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

2020-09-04祝益民胡成平唐凌志邓志红王文龙李春辉张玉徐芙蓉章迪彭玥孙倩莱孙爽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13期
关键词:防控检测疫情

文/祝益民 胡成平 唐凌志 邓志红 王文龙 李春辉 张玉 徐芙蓉 章迪 彭玥 孙倩莱 孙爽

作者以中国赴津巴布韦医疗专家组开展国际抗疫的经验,结合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方案及被派遣至多个国家参与抗疫的体会,总结提炼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

新冠肺炎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席卷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百年不遇的全球大流行病,是国际社会共同需要破解的世界难题,国际合作应当成为主旋律,共同渡过难关,战胜疫情。人类战胜重大传染性疾病需要国际联防联控,政府决策部署是关键,部门配合协调是基础,防控措施要一致,精准实施最重要。

作者以中国赴津巴布韦医疗专家组开展国际抗疫的经验,以尊重科学、尊崇实践的精神,结合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方案及被派遣至多个国家参与抗疫的体会,总结提炼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建议书,可供不同国家制定和完善防控体系文件时参考借鉴。

中国政府援津抗疫医疗专家组防疫讲座。

中国实践

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以巨大勇气和强大力量统一指挥,遵循传染病防控客观规律,确定新冠肺炎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级进行管理,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及时阻断了疫情在全国本土传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实践(方案)”。把公众知情作为构建政府与公众间良性沟通互动和形成强大共识的重要前提,基于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达到人人参与和群防群控的效果。以灵活人性化社会管控及传统隔离方式为主的非医疗干预成为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因素;以流行病学调查为核心的社区排查、网格管理、病毒核酸检测和疫情监测,成为切断病毒传播链条的关键环节;以集中设置定点医院和按病情分类救治轻、中、重症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大幅度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提升了治愈率。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加强防护,减少院内感染,科学预判,实施分区分级管理,促进复工复产复学和全社会协调发展。

指挥体系

建立以最高领导人为统帅的国家领导指挥体系,实施对抗击疫情的集中领导是必胜的关键。把疫情作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将抗击疫情作为准战时状态和头等大事摆上国家和军队最重要的工作议程,成立国家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疫情严重地区派出国家指导组,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领导、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定时组织疫情工作会议,及时果断作出重大决策,从不同角度提出明确要求。

建立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或部级联合工作组),各部委全面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紧迫问题,迅即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的疫情防控体系。统筹各方面力量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紧紧扭住社区防控和患者救治两个关键,确保内防扩散和外防输入,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蔓延。统筹各省、各地区防控工作,跟踪分析、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措施,对每个关键点提出适应阶段性的针对性指示。落实和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组织防控救治和排查检测,加强信息登记和健康管理,不瞒报、漏报、迟报疫情信息,准确统计疫情数据并及时上报及汇总分析。与有关国家建立双边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积极推进疫情防控国际交流合作。

根据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及时启动和动态调整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等级,以战时指挥方式和与时间赛跑的战时状态强化防控工作,注重关口前移、着力源头防控,严格社区拉网排查,确立和集中定点救治医院,确保隔离、收治、转运及物资配送、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有效整合医疗等各方面资源,提高联合防控效率。加强防控措施落实的检查督导,差异化部署延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扩产增能,适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社会动员

应对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疫情,及早在全社会形成正确认知和推动公民自觉行动至关重要。主流媒体提供舆论引导支持,深入宣传防控政策,在各类平台上设立专区解读疫情、分析数据、研判趋势、及时辟谣,以可信事实和翔实数据澄清是非,着力化解民众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充分报道措施成效,让民众了解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坚定信心,凝聚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政府通过各类官方信息平台及早、及时、权威向全社会清晰、透明、公开发布疫情信息是政府与公众间良性沟通互动和形成强大社会共识的重要前提。启动疫情数据日报制度,实时更新“疫情地图”,建立定时新闻发布机制,让公众全面了解政府应对疫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使公众充分知情,基于公众社会责任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形成人人参与、群防群控的抗疫局面,是抗击疫情的重要经验。

