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非政府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活动概述

2020-09-03

大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非政府慈善泰国

国际学界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除了连续谐系式类型界定,还从代际的角度对非政府组织的类型和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将非政府组织从产生之初至今,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在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第一阶段,非政府组织致力于缓解由于社会不平等所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他们直接关注社会公众的物质需要,并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性服务,如食品发放、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庇护场所的提供。在发展的第二阶段伊始,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推动较小范围或较小规模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面向地区或社区,培养他们的自助能力,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非政府组织的角色从提供直接服务的救助型,逐渐转向引导发展的协助型。而后,他们开始尝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参与国家地区政策制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组织。在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第三阶段,他们逐渐结成国际的或覆盖全国的合作网络,以增强组织的活动能力与话语权,争取来自政府或者民间更广泛的支持。

泰国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基本遵循了上述脉络。

泰国慈善类

非政府组织及其活动

泰国慈善组织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财物捐助模式,这模式被多数慈善非政府组织所采用,该模式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如难民、灾民,再如贫民、残疾人、失学与流浪儿、孤儿、无钱治病的人等社会底层人群,主要提供捐款捐物或灾难善后等救济服务。在工作过程中,不少慈善非政府组织发现,依靠财物捐助模式,虽然可以帮助受助者缓解生活困境,但毕竟只是短期支持,无法满足他们的长期生活所需,他们更需要慈善组织为他们提供知识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等可以帮助他们自力更生的服务内容。慈善非政府组织由此开辟了另一个重要工作模式——社会服务模式。除了为受助弱势群体提供财物教济,还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服务等,覆盖的救助群体更加全面;对教助者需求的细分,也使得慈善工作有较强针对性与灵活性。

泰国慈善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城与活动方式有以下一些——

第一,捐款捐物。秦国几乎所有慈善类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内容都包括财物的无偿资助。可以说,捐款捐物是慈善类非政府组织的标志性活动。往往通过宣传募捐、设立捐赠点等方式开展活动。

第二,医疗保健。除了泰国红十字系统,也有不少慈善类以及医学专业类非政府组织从事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工作。有的为城市社区提供义诊与免费体检;有的深人乡村为农民提供免费医疗,并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有的奔赴灾区,为灾民提供诊疗救助。这类非政府组织有山地居民健康计划、贫民健康论坛计划、农村医生基金会、泰国健康基金会、泰国人口发展与公共卫生共同促进协会、心灵基金会、公共卫生与发展基金会、社区健康计划、整体健康计划、白屋健康恢复中心等。

第三,公益丧葬。这类组织是泰国慈善类非政府组织的一大特色,主要针对无钱处理后事的穷苦人、无主死者、天灾人祸中丧生的未被认亲的死者等群体,为他们免费进行急救,提供丧葬服务。他们往往先于政府机构到达灾祸现场,工作灵活高效,得到了政府与民间的广泛认可,其代表组织是华侨报德善堂。

第四,居所。这类非政府组织主要关注草根阶层的居所问题,主要活动方式与内容是为贫困村民、灾民和难民提供临时或固定居所,并对已有居所进行改善。这类慈善组织有:泰国慈善家协会、改善生活房屋计划、满音村、生活质量发展基金会、清迈人类居所机构、安乐屋基金会、乌降人类居所组织、依善生活发展基金会等。

第五,教育培训。慈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教育培訓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体制内的基础知识培训,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培训。前者多针对失学儿童、残疾儿童、妇女等;后者则针对更广泛的弱势群体,如残麻人群、女姓劳工、施工、贫民、山地居民、艾滋病患者等。活动方式包括开办学校和职业培训班、举行职业知识或其他知识讲座、开展经验交流会等,如:春武里残疾人发展社图、社区发展学习促进计划、泰国残疾人协会、泰国盲人基金会、廊开农村职业培训中心、为妇女提供机会基金会等。

泰国环保类

非政府组织及其活动

泰国第一家环保非政府组织成立于1953年,是由布颂·列卡军医生倡议成立的热爱森林协会,该组织首任会长是资深环保人帕因吞苏拉讪亲王,秘书长由布颂医生亲任。他们曾面见沙立元帅和他依元帅,倡议由下议院起草国家公园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环保法令。1960年,泰国政府正式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公园法,并于1961年宣布成立泰国第一所国家公园。

