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20-09-03吴瑞华郑文辉刘雪娜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益气半胱氨酸血瘀

吴瑞华郑文辉刘雪娜

1漳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福建漳州 363000

2中医心病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福建漳州 363000

高血压是临床高发疾病,是中国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首要危险因素。2017年一项基于人口的筛查研究[1]数据揭示,年龄标准化和性别标准化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7.2%、36.0%、22.9%和5.7%,高血压治疗现状仍令人堪忧。目前对高血压防控策略从“量”转变为“质”,血压很重要,但降压不是最终目的,保护靶器官显得更为重要。中医疗法强调多靶点整合作用,在预防并发症、增强慢病治疗效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科室作为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经过数十载临证总结发现,气虚血瘀证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虚和瘀是治疗重点。临床研究[2]表明,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科室自拟益气活血方,自制益气安神药枕,用于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62.33±3.85),年龄范围为58~67岁;病程(10.86±0.32)年,病程范围为10~12年。治疗组Ⅰ,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1.33±5.96),年龄范围为55~68岁;病程(10.72±0.62)年,病程范围为10~12年。治疗组Ⅱ,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2.56±4.48),年龄范围为57~68岁;病程(10.76±0.69)年,病程范围为10~12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3]中2级、3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气虚血瘀证相关的辨证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肝、肾或神经系统、血液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晨起后口服,5 mg/次,1次/d;联合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晨起后口服,80 mg/次,1次/d。若降压效果欠佳,必要时可联合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尿剂治疗。

治疗组Ⅰ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方,方药组成为黄芪15 g、党参15 g、丹参10 g、川芎10 g、赤芍10 g、三七3 g、山楂10 g、五加皮10 g;由本院煎药房采用煎药机煎制,1剂/d,分别于早晚餐后30 min温服。

治疗组Ⅱ患者在治疗组Ⅰ基础上,予以益气安神药枕,方药组成为黄芪15 g、白术10 g、决明子10 g、檀香3 g、菊花10 g、川芎6 g、茉莉花5 g、蚕砂10 g;上述药物混合、烘干、粉碎后,过80目筛,将药材粉末分装成50 g/袋,放入枕芯,套上枕套,使用中保持药枕干燥及整洁。3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4],制定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及以上;有效 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较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血压下降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 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参照文献[4],制定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显效 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 原有症状有所好转或减轻;无效 临床症状无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主症为眩晕、头痛,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2、4、6分。次症为气短、乏力、心悸、失眠,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降压疗效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n=30,例,%)

2.2 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Ⅱ的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证候疗效比较(n=30,例,%)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Ⅰ及治疗组Ⅱ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Ⅰ除失眠症状外、治疗组Ⅱ除心悸症状外,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Ⅱ除心悸、失眠症状外,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组Ⅰ(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n=30,分,

2.4 清晨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Ⅰ收缩压、治疗组Ⅱ清晨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Ⅱ清晨血压显著低于治疗组Ⅰ(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n=30)

3 讨论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将其归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以虚证居多,明代张景岳提出“无虚不作眩,眩晕虚者居其八九”;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而致血瘀,故气虚常导致血瘀,明代虞抟提出“血瘀致眩”。本科室作为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高血压诊治颇多,在前人对眩晕“虚与瘀”病因病机认识基础上,经过多年临证积累,总结出气虚血瘀证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并确立益气活血之法。本研究拟定益气活血方,全方重用补气之品,气行则血行,佐以活血化瘀药物,活血而不伤正,周身之气通则血不滞,清窍清明,诸证得缓。益气安神药枕方中挥发性药物通过口鼻吸入或透过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循行督脉,有助于经络气血正常流通,促使机体阴平阳秘,从而使血压平稳控制。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Ⅱ的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Ⅰ除失眠症状外、治疗组Ⅱ除心悸症状外,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为西药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改善血液黏度等来降低血压,降压效果确切;而中医注重整体观,降压疗效虽未显著提高,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加明显,证候疗效提高更加显著。

清晨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伤等靶器官损害相关,且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是卒中最强独立预测因子,清晨血压增高10 mmHg,相对风险(RR)为1.44[5]。本项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清晨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Ⅰ收缩压、治疗组Ⅱ清晨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Ⅱ清晨血压显著低于治疗组Ⅰ。表明益气活血法可显著降低清晨血压,且益气活血方联合益气安神药枕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在我国,7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当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过10 umol/L称为H型高血压。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互为因果,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血同型半胱氨酸已成为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6]。本研究结果提示,3组患者治疗后血同型半胱氨酸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治疗组Ⅰ、治疗组Ⅱ显著低于对照组。

高血压与失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睡眠障碍是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血压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应关注患者睡眠质量。本课题研究结果提示,在改善失眠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Ⅱ与对照组相比,却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益气活血方与益气安神药枕均可起到养血安神之效,单纯中药汤剂治疗作用较为单一,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这也是其更平稳控制清晨血压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能够更好地平稳清晨血压,改善中医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益气半胱氨酸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