国家发布操作性强的通用、旅行、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居家医学观察、复工复产复学等公众预防指南,充分发挥权威专家和“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不断发布科学防治的权威观点和专业意见建议,设立应对疫情的科普和心理援助热线,从个人与家庭防护、居家医学观察、理性就医、心理疏导等方面解疑释惑,提高公众科学认知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科学防控意识,有效掌握防护技巧和防护能力。推动倡导科学消毒,全面普及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最简单、最有效的大众防护措施。自觉推动形成集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志愿者群体以及家庭和个人为一体的全民抗疫大局,提升公民高度自律,使社会防控部署和措施得以全面落实。

社会隔离

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以传统隔离方式为主的非医疗干预是阻断重大疫情蔓延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手段。 “上游堵截”切断疫情严重地区的传染源,以超常规的社会隔离措施(灵活、人性化的社会管控)阻断病毒的大面积扩散,成为遏制疫情蔓延的最关键因素。

疫情严重地区实施“封城”和“停运”,对发生社区传播疫情的地区实施交通封锁,停运与其他地区往来的飞机、火车、汽车、船只等所有交通工具,停运疫区内所有运营公共交通;在疫区主要出入口设置检疫卡口,除抗疫车辆、运输生活必需品车辆及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外一律禁止通行;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出入口开展体温检测,禁止和限制发热病人乘车(机)。

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散。室内和密闭交通工具消毒、通风、限流,测体温、戴口罩,暂停举办大型聚集活动,限制车站、机场、码头、市场、商场、餐馆、酒店、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人流量,关闭影剧院、网吧、歌舞厅等娱乐休闲场所,停学或推迟开学并实行远程线上教学,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采取线上办公、错峰上班、轮流到岗等弹性工作方式,倡导和强化1米及以上社交距离。

社区隔离作为阻断病毒的基础性防线,社区连接千家万户和所有居民,是切断病毒传播的“第一层面”。对发生疫情的居民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居民严禁外出,禁止相互串门,生活必需物资由社区服务人员或志愿者代为购买。设立检查登记报告制度,进出人员双向测体温。对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实行重点防控,杜绝输入性疫情。

疫情期间倡导全民居家,自觉落实隔离要求,斩断病毒传染链。减少外出,不聚餐、不聚会、不旅游,尽量通过网络购物、办公、学习、娱乐和社交,必须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在公共场所留置时间,少接触公共物品,回家后立即洗手。特定情况下严格执行居家隔离14天,有效降低病毒传染率。

社区排查

以流行病学调查为核心的排查、检测和监测,对切断病毒传播链条是一个关键环节。重视“源头防控”,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降低传染率、病亡率起到重要作用。

以社区为单位“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全面排查是“群防群控”的关键,排查出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四类人员),确保没有潜在感染源发生。其工作方式就是社区网格管理,作为一种“兜底”的社会管理机制,宣讲防疫知识,进行心理疏导、收接快递、代购生活必需品等工作,采取自查自报、电话联系与上门排查相结合的地毯式排查方式。以社区(村)(包括企业、厂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户籍管理人员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工作队伍,将社区/村按空间布局分成一个个网格,每个网格指定专人负责,对楼栋(自然村)和家庭全覆盖排查。

对重点人群(四类人员)及时追踪,社区排查人员协助流调快速反应小组开展详细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病例了解发病前14天及隔离前曾活动的场所和所接触的人群,如条件允许,可通过大数据信息全面调查其活动轨迹和交集人群,追溯病例感染来源,追踪和管理所有密切接触者。

核酸检测

评估各级医疗机构和CDC对于各传染病病原学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是开展和扩大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环节。确定实验室建设条件,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标准化实验操作流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精准度和检测报告的有效性,注重生物安全,加强对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具备“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能够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反转录-PCR)”条件的专业机构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在确保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各区域增加核酸检测实验室,应对疫情还须提高检测时效性。对于大规模人群筛查或核酸检测能力不足时,利用血清学抗体检测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对于初筛阳性患者再予以核酸检测确认。

