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初探
——以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2020-09-0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专业课程

陆 平

(南通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1]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模块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引导师范生置身小学教育现场,观察、了解、体验小学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跟随指导教师学习教育实践知识,深化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增进小学教师职业情意,为后续教育实习及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见习实施现状概述

(一)国内高校教育见习实施现状

从相关文献来看,各地高校师范生教育见习的实施状况不容乐观。陈强、贾延飞从教育管理角度指出,部分高校对教育见习“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教育见习管理制度”[2]。陈珂指出,有些小学教育专业存在“见习时间较短,基地小学过少;学生表现被动,指导教师未发挥应有的作用”[3]等问题。黄娅、黄丹从工作流程视角发现“见习前准备不足,见习目标和任务模糊;过程指导不到位;评价与反思不够”[4]等不足。师范毕业生对教育见习的评价如何呢?吴宗劲、饶从满以“教师培养课程对职前教师从教准备度的贡献”为主题,对某高校即将毕业的师范专业本科生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贡献度的课程依次为“教育实习、学科专业类课程、微格教学、学科教学类课程”,低贡献度课程有“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见习、通识教育课程”。“教育实习”高居贡献度之首,因为它能统合“教师学习经验之总体”;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教育见习”的贡献度很低;个中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育见习没有落到实处”,“教育见习只是流于表面的‘走过场’是受访者的普遍反映”[5]。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举办教师教育的高校要“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6]。为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一些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见习模式创新方面作了探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探索构建了“4+1”跟岗见习模式,即大三时“每周4天在高校学习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1天在小学全天跟岗实践”,做到“定点到校、任务驱动、双师指导、及时反馈”[7]。四川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注意“递进式”安排见习内容,“随师范生年级升高提升见习内容的深度,增加新的见习项目”[8]。这些探索与举措均值得肯定。

(二)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实施现状

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于2000年秋首次招生,在20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采用过三种教育见习模式:一是集中听课模式,二是“全天候浸入式”模式,三是“主题浸入式”模式。初创阶段,采用集中听示范课的方式,请基地小学准备若干节观摩课,数个见习班聚于小学多功能室,集中听课;观摩结束,回大学评课交流。此模式的优点有:一是小学执教者准备充分,所开课质量高;二是一基地一场所连开数节课,大学与小学的组织工作便捷。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其一,所观摩的是示范课,有较多展示成分,与真实的课堂教学有距离;其二,名曰一周见习,师范生实际只能听几节课,缺失班级管理、备课、布置与批改作业、个别辅导、教科研活动等内容;其三,囿于大规模集中听课,师范生与活生生的小学生之间缺乏接触交往的机会,“只观课,未跟学生打交道”,无法体验真实的师生交往过程。针对上述不足,我们随后推出了“全天候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所谓“全天候”,是从时间维度说的,每个见习班进驻1所小学,每4名师范生组成1个见习小组,进入1个小学班级,见习周的每个工作日,均与小学教师同步作息;所谓“浸润式”,是就见习状态说的,师范生在见习周中须全身心置身于小学教育现场。此模式做到了“下得去小学、走得进课堂、走得近小学生”。如何使教育见习更有效?近年,我们又重构出“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

二、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的原则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9]在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过程中,我们逐步凝炼出以下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并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学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优质的新师资。也就是说,要通过四年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让可塑性强的师范生确立较强的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积淀较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系统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理论,形成小学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素养基础。师范生专业素养发展状况是衡量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发展质量的一项核心指标。因此,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为本,促进其专业素养的发展是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第一要义,也是重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的首要原则。

(二)统整性原则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这三大类别;教师教育课程又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两大模块;教育见习是教育实践课程模块中的重要一环。在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时,既要注意宏观课程系统中各类课程之间的比例合理、次序适当,又要注意各类别、各模块子系统内部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有序。就教师教育类课程而言,教育见习既要与相关理论课程相勾连,又要与其它教育实践课程相贯通。坚持统整性原则来设计并实施课程,可以收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有助于师范生将新学的知识经验“统整于他们原有的意义系统中,然后再加以应用”[10],以实现所期望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协作性原则

