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改革中体制机制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0-09-03朱敏倩
朱敏倩
海宁是全国文明城市,地处钱塘江北岸,辖8个镇、4个街道、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含钱塘江水域),户籍人口69.77万人,常住人口85.85万人。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8.73亿元,财政总收入153.0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00亿元。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2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35位,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第9位,长三角县域资本活力指数第5位,均进入全省5强。2019年,为落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夯实党的意识形态根基,发展壮大海宁新闻传媒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组建成立海宁市传媒中心。海宁市传媒中心由海宁日报社、海宁市广播电视台两家新闻单位组成的县域全媒体新闻单位,为市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筹建海宁传媒集团,实行深度融合。海宁市传媒中心归口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管理,资产监管由市财政局(国资办)负责,行业管理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根据媒体行业的特点,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继续保留“海宁日报社”“海宁市广播电视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服务中心”单位名称,保留原有媒体呼号。
一、现状分析
目前,传媒中心旗下有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用户超100万,有线电视用户20万户,员工600余人。2018年,海宁广播电视台在全省广电新媒体新闻协作特等奖(第一名),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协作县级电视一等奖(第八名),这也是海宁自连续第六年位列全省电视新闻协作第一集团。大潮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大潮APP、大潮网、海宁日报、“大潮直播”、“大潮视频”等新媒体已超过100万粉丝,大潮网、海宁日报微信公号在全国县级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影响力排名前列,大潮视频《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海宁》、《hi,海宁》传播量各超35万多。2018年,两家媒体全年实现创收超过1亿元,居嘉兴县级媒体首位;海宁华数完成经营收入1.6亿元,实现利润1711万元,双向业务渗透率达到75%以上,居全省前列;海宁影视企业实现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57.5%,上缴各种税费1.24亿元,同比增长13.76%。
二、面临的问题
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现在正所处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成绩属于过去,要有翻篇归零的心态,查找短板、改革创新,特别是在改革过程中对照两个目标还有差距:一是按照“1+1大于2”的要求,确保两家新闻单位融合之后,新闻宣传水平、传播能力、产业经营等各方面都在原来基础上能否有新提升?二是按照“绩效最大化”原则,优化组织机构设设置,制定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培育与传媒相关的文创产业市场主体,提升“造血功能”,能否确保海宁市传媒中心高效运转?特别是在原来体制机制中发现一些问题,查找原因,分析到位,才能整改落实。现在,主要梳理了几个存在的问题:
1.收支平衡难
海宁市传媒中心目前在职人员达325名(华数除外),其中事业105名,编外220名(其中事转企4人);另外还有离退休人员142名,其中事业125名,编外12名,遗属精简5名。传媒中心成立后,一年人员经费预计为8000万元;大楼物业运行费用,预计每年为1210万元;传媒指挥中心APP运行、节目购片、标清改高清等宣传设备更新运行、安全播出维护费等,预计每年750万元;浙报集团天目云平台、省广电集团蓝云平台、媒立方系统、大潮APP升级服务费、阿里云服务器每年租金共450万元;会议培训、影视招商、产业培育、办会办展等费用预计为225万元;税金及附加预计为310万元;党支部建设、团青妇工作经费45万元;单位上交总工会经费70万元;银行贷款利息130万元;以上支出合计11250万元。传媒中心成立后,按照原财政补助收入837万元,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预计6200万元,华数补助收入600万元,影视专项资金收入390万元,以上收入合计8027万元。缺口3223万元左右。按照传媒中心成立之前,两家媒体一直不是财政全额保障的自收自支的单位,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推动海宁市传媒中心长远发展,并把新闻事业产业做大做强,结合我市实际,参考周边嘉兴周边县市,财政保障存在一定差距。
2.融合维度复杂
作为全市的主流媒体,传媒中心宣传任务相当重,关注度和要求也非常高;融媒体中心硬件建设已经完成,但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不断完善策采编发的流程,各个条线要通力合作,让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维度融合发展;海宁华数开拓市场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减少用户流失,完成省公司考核任务也是不容易;影视基地招商引资连年加码,有关数据直接影响全市的GDP,所以不能懈怠;传统广告业务收入下滑严重,新的创收市场需进不断开发,体制机制有待创新,产业思维还需要不断拓展。
三、转型发展建议
1.加快理念融合
融合之初,来自不同单位、员工之间的价值观念和工作理念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对媒体融合的非议此消彼长,需要不断引进先进人才、先进理念,从而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媒体融合工作上来。
2.完善体制融合
(1)做好顶层设计。一是整合机构资源。在原广播电视台、海宁日报、市委报道组和政府網部分职能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克服利益调整、人事变动、资产重组等困难和考验,组建传媒中心,为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优化领导体系。贯彻党管媒体原则,在党委会的领导下,实行绩效管理,形成责权利清晰的领导体系。打通各媒体平台,促进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产品全媒化的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通过每天一次的编前会、采访部统一派工、共享素材资源、编辑分工负责等工作机制,实现重大选题统一策划、采编指挥统一调度、采访稿源共通共享。三是把握发展方向。市里即将出台《促进海宁市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媒体融合发展和要求。