泰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与活动方式有以下一些——

第一,野生动物。泰国首先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非政府组织是暹罗协会,他们呼吁减少猎杀森林野生动物,以免造成动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1983年,布颂医生倡议成立了泰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按照成立的先后顺序,目前,泰国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环保非政府组织主要有暹罗协会、泰国鸟类保护协会、泰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基金会、泰国世界动物基金、亚洲象之友基金会、护象人基金会、野生动物保护计划等。

第二,森林。关注森林多为关注野生动物的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领域。1973年,泰国某高级军官乘直升飞机到纳黎萱原野野生动物保护区打猎,引起人们的抗议;1988年政府在北碧府修筑尊河大坝遭到抗议;1989年格拉屯发生山地滑坡事件。这三件大事迫使政府不得不出台取消森林砍伐专利权的法令。

第三,水源及大坝。关注水源及大坝的非政府组织,多为之前就关注并参与监督政府大坝修筑项目的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把军事基地从越南迁到泰国,并于1943年在乌隆府修筑大溪大坝,因须迁移当地百姓而遭到百姓抗议。1988年,北碧府尊河大坝的修建也遭到较大规模的反对,当地百姓对修建这一水电站的必要性进行质疑。从修建尊河大坝项目开始,各环保非政府组织联合百姓,通过相关科研论证等方式,有效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第四,污染。泰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对污染问题的关注,始于两个重要事件:一是南邦府梅莫发电厂的废弃物污染导致当地近百名村民患病住院;另一个是马达普工的废弃物污染导致当地学校停课。关注污染问题的主要环保非政府组织有绿色和平、污染问题研究社团等,他们密切观察发电厂等生产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污染废料的场所,主要通过监督与抗议方式来开展防控污染工作,如达府梅刀村克面矿场事件、北碧府克里蒂矿场事件等。

随着泰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区逐渐扩大,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政府不得不借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相关企业与工厂进行监管。

泰国文化类

非政府组织及其活动

泰国的兼容和开放使其文化的内涵广阔,但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秦国也吸收了西方现代的理念与文化意识,有的泰国人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更加西化。为了保护泰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不致流失,将泰国文化传承下去,相应的非政府组织由此产生。同样,在泰国社会中,不同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非政府组织;而为了保护自身族群不被完全同化,不少族群如华人、少数民族等也都成立了保护自己文化的非政府组织。

泰国文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与活动方式有以下一些——

第一,宗教文化传播。基督教文化类非政府组织有新教基金会、曼谷施洗约翰基督协会、泰国星期六基督教协会等,佛教文化类非政府组织有泰国女尼修心基金会、泰国佛教与社会信徒网络、沙天哥色一那卡巴提基金会等。

第二,文化传承。此类非政府组织的工作领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继承、传播与发展。主要通过开办相关学校与培训班,举办各种有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此类非政府组织有沙天哥色-那卡巴提基金会、兰纳文明传承学校、泰国中华会馆、泰国华文民校协会、妇女文化协会、泰国园艺协会、促发展文化艺术研究所、文化学基金会等。

第三,文化保护。涉及文化传承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如生活与文化恢复计划、东南亚山地民族文化与发展研究基金会、生命烛光社团、沙天哥色那卡巴提基金会等,往往也同时开展文化保护工作,这些组织采取的工作方式多种多样,如在大中小学开设相关文化艺术课程、在百姓中开展通俗有趣的民间文艺活动、支持民间艺人的技能传承等等。

第四,教育。无论是对文化的学习与保护,还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通过开展教育来实现,对在校学生的文化艺术熏陶,对普通民众文化艺术特长的培训,筹集投入文化术教育的资金等方式,都是关注教育的文化类非政府组织常常使用的。这类组织很多,如泰国国际文化与教育基金会、兰纳文明传承学校、清莱阿卡族教育与文化促进协会、泰国境内山地民族教育与文化中心协会等。

总体来看,泰国社会公众的志愿意识与公益精神比较强,使非政府组织可以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较好的支持,得以有效地发动群众参与组织活动,从而正面促进组织的健康发展。泰国非政府组织从萌芽发展到网络化,其成员已发展到上有社会统治阶层的人員,下有草根阶层的人员,话语权与活动能力均得到了增强,在泰国内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政府不可忽视的合作伙伴。

猜你喜欢

非政府慈善泰国
新年游泰国
去泰国啦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我的泰国之旅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