教育见习的实施需要多个部门的管理者与指导教师协作,做到“管理有序、指导得法”,环环相扣,为提高教育见习质量提供组织保障。从宏观上来说,高校要做好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基地小学的协调工作,做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从操作层面来说,高校院系与教师之间,高校指导团队与基地小学领导、指导教师之间要拧成一股绳,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管理与指导的合力。这样,方能为师范生创造宽阔的教育见习空间,让他们浸润于小学教育现场,在由高校与小学携手组成的团队指导下,获得有关小学生、小学教师、小学课堂教学、小学班级管理、小学教科研等要素或事项的丰富的现场体验和感性认识,学习掌握有关教育教学规律,深化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小学教育实践能力。

三、小学教育专业“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的构建与运作

小学教育现场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教育现象纷杂迷离,观察点不可计数,见习内容头绪繁多。不同于集中听课模式窄化教育见习内容,“全天候浸入式”模式因看点太多,教育见习内容失之泛化。高校教师的指导流于宣讲见习的重要性、抓见习考勤,小学教师的指导往往无的放矢,结果师范生虽置身庐山之中,但流于随性观察,碎片化的感性体验多,精准指导和理性思考少,所得亦有限。为此,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对教育见习内容作了系统梳理,遵循发展性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统整优化课程体系,对见习内容、方式、时间、指导队伍等要素加以重组,形成了新版教育见习实施方案;并依据协作性原则,组织调动各方力量参与,逐步探索出“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现以小学教育专业主修文科(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方向的师范生为例,将教育见习设计列表如下:

表1 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主修文科方向)教育见习设计一览表

如表1所示,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于第3-6学期各安排一周见习,其“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的主要内容、操作程序与特点有:

(一)点面结合,教育见习内容序列化

每期见习均有明确的主题,内容明晰。第一期聚焦于感受“校园文化”,观察“小学生一日生活”。一般周一上午,先跟随小学师生参加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再集中聆听校长的报告,了解该校办学历史、理念、现状、特色与发展愿景;然后参观校园。自周一下午始,以小学班主任为指导教师,分组跟班,观摩常态课,观察小学生的一日生活,辅助班主任组织课间、午间等活动,了解该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选取个案做观察记录。第二期主要研习“主修方向科目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主要体现在一线小学“教学六认真”要求上,即“认真拟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进行个别辅导、认真组织教学评价”。例如,4位主修小学文科方向的师范生跟班见习,其指导教师为该班语文老师、道德与法治老师(可能两科兼教)。他们观摩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研习指导教师所撰写的学期教学计划、教案以及所批阅的作业本等,辅助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1份教学设计。其间有半天时间,由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组织,集中观摩教研课,参与教研活动。第三期主要研习“辅修方向科目的教学常规”。以该组某见习生为例,若其辅修小学数学、音乐教学,这两科教师便是指导教师,见习方式同前。第四期主要研习“小学班级管理与少先队活动组织、小学教育科研”。在学校层面做到“三个一”,即观摩一次主题班会或少先队活动,听一场优秀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的专题讲座,参与一次由教科室主任或课题主持人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分组跟班,观摩班主任拟订的班队工作计划和方案,协助进行班级管理,在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指导下,设计并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课或少先队中队活动。

上述做法,让每位见习生既能置身于小学教育现场,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又能对各期见习的目标和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全程四期,期期有所得,得得相连,经验叠加收效大。此外,在见习基地小学建设上,注意学校类型的多样性,既有省内外知名的城市小学、一般城区小学,又有城乡结合部小学,乃至乡村小学。这些小学尽管校情各异,但办学质量上乘,各具特色。采取轮流制安排见习点,即依据见习生所在期次的主题,安排办学特色与之匹配的基地小学;四期下来,可见识到四所不同小学的办学特色。这样,师范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本区域不同类型小学的发展状况,为日后适应不同小学的工作作铺垫。

