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年岁岁

2020-09-03曹诗华

风采童装 2020年6期
关键词:团圆饭年味姥姥家

曹诗华

年轮悄然转过四季,新年的脚步便与这轮回的日子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如约而至。放眼望去,窗外是一片雪茫茫的白,这些白笼罩了世间的一切颜色。

然而,每家每户的门口、窗前都贴着与白色截然相反的大红春联和灯笼。灯光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喜气洋洋的笑容伴随着屋内食物的热气描绘出一张新年的画。尽管天空中依旧飘着冰冷的雪花,仍然无法掩盖人们心中对过年的美好希冀。

辞旧迎新、阖家团圆,春节可算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了。但与西方的宗教节日不同,春节是农耕文明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岁时节日。关于其起源,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虞舜即位时,带领部下祭拜天地。历史上对春节的叫法不同,秦时称上日、元日,两汉时有岁旦、正旦之说,魏晋南北朝时称岁朝、元首,唐宋称岁日、新元,清朝则开始称元旦、元日。民国之后,这一节日逐渐演化成为一个从腊八节起到元宵节止的全民性大节。

说到过节,“吃”,历来是春节的重要元素,从物资不充裕的1949开始,中国人节前囤食的习惯成为了一条铁律。同样在这一时期,文娱节目被包括在了春节的活动里,各地工人和农民在春节期间都会展开盛大的联欢活动。这种参与性而非当下观看性的文娱活动,更能使人切身地感受到年味儿。80年代后,人们的生活开始好了起来,电视节目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于是在这一时期,春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展开的更加全面了。电视节目不仅明显增多,且题材丰富,不再局限于革命教育,更多贴近生活的电视剧开始被搬上荧屏。不过80年代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节春节联欢晚会的举办,也就是如今每到过年就陪伴我们的“春晚”。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开始走访邻里亲戚,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打麻将。屋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屋外鞭炮声、烟花声也是随之齐聚一堂。

孩子眼中的“年味”

现在,虽说过年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只是不知从何时起,过年更像是一种必行的模式。腊月十五后,人们就要开始打扫屋子,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规律,却没有了小时候那种对年的热切和渴望了。小时候觉得一年是那么漫長,刚过完年就开始期待下一年过年,期待跟朋友们一起放烟花、一起逛花市、一起吃饺子玩游戏。玩累了回家便能收到亲戚和爸妈的一个个红通通的象征着希望的压岁钱。然而现在长大了,褪去了天真和幼稚,像小时候无比希望的那样真的长大了,却再找不回儿时那种纯粹的快乐了。我曾经问一个小朋友,年是什么味道?她说:一间房、几棵树、一辆车,一条回姥姥家的长长的路。孩子的回答一瞬间感动了我。在我们成年人感叹“年味淡了”,“再也找不到小时候过年感觉”的时候,在孩子们眼里,“过年”是什么样的呢?

春联、灯笼、剪纸、年兽、雪人、汤圆、年糕、糖果屋、团圆饭,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回姥姥家、去大海边……孩子们心中有数不清的年的样子和味道。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许多孩子们见到人就拜年,这当然不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因为红包转眼就到了家长手中。对他们来说,糖果显然比红包更有吸引力,不管到哪儿,零食盘中的糖果永远都是他们的目光所至。

“过年的味道就是年糕的味道,是软糯和香甜的。”一个红黄蓝幼儿园的小朋友说,小小的她站在阳光下,小脸儿尤其发亮,用最简单的心思说出了心里的年味,简单又美好。

过年的味道就是鞭炮的味道,刺鼻又热烈;是刚出笼的饺子,热腾腾的冒着热气。过年的味道也是大海的味道,微咸的海风飘在自己和家人的脸上,伴随着彼此欢快的笑声,仿佛也闻见了空气中丝丝缕缕的年味。

“如果要用一幅画来表达你们心中的新年,你们会画什么呢?”老师笑着望着围绕在她身边的孩子们。

“我要画一只年兽,年兽的眼睛长到头发那边!”一个小男孩挥舞着自己的小手,兴奋地说。

“我要画西瓜!”“我要画团圆饭!”

冰糖葫芦、汤圆、年兽、踩高跷、扭秧歌、挂灯笼,短短几分钟时间,孩子们说出自己希望用画笔描绘的他们心中的“年的味道”,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圆圆满满的传统春节。

猜你喜欢

团圆饭年味姥姥家
舌尖上的年味
晒 干 了
刘老汉的烦恼
碗筷
《团圆饭》中两代人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冲突
姥姥家的蒂园
古代的年味
姥姥家的生活
童年的年味
吃一桌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