疫情流行期间,做到应检尽检、需检尽检、愿检尽检和即收即检,对于早期发现传染源和缩短病例确诊时间十分重要,有疫区旅居史的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不明原因和聚集性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病因不明者必须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同时,为了促进安全复工复产和复学复商,在人员聚集前经过核酸检测阴性,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群传播。

疫情监测

建立由社区、医疗机构、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流调快速反应行动小组组成的疫情监测网络,建立由下至上的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建立及时准确和动态掌握的疫情信息报告体系,满足疫情监测需要,为分析研判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部门定期组织疫情风险评估,分析疫情流行趋势与特征,评价所采取的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科学研判疫情发生趋势,识别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人群及高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整防控策略和具体措施。划分和调整区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分类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增强防控针对性。以县域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划分低、中、高疫情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和恢复常态化程度,结合大数据和信息化推进健康码出行。低风险区严防输入,适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集中精力控制疫情。

中国赴津巴布韦医疗专家组与津巴布韦总统合影。

中国赴津巴布韦医疗专家组开展国际抗疫经验交流。

诊疗救治

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救治)是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的关键,明确“应收尽收”“早诊早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针,疫情骤然集中暴发病人大量增加时,临时建设“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传染病专科医院和“方舱医院”十分必要。医疗资源(人员、设备)严重挤兑时,采取集中收治和按病情分级分类分流的分级设置,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治疗控制传染源,重症患者在ICU救治,大幅度降低感染率、病亡率,提升治愈率。

完善治疗措施,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手段,加强医务人员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培训。针对超过80%的重症患者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情况,实行“一人一策”和多学科会诊制度。边治疗边研究边总结,制定和完善国家层面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简单可行,集中收治安全可控。负压救护车集中转运,能有效剪除社区传播这个最大的传染途径。作为应对重大传染病的重要创新模式,方舱医院将早期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进行统一集中收治隔离,最大限度减少或杜绝了更大面积的社区传染。

院感防护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开展岗前防护知识与操作培训,依托互联网开展远程问诊、专家直播等服务,增强医护人员防护安全。规范防护用品使用,规范医院救治流程,实施传染病、呼吸道疾病、发热隔离区“三区两通道”设置,相关场所和物品及时消毒,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率。

医院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首要环节。执行预检分诊制度,所有医疗机构在门诊入口处设置预检分诊处,执行一级防护,对所有就诊病人测量体温,并询问主要临床症状和相关流行病学史,对不明原因发热或疑似病人由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应当设置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相对隔离,合理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强化对不同区域的管理,医护人员执行一级防护。

隔离病房(包括ICU)应独立设区,通风良好,除“三区两通道”设置外,还须有污物、尸体出入口。污染区设普通病室(有呼唤器,配单独卫生间)、病人通道、物污处理室,移动紫外线消毒设备,有条件的可安装监视器;半污染区设处置室、医护人员办公室,通风良好,与病房尽可能保持一定的距离;清洁区设更衣室、洗澡间、值班室、会议室、工作人员卫生间等。隔离病室医护人员执行二级防护,采样、气管插管时执行三级防护。

统筹发展

统筹所有政府机构,对疫情期间所有防护物资和救治设备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均进行统一调配,调集各类资源支援重点区域;推动扩产和转产,以最快速度恢复医疗用品生产,最大限度扩大产能。统筹协调生活物资保障,确保封城和社区管控时供应充足。统筹人员调配,卫生部门统一调遣医疗力量,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投身到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支援缓解疫情严重地区救援工作,建立国家专家组,对防控、诊疗、救治进行全链条指导。统筹整合场地设施,疫情暴发病人大幅增加时,采取集中收治与病床扩容相结合的方式,尽力收治重症患者,按照病情分类管理的原则,依托宾馆酒店、会展中心、体育馆等设施改建形成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统筹疫情防控与维持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动态评估调整分区分级和应急响应,使用大数据健康码安全出行,扩大病毒核酸检测排除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社会经济发展工作。

猜你喜欢

防控检测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