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0-09-03殷铭
殷 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不良的饮食结构等,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脑卒中患者发生神经、认知、运动功能障碍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这将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生活质量影响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2]。在临床治疗中采取行之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恢复期神经、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报告指出,将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3]。但此方面报告少之又少,本研究对研究组和对照组5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讨论与分析,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护理方案对于促进神经、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现将本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本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58例,将全部患者遵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与研究组(2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6例;年龄44~76岁,平均(61.38±6.46)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12例,男性17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4±6.63)岁。所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及其家属皆已签字同意,并自愿纳入此次研究中,同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2组病史、病况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梗死偏瘫疾病的判定标准[4]。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头部CT、MRI诊断确诊;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面;③没有皮肤病或者传染病;④初次生病,处于恢复期;⑤思维逻辑正常者。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功能衰竭;②脑血管瘤破裂出血、脑干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包括饮食指导、语言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干预、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健康宣教、吞咽功能训练与肢体康复锻炼等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中医特色康复护理,重要护理内容如下:①穴位按摩: 经络理论中根据患者的偏瘫部位不同,对于面部偏瘫患者,取患者地仓、太阳和下关等穴位进行按摩;对于上肢偏瘫患者,取患者肩井、肩贞、合谷、肩、手三里和曲池等穴位进行按摩;对于下肢偏瘫患者,取患者绝骨、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委中和风市等穴位进行按摩,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配合一定的揉法、推法与一指弹等按摩手法,每日按摩相应穴位各2 min,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起到缓解酸痛、疏通经络与运气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②中医情志护理:脑卒中患者多因起病急,部分患者难以承受打击,容易出现抑郁与焦虑等不良心理。医务人员需明确患者情绪症结,使用疏导发泄法、情志相胜法、五音疗法、心理暗示等情志护理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保持情绪持续时间和强度,避免出现新的刺激问题。同时可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为患者提供轻柔舒缓音乐、幽默搞笑视频等调节情绪,使其主动回忆起快乐的事物,淡化与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可以排忧解难、顺气宽心、心神安宁及情操陶冶等。用愉悦轻松的态度接受治疗与护理。③中医艾灸: 对偏瘫患者每天进行1次中医艾灸,取患者足三里、曲池、内关与三阴交等主要穴位,若患者存在二便失禁情况,可酌情加灸气海、关元和神阙等穴,每次艾灸30 min左右。④中医饮食指导: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会影响疾病恢复效果,医护人员按照患者的舌苔脉象与具体病情进行中医辨证,恢复期嘱咐患者多食用补益气血、滋养肝肾的食物,例如瘦肉、蛋类、奶类等食物,并根据中医证型实施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的疾病证型即肝肾亏虚型、痰浊上蒙型、髓海不足型、气血亏虚型与风阳上扰型为其搭配饮食,遵循荤素搭配、冷热软硬适宜、清淡营养等原则,针对性指导其饮食。⑤耳穴贴压: 按照辨证分型确定穴位,主穴取患者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等相应穴位,结合患者的不同病情辨证施治,如肝火扰心证患者加肝俞、大肠俞与胆俞穴;心脾两虚证患者加脾俞、心俞与小肠俞穴;痰热扰心证患者加脾俞、心俞与三焦俞等穴。每次按摩相应穴位各2 min,直至患者按压穴位处出现发热与轻微胀痛感方可停止,每日3~5次。
1.4.2 观察指标采用巴塞尔指数(BI)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越好。通过NIHSS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反应、感觉、运动、意识与高级神经功能的活动进行全面评价,NIHSS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注意力、即刻记忆、回忆力、计算力、语言重复、阅读、理解力、画画与书写等方面,总分为30分,MMSE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采用运动功能自评量表(FMA)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FMA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越好。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I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2组护理前BI评分、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后的BI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I评分、NIHSS评分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MSE评分与FMA评分对比2组护理前MMSE评分、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后的MMSE评分、FMA评分更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MMSE评分、FMA评分对比 (例,
3 讨论
脑卒中在我国临床中属于较为多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5]。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使得患者脑组织出现缺血性病变与坏死等,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6]。其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发病率均较高,而且在治疗后由于疾病对于患者的脑部损伤,如神经缺损、认知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等,需要较长时间的预后和康复训练才能让患者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7]。
随着我国近年来脑卒中的治疗水平有所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8]。在脑卒中恢复期,给予患者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9]。通过疏导发泄法、情志相胜法、五音疗法、心理暗示等情志护理方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根据患者面部偏瘫、上肢偏瘫与下肢偏瘫等偏瘫部位不同取相应穴位进行按摩,并根据中医证型实施针对性的饮食护理等方面措施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后的BI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同时研究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护理后的MMSE评分、FMA评分更高,提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实施效果更佳,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利于病情好转,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10]。
本研究结果表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比仅行常规护理的作用更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认知功能恢复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将其普及于脑卒中护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