(2)优化激励机制。一是加强动态监测评估。参照先进地区媒体融合发展经验,定期对传媒中心媒体融合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估。二是强化绩效考核评价。将传媒中心纳入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综合实绩分和评议分,同时由宣传部、国资联合出台针对传媒中心班子成员的年度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既考核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对外宣传、主题宣传等方面成绩,也按照企业化运作的思路,考核广告营收、产业拓展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三是完善薪酬晋升机制。按照新的考核制度,将集团班子成员的收入与全年绩效挂钩,内部也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办法;强化传媒班子结构专业化,将优秀管理中层和采编人员纳入全市副科级后备干部库。
(3)抓好要素保障。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引进人才享受全市人才引进政策范围;全力支持班子的改革创新,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在师资、课程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人才管理逐步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二是支持硬件建设。加大投入,做到新的演播条件、非编系统、硬盘播出系统等硬件设施在当时全国县级媒体中比较先进,对电视转播车、电台直播车、高清摄像编辑设备、“中央厨房”改造项目等技术改造给予补助。三是进行战略注资。支持传媒集团与浙江华数共同出资成立网络公司,承接政府社会投资类信息化项目,打造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运营模式和产品体系,形成全市“智慧枢纽”。
(4)实施政策倾斜。一是强化项目支持。协调落实鹃湖科技城国际酒店项目中3万平方米作为未来的传媒大楼,预计五年建成;结合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支持传媒集团主动承接全市智慧型城市的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等智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新媒体体系建设,支持传媒集团统一运维管理。二是落实协作保障。鼓励全市大型活动开展“一条龙”策划包装、搭台演出、广告宣传合作;鼓励部门与中心共同策划专题节目,合作推出各类展会活动。
3.凸显内容融合
作为新闻媒体,内容永远是根本,是“硬通货”,是核心竞争力。坚守“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新闻常态化,每年推出切合中心工作的重大主题报道和栏目。活动品牌化,每年举办各类百场活动,同蓝媒、天目、人民日报等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合作逐步深化,专题活动逐渐向定制化、全网化、高端化、系列化发展。同时,积极拓展专题制作业务。直播专业化,每年完成10至12场,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成为收视增长的最大利器。移动端产品多样化,推出大潮视频栏目,目前每月短视频生产量;推出微直播栏目,主打各类突发、服务、新闻类直播。积极拓展H5制作业务,以互动形式推广,提高访问量。节目形式创意化,推出大型融媒体舆论监督节目,直面社会热点问题,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问题。原海宁日报“爱海宁”APP客户端、海宁市广播电视台“大潮网”APP客户端各自运营多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趋势来看,APP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更是一个综合服务主平台,要把APP打造成“新闻+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整合原有的两个APP优质资源,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APP。在定位上:建成后的APP成为宣传舆论主阵地,政务服务主平台,百姓信息主枢纽,海宁生活服务主入口(唯一入口)。
4.提升技术融合
媒体要融合,技术是支撑。从2018年至今,总共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对采编播的高清化改造,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等项目融媒体中心建设。运用4G传输、流媒体传输、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等技术,实现内容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多媒体化展示。同时,积极开发新的传播平台和移动终端,找准“新闻+服务”的模式,尝试搭建起本地最优质的“政务+民生”服务平台,力争打造本地的“最多跑一次”服务平台。
5.抓深党建融合
把党建工作作为抓好工作的“总开关”。 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窗,进一步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健全权力监管机制。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各支部抓好支部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的落实。积极落实市委书记朱建军提出的“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省最优传媒中心”工作要求,通过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快报社、广播、电视、影视融合,纵深推进媒体融合,拓寬发展思路,推动媒体服务、媒体产业转型升级,彰显传媒中心主题教育的“红船味”、“大潮味”、“媒体味”。进一步优化人事、分配、财务等管理制度,优化岗位设置和岗位选择。办好第20个记者节,发挥好群团组织在媒体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媒体融合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海宁的媒体融合一直在路上。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实践,深化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始终牢牢把握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打造长三角区域最优媒体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