(二)“三方”联动,教育见习管理精细化

高校、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基地小学“三方”联动,协同做好教育见习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学校层面,南通大学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基地小学签署合作协议,定期邀请教育局领导、小学校长召开教育实践工作协商会;在专业层面,与小学做好无缝对接工作。依据每期见习主题以及各小学办学特色,协商确定见习时间、组织方式等事项。如第一期见习一般安排在9月底,此时段,小学教学秩序得以正常化,师生会投入较多精力美化校园环境、开展“迎国庆”文艺演出等,见习生可参与出板报、排节目等活动;第二、三期见习分别安排在4-5月、10-11月间,此时段,小学教研活动集中,甚至有可能与基地小学承办区县等教研活动同期举行;第四期见习一般安排在5月底,见习生可协助班主任组织开展“迎六一”主题班队活动,亦值小学学年课题研究总结季。这样,“三方”协同,做到“定主题,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人员”,把精细化管理教育见习落到实处。

(三)课程与指导教师队伍关联,教育见习指导精准化

每期见习主题确定,见习内容明晰,便于高校与基地小学携手精准配备指导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指导教师队伍。如表1第二期见习,主题为“主修方向小学语文等科的教学常规”,见习动员会不再囿于专业负责人唱独角戏,重申见习管理制度,还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关联课程教师参与,指导小学语文等科课堂观察方法;在见习过程中,不仅有高校班主任的考勤监督,更有关联课程教师带见习生观课评教,现场指导;见习结束后,不再由高校班主任凭印象打分,而由关联课程指导教师对见习主题报告作出评价,利用后续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课堂评讲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改提高。此时,高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研究者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者,研究领域重合,研究视角有别,优势互补,合作为见习生提供精准的指导。就师范生而言,每期见习主题明确,学习任务明晰,心中有理论、有观察方法,可沉浸于小学教育现场而不迷失方向,能聚焦于主题,搜索相关信息,审视教育现象,且有较多机会与同侪、小学指导教师、高校专任教师展开对话,有利于活化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深化对小学教育实践的认识。这样的见习活动有助于把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相贯通,为高校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展协作搭设了平台,成为促进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大舞台。

(四)合作多赢,服务于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科化

纵向看表1可知,每次见习主题各有侧重,四期合起来,覆盖了培养全科型小学新师资所应见习的重要项目;相关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也作了有序安排,从教育与儿童心理基础理论课程到学科教学课程,再到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从主修方向课程到辅修方向课程再到班队管理课程,形成较为合理的课程链。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近年逐步在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班运作“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教育见习内容全面。观摩课类型多样,能观摩所见习班级所有的课程门类,以常态课为主,在第二、三期参与教研活动环节,可集中观摩示范课;既能研习教学“六认真”常规,又可学习班级管理、小学教科研等事项,为他们日后承担小学全科教学、担任班主任奠基。其次,师范生能与小学生零距离交往。他们全天候沉浸到小学班级中,缩短了与教育对象的距离,能充分与儿童打成一片。最后,四期见习让师范生有充足的机会跟不同类型小学领导和各科教师展开对话。美国高校教育实习通常“只让未成熟的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接触尽可能最好的教师”,对此,库姆斯教授提出异议,“如果实习受到重视是因为它使未成熟的教师熟悉了教学的真实情况,找到了教学问题之所在,那么实习中与其用一个‘最好的教师’倒不如见识半打各式各样的教师会更理想些”[11]。“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使师范生见识“半打各式各样的教师”成为了现实。

结语

南通大学基于发展性、统整性、协作性原则,初步探索构建了小学教育专业“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注意点面结合,使教育见习内容序列化;致力于“三方”联动,使教育见习管理精细化;努力将课程与指导教师关联,使教育见习指导精准化;取得了合作多赢、促进全科型小学教育新师资成长的良好效果。调查显示,本专业师范生普遍欢迎“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认为该模式有效促进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专任教师与基地小学都反映“三方”合作变得密切了,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变强了。近年,南通大学申报的“定向培养初中起点多科型小学本科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获批为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三维六域’教师教育类课程群的开发与实施”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获批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2019年,南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首批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并入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当前,我们正以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基地小学的协作,完善“主题浸润式”教育见习模式,以期更好地为新时代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卓越的新师资。

猜你喜欢

师范生专业课程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