用户可在其中接收通知、学习知识、分享内容、结交朋友等,使学生体验到校园网络微社区的便捷操作与人性化设计,同时也展示了学校的教学理念、文化底蕴与积极氛围,并可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所需所求所想,紧跟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潮流,实现学校与学生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双向沟通,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社交校园社区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区大作战
社交距离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