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让孩子从“后果”中学会成长

2020-09-03悠悠妈

好日子 2020年2期
关键词:后果德国人惩罚

悠悠妈

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焦虑的妈妈端着一碗饭,追着孩子跑。孩子边玩边吃,就像个小皇帝。妈妈不管孩子吧,怕孩子饿;管孩子吧,自己追得累,孩子也被催得烦。培训专家和教育专家余世维曾经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让他的孩子克服了这样的坏习惯:饿孩子一顿,让孩子自己承担不吃饭的后果。这种方法就叫作“自然后果法”。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提出过“自然后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己所造成的后果,从中接受教训(后文统称“后果教育法”)。我的两个孩子就是在后果教育法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修正着自身的行为,进步很多。

“狠心”让孩子体验自然后果

上周带悠悠去上音乐启蒙班,一进大厅的门,看到她的好朋友勒妮也来了,我开心地和她打招呼。谁知勒妮的妈妈摇摇头说:“勒妮不愿意进去。”我把悠悠送进音乐教室,回到大厅等待,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进去,只有勒妮还在外面。我以为她妈妈会带她回家,没想到她们两人一直坐着不走。勒妮妈妈开始解释:“勒妮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来上音乐课。去幼儿园接她的时候,我特地问了她要不要来上课,她说要,所以我才送她过来的。到了之后她又变卦说不想上,那怎么行?她可以选择不进教室,那我们就一直在这坐着,坐一个小时,但不能回家。“哇!”我心想,“德国妈妈真狠!”看着勒妮坐在妈妈身旁一脸接受的表情,我知道这个孩子早已习惯了她妈妈的说到做到,完全没有讨价还价打滚耍赖的意思。

另一个也在大厅等待的妈妈说话了:“我理解你的做法。今天早上我女儿不想换衣服,我问了她N遍,能不能把衣服换了,她一直说不,后来我就让她穿着睡衣去幼儿园了……”旁边又有几个妈妈加入对话:“是是是,我家也一样,我的孩子也有穿睡衣去幼儿园的时候。”听到这我有点难以置信,悠悠也有早上不想换衣服的时候,但我一般就是强行将她按住,然后迅速穿上衣服,换衣服这事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吗?

我当着大家的面冒险问了一句:“哦,你们不能强迫孩子换衣服吗?”大家皱着眉头看着我,好像没人想过使用强迫的方法。勒妮妈妈在旁边解释道:“我强迫也没用的,越强迫孩子越不想穿。不如让她穿着睡衣去幼儿园,体验一下自然后果。”

后来,勒妮在大厅呆了半个小时之后自己决定进教室了。这位德国妈妈用行动教育了孩子什么是“说到做到”和“承担后果”。

“后果教育”重在执行

德国法律规定:儿童有权接受非暴力教育方式。体罚、精神伤害和其他任何有辱人格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孩子不能打不能骂,不能强迫,那德国人靠什么来管教孩子的行为呢?后果教育——是德国人面对孩子时反复强调的态度,即行为本身的后果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无须外部强迫或惩罚。

德国人执行起“后果教育”真的是说一不二,贯彻到底。去德国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孩子们冬天户外活动时,有人没有带帽子或围巾,甚至有没穿外套的。德国老师给出的答复是:“我们都会给孩子穿外套、戴帽子和围巾,但如果孩子坚决拒绝的话,那也只能随他,冷不冷是他自己的感受,觉得冷了自然会想戴的。3岁以下的孩子实在拒绝戴帽子围巾,那就不能出去玩,只能待在室内。是戴帽子还是待在室内,孩子自己决定。”“如果孩子因为没戴帽子围巾穿外套,在外面玩生病了呢?”我问。“那也是他自己选择的自然后果,孩子要学会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次病了,下次就知道出去玩要穿暖和了。我们会在孩子做出选择时,明确告知每种选择的相应后果。”

没有强迫,没有过多的说教,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是错误的选择,让孩子从自己行为的后果中领悟教训,是德国人爱用的“后果教育”。德国人不怕孩子犯错,也不怕孩子走弯路。在他们眼里,犯错、承担后果、总结经验、改善行为是儿童探索学习和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的必经之路。缺少了这个过程,孩子就学不会为自己的行為负责。

坚持原则,将“后果教育”进行到底

后来,我也跟着德国人学了两招,用在悠悠身上,颇有成效。去年我们在国内外婆家时,到了喝牛奶时间,悠悠总爱和外婆作对,故意拖延,喝个牛奶能喝半小时,好像喝牛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外婆似的。外婆为了哄悠悠快点喝,用尽了各种办法,每次都累得脱一层皮……

我们回德国后,我拿出了德国风格,告诉悠悠:“喝牛奶是你自己的事,我是不会像外婆一样追在你后面求着你喝的。如果我洗完脸你还没喝,那我就喝了。”

第一天,看到放在茶几上的牛奶一动不动,我故作淡定地对悠悠说:“牛奶放茶几上都冷了,你还不喝,看样子你是不想喝了。我喜欢喝牛奶,那我就替你喝啦。”我一狠心咕噜咕噜地把牛奶喝掉了。

第二天,又是一样的情况,我又狠心咬牙把娃的牛奶喝进了肚子里。悠悠哭了,不敢相信我再一次喝掉了她的牛奶。我虽然也心疼女儿饿肚子,但后果教育的精髓是说到做到,坚持原则,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后果才能发挥教育作用。我只好安慰道:“抱歉,我知道你现在非常想喝牛奶,但我提前提醒过你,要在我洗完脸之前喝掉,现在已经到刷牙时间了,不能喝了。你明天想喝的话动作就快点哦。”

第三天牛奶时间,悠悠又磨磨蹭蹭的,我提醒她:“你不喝我喝了啊!”正要做出拿杯子的姿势,她马上跑过来抢过杯子,大口大口地把牛奶喝光了!

花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把悠悠在国内养成的坏习惯改过来了。从此悠悠喝牛奶再不用我催着喝,因为她知道,喝牛奶是为自己喝,不是为妈妈喝。如果磨蹭,牛奶就到妈妈肚子里去了。妈妈可不是开玩笑的!

不要将后果与惩罚混为一谈

可能有人会将后果与惩罚混为一谈,其实德国人是不提倡惩罚孩子的。所谓的“后果教育”,是让孩子体验行为的自然后果或者逻辑后果,而不是人为强加的惩罚。如此孩子才能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家长的教育应该在后果出现之前进行,温和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后果。而当后果发生后,家长即使不说话,孩子也已经体验到了“惩罚”并且知道改正。这时若再火上浇油地说“你看,我早说了你不听,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样的话,反而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将孩子置于我们的对立面。

坦然让孩子承担他们本该承担的,体验他们本该体验的,是作为家长的修行。我们要相信,孩子有从错误和挫折中自我学习与成长的能力。也只有我们相信了,孩子才能真正获得这种能力。

猜你喜欢

后果德国人惩罚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近三成德国人是月光族
Jokes笑话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众荣的后果8则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
六成德国人认为“有钱能更幸福”
贪小便宜的后果
真正的惩罚等
省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