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立足创新试述焉耆县推动基层科普事业的实践探索
2020-09-03张东霞
张东霞
摘 要:各地人民需要科普,边疆群众需要科普,青少年更需要科普(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少年)。科普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实际,阐述了焉耆县深化科协工作改革的新成效,加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方法、新作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科普服务边疆人民群众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普大篷车”;群众;科学素养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以来,焉耆县科协全面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国科协和自治区科协相关会议要求,深谋改革、锐意创新,探索科协事业发展的新途径,在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创了科普事业良好发展的新局面。
一、科协现状: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
焉耆县科协在2019年出台了科协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一是提出强化科协改革工作的保障机制,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有效推进“党建带科协”,将科协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部署与考核。县委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中国科协、自治区科协“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到2020年,实现科普e站在全县60%的行政村、60%的社区和30%的学校落地应用,实现科普服务精准推送,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创新。“科普e站”建设经费通过争取上级科协资金补助方式筹措。三是认真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根据上级科协工作部署,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评选条件和标准,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积极推荐评选国家、自治区和自治州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个人,争取上级奖补资金。
二、加强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新方法、新作为
1.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县科协代表大会中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
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把团结联系科技服务工作者作为科协的基本职能,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面向基层,服务民生,使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手段更加丰富,“科技工作者之家”名副其实,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焉耆县2019年上半年完成科协第四届代表大会换届工作。在本次换届工作中扩大代表中基层一线人员的广泛性,来自各乡镇、学校、各部门、协会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比例由目前的45%提高至60%以上,注重提高县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减少领导干部所占比例。委员中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占40%和常委中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占20%。吸纳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简称“三长”)等进入科协领导班子兼职挂职。以换届为契机,加强科协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改革方案中关于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人员比例的问题,注重吸收新经济新社会组织、新型研发机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减少领导干部的占比。拓展干部交流渠道,积极打造高素质科协干部队伍,为科普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发挥科技工作者中农业专家讲师团作用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焉耆县于2013年4月成立了“农业科技专家讲师团”。在每年的“科技之冬”开展前,县科协认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与各部门、各乡镇主管领导、村组干部、种养殖大户进行了座谈,了解基层科技培训的需求,明确了34个成员单位的职责,对成员单位主题活动、重点培训内容以及抽调讲师团人员进行了明确和具体要求,深入全县11个乡镇(场)、46个行政村、21个社区开展宣讲,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及时了解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掌握发展农业生产的新技术。
三、健全组织,积极服务,进一步夯实科普工作的路径探索
近年来,焉耆县坚持把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科普设施建设作为增强社区科普服务能力的基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基层科普网络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得到增强。2020年5月焉耆县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县,确定后县科协和各乡镇、社区村在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上注册了34个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是焉耆县科技志愿者服务队,注册科技志愿者360名,这些科技志愿者包括科协科普宣传员、社区科普工作者、学校科技辅导员、专业技术员人、社区热心群众等。各个科普志愿者都在开展相应的活动,焉耆县科技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平台来统筹指导和协调管理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1.解放思想,开拓科普宣传新阵地
焉耆县11个乡镇(场)、46个行政村、21个社区成立了科普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科普负责人,具体负责科普工作。全县选出了一批文化程度高、有一定专业特长、热心科普事业的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组成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伍。全县各乡镇、社区都建有科普活动室,活动室内科普图书、各类播放器材配备齐全。科普画廊定期更换,保持内容常新。全县建有“健康教育一条街”、“食品安全教育一条街”,城区科普宣传栏164个,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科普宣传栏100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3个,科普活动场所15个,科普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使居民群众时时刻刻能享受到科普知识的教育和熏陶。
2.坚持科普大篷车“每周一进”活动,确保科普宣传活动常态化
2015年1月中国科协给焉耆县科协配发了“科普大篷车”。这一设施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流动的科技馆”。焉耆县科协利用地方民俗活动,百姓周末日活动、农牧民赶集日等时机在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科普大篷车进社区、进乡村、进集市、进学校等“每周一进”活动。争取在每周一进的活动中开展向基层赠送科普图书、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现场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科普视频等。科普书籍涉及面比较广,有《知识力量》、《科学与生活》、《食品安全知识挂图》、《生活小常识挂图》等,内容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是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小法宝”。在没有配備科普大篷车之前,绝大多数青少年不知道流动科技馆为何物,科普大篷车就像一座小型的流动科技馆,让他们近距离触摸科技,感知科学的神奇魅力,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科普工作无止境。我们将继续管理好、维护好、运用好大篷车,一如既往地抓好此项工作,让科普大篷车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现实告诉我们,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国家需要科普,百姓需要科普,青少年更需要科普(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少年)。教育兴,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普教育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展望未来,焉耆县科普教育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焉耆县科协将更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迎难而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