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皮肤原发性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
2020-09-04曹文斌
陈 静 陈 琴 曹文斌
患者男,51岁,因“发现全身多处包块1个月余”入院。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小约2.0 cm×2.0 cm右肩部包块,质硬,红肿明显,轻压痛,包块表面无破溃。患者自行使用外用药(成分不明)涂抹包块表面,后包块处皮肤破溃,1个月内左颞部、上肢、下肢等多处逐渐出现大小不等的包块,并伴有不同程度溃疡及结痂。体格检查:右肩及左颞部均可见大小约5.0 cm×5.0 cm椭圆形溃疡,可见结痂及脓性分泌物,局部突出于皮肤表面;右上肢肘部及右下肢均可见大小约2.0 cm×3.0 cm结痂;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超声检查:右肩皮损处皮肤层增厚,呈不均匀性低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范围约5.0 cm×4.8 cm,最深处约0.5 cm,与周围分界欠清,周边斜方肌轻微受压迫,肌层欠完整(图1A);病灶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图1B)。左侧颞部皮损处可见相同性质病灶,最深处约1.5 cm,皮下软组织增厚水肿(图2A);CDFI于病灶内可探及丰富、紊乱血流信号(图2B)。超声提示:右侧肩部、左侧颞部皮损处皮肤层弥漫性病变,血流信号丰富,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左面部皮肤组织免疫组化检查:CD30(+),CD56(-),CD4(-),CK(-),CD8(+)Ki-67(40%),TIA-1(+),MPO(-),GR-B(+),CD34(-),CD3(+),EB病毒原位杂交EBER(+),Ki-67约40%。结合形态学及免疫表型诊断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原发于皮肤),侵袭型。后期患者因化疗效果欠佳,自行出院。
图1 右肩部病灶声像图
图2 左侧颞部病灶声像图
讨论:鼻型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来源于成熟的NK细胞,少部分来源于NK 样T细胞,多数病例中可检测到EBV 的表达。本病多原发于上呼吸道,如鼻腔及咽喉部等,皮肤是第二个最常受累的部位[1]。皮肤原发性鼻型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局灶性病变行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及5 年生存率[2],对其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蜂窝织炎或溃疡[3],早期容易误诊为皮肤炎性病变。超声表现为皮肤层增厚,回声减低,未形成确切的结节,未见典型的淋巴瘤样网格状回声,当具有此类超声表现时应考虑本病可能,但最终确诊还需依赖病理诊断。本病需与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