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验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2020-09-03王楠
王楠
摘 要:加强水质检验分析对于提升水质质量极为重要,而在进行水质检验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水质进行检验,对常见问题进行探索,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安全性能。
关键词:水质检验;常见问题;对策
引言
在用水水质的检验中,要想对水质的化学物质以及含量进行分析,就要加强对水质的检验,做好水质的处理工作,下面对其进行介绍,以确保能够满足水质检验的要求。
一、水质检验技术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
我国早在建国之初就已经着手开始水质检验技术研究,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取得一些成果。尽管我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还不能满足老百姓对水质的要求。这一阶段的主要成绩体现在净水设备的改进上,净水设备采取最先进的絮凝池,并在其中加入网格等新成果,有效的改善了生活用水的质量问题。这使我国的水质检验技术取得很大的进展。同时,其对平流沉淀池做重大改进,从而具备浅显和狭长的双重特征。第一阶段,对进水池也做了改进,注入了气水反冲技术,确保臭氧化工艺全面投入使用。对检测水质的混浊度有重大帮助,于是市场上出现很多检测设备。
(二)第二阶段
水质检验技术通过30多年的研究,逐渐取得一些成果,之后的十年使水质检验技术取得质的飞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通过多年的实践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开始变得越来越完美,在一定程度上此项技术可以极大的对三氯甲烷的紫外消光值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另外,这项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的一些数值,并且把原水由阳性转变成隐性。
其次,我国采用的塔式生物滤池,有效减少水里杂物,尤其是氯气等物质的消除效率较高。
(三)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开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一直到今天,是我国水质检验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质检验技术得到特别的关注,这项技术不但划到重点研究区域,还专门成立很多监测站,且在监测站内引进许多具有国际标准的新仪器。不管是检测站的成,还是新仪器的引进,都表明我国在水质检验技术方面取得飞速发展。
二、水质检验方法
(1)水中溶解氧。在确认电极类型以及检测仪器的时候,必須要配置好溶液,严格的控制其比例。必须要将测量的液体放到设备中,设置测量数值,从而才能够加热检测的液体,将配置完成的溶液放到相应的设备内,如果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则说明其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然后通过干净的蒸馏水对其进行处理,处理表明的风水,等到仪器稳定后就开始读数,必须要结合水质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果水质比较浑浊,应该选择电极法,水质比较清澈的时候可以选择加碘法,在选择加碘法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水内是否含有杂质,如果含有杂质则会直接影响到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电化学探头。通过敏感膜能够有效的处理水内的物质,其主要就是促使氧气通过敏感膜与电极发生反映,将氧气还原,必须要结合水质样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案,一旦水内含有较多杂质的时候,必须要先处理杂质,避免其影响化验结果。
(3)离子色谱。离子色谱法主要就是检测水质内的离子,通过相应的添加液能够分离出离子,然后观察离子的反应,及时的发现离子之间的变化,在一定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导电的性质。将实验结果与水质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处理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由于不同离子之间的浓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浓度太高而影响到测量操作,必须要将其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将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三、水质检验中主要的问题
(一)监测站网问题
当前,我国水监测站网较为分散,部分地区没有得到良好的覆盖,这就使得水质检测存在不足。通常只有大城市才具有权威的水质检测中心(如上海市、北京市),且水质检测中心的设备较为丰富,水质检测质量极高。而县级市、村镇等对水质检测缺少关注与重视,导致水质检测中心规模小,检测能力也较为有限,同时一些乡镇甚至未成立水质检测中心。这时若出现污染现象,水质的安全性就会受到直接影响。
(二)检测标准问题
我国的水质检测标准具有较强的统一性,而部分地区水质污染程度较高,污染物种类也远远少于需要检测的106 项指标,这就使得长时间进行检测时,会导致检测成本浪费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三)检测设备问题
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水质检测标准逐渐从35 项提升至106 项,这就需要水质检测设备具有较强的先进性、科学性与精准性。而较为先进的检测设备成本加高,这就导致设备更新缺乏及时性,部分地区无法针对水质进行全面检测,为污染问题埋下了安全隐患。
(四)技术人才问题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水质检测部门的工作人员配置缺乏合理性,如检测人员较少、检测技术有待提升等,而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也会导致水质检测缺少精准性。通常情况下,检测能力较低的原因是缺少系统的培训,而学历也相对较低,检测人员未掌握先进的检测技术。在运用检测设备时,也缺少良好的技术支持。
(五)检测监管机制问题
在进行水质检测时,需要以相关检测监管机制为核心与出发点,而当前的水质检测中心却具有责任划分不清、缺少规章制度管理等问题。同时,水质检测部门与供水部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利益联系,阻碍了水质检测能力的提升。
四、水质检测强化措施
(一)完善水质监测网络
创建完善的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对水质监控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水质检测能力的逐渐提升,并通过级别与数量等方面确保水质检测中心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同时在设计水质检测中心时,还应结合交通、供水人数等条件,促进水质检测管理力度的快速提升,为强化水质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完善水质检测技术
当前,各种先进、科学的检测技术都具有精准度高、检测时间短、成本低等特征,而我国水质检测技术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想要促进水质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需要将发达国家的水质检测技术与我国的水质检测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保证我国水质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三)丰富水质检测设备
为了促进水质检测水平的快速提升,需要不断强化检测设备自身性能,进而确保设备与水质检测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因此水质检测中心应结合地区水质实际情况,引进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设备,进而快速提升设备实用性,确保水质检测设备使用的合理性与正常性,为水质的提升创建良好条件。
(四)科学配置检测人员
水质检测中心需要以检测人员的优势为基础,科学划分水质检测工作。从数量角度出发,结合地区的差异性、水质检测中心规模等,保证人员配置较为合理,并使用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水质检测人员到较为偏远的地区进行水质检测工作,从而解决偏远地区水质检测人才的缺失问题。
(五)优化水质监管机制
在制定与完善水质检测监管机制时,需要与地区实际水质状况契合。同时还应成立相应的水质监管部门,并针对水质监管机制进行检测与管理,保证水质检测监管机制真正发挥出优势与作用,进而促进水质检测质量的快速提升。
五、结束语
水资源作为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能源,必须要保护水资源,积极的开展水质检验工作,从根本上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积极的引进先进的化验技术,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水质检验技术的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想。
参考文献:
[1]文泽东.质量控制在水质分析化验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3):31-32.
[2]胡清连.水质分析化验中的质量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4):19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