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如何让年轻采编人员更“给力”

2020-09-03

记者观察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人员政治工作

当下,主流媒体面临着新一轮融合改革与转型突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在重重困难与自我革命中迎难而上、一马当先,人才是关键。在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一支经得住挑战,敢打硬仗的新闻铁军。在媒体融合时代,面对艰难险阻,更需要大家拧成一股绳,不断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采编队伍尤其是一线年轻采编人员的整体综合素养。当前,如何加强年轻采编人员的执行力、提升年轻从业人员的战斗力、发挥年轻采编团队的创作力,是关键所在,也是症结所在,必须“对症下药”,着力培养一支敢闯敢为的精干队伍。

在当前媒体融合改革之中,年轻的记者编辑,守正创新、团结奋进、吃苦耐劳,积极运用图文、动画、手绘、微电影、H5、快闪视频、朋友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产品,积极拓展内容生产手法,建立起了多平台立体式传播模式。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对新闻舆论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如何下深水深入到一线采访等。从新闻采编实际工作出发,笔者就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案,为采编人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靶向性策略。

一、政治素养不足,亟需加强采编人员意识形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多次研究有关问题,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政治素养不足、政治站位不够、政治能力不强,这是当下一些年轻记者编辑所存在的问题。一些采编人员,只看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业务性,忽视了新闻舆论工作最为重要的政治性。有的时候,片面地认为讲政治、把好关,是新闻审核者的责任、是后期编辑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一线年轻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时代做好新宣传,如何在新时代写出好新闻,坚持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

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坚持做到讲政治,首先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同时,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也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目前,因为行业人员的年龄层次倾向年轻化,对于党政的涵养以及新闻的敏感度还较低。不讲政治的业务只会犯错误,不讲业务的政治只会让网友难以接受和共鸣。只有在讲政治的第一位条件下,认真专研,才能获得出彩的产品和报道。新闻没有旁观者,讲政治没有局外人。所以,每天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会议精神,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政治能力。加强对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的学习,吃透讲话精神和文件精神,做精、做好、做强大时代下的大时政报道,把大时政做成轻时政,把冷选题做成热策划,提高时政原创内容的影响力、传播力。同时,在时政内容生产方面,多从读者角度思考,回应群众关切的话题,进一步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二、形胜于质,融媒体采编流程再造提升采编人员新闻语感

融媒体的发展催生了有创意、能创造、有互动的产品与技术更迭,年轻采编人员乐于也善于接受新技术、新事物、新方法,然而新闻宣传工作形与质的辩证关系需要加以平衡。形胜于质,多是技法和技术层面的炫耀,产品因没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容易使得新闻叙事虚浮,报道冰冷。所以,要在深入采访中学会讲故事,并且将故事包装成讲得出、听得懂、传得开的好作品,才是年轻采编人员需要努力之处。

不深入一线,不深入采访,仅凭键盘“写”不出好稿子,仅靠网络“拼”不出好作品。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来源,虽然提供了诸多新闻便利和信息“捷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也阻挡了新闻从业人员和基层一线的更近接触。有些年轻采编人员,过于依赖网络,而忽略了基层一线采访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宝贵的采访资源和信息。因此,生产出的新闻产品往往空洞且脱离实际,没有温度,缺乏关怀。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走家入户,和采访对象进行认真地交流和面对面采访,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源,写出生动且真实的新闻。

要保持绝对的新闻敏感和新鲜感,保持对各种选题的涉猎和学习,才能更加精进业务,创作出好的作品。采编人员或许只对一方面的话题感兴趣,而对政治经济的大时政缺少关注和了解。在网络信息和自媒体的冲击下,个别采编人员不再对自己的工作保持强烈的新鲜感和获得感,影响了新闻队伍的整体士气。要保持绝对的新闻敏感和新鲜感,保持对各种选题的涉猎和学习,才能更加精进业务,创作出好的作品。在日常新闻工作中,我们需要关注各类话题和热点,经济新闻或者文体新闻,城市话题或者民生热点,只有对各行各业进行普遍关注,才能通过话题搜索选题,提升新闻宣传到达率,不断朝融媒体爆款奋进。

健全融媒体策划机制。在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中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提升研究策划能力。建立健全重大主题宣传的团队、机制和流程,对关注的重点领域,形成专人专班的机制,专题研究、专题谋划,形成从谋划到实施到发布的前后方打通的机制。

三、调整考核机制,健全制度建设,调动采编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

采编队伍成长呼唤制度化的管理方式,发挥制度“指挥棒”的作用,才能迎接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与困难。信息传播越来越碎片化,热点转瞬即逝,算法呈现“茧房效应”,作为年轻的采编人员,基于个体与集体的总体性设计与制度化考量有助于激发新闻采编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一)媒体融合的考核机制,应该更加多元和量化

如今的新闻舆论工作,不再是一篇稿子打天下的时代。在新媒体语境下,更多的新闻作品,不再是单一的稿件形式,它可能是漫画、可能是视频、也可能是H5,也可能是一种全新技术的运用,更可能是一种网络主播式的直播互动。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下,新闻宣传工作鲜少单兵作战,更多的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和共同出力。我们既要鼓励个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特长,也鼓励一个团队相互密切配合,生产出新鲜的新媒体作品。要使整个团队都能够很好地运转起来,就要鼓励所有参与者之间做好协作。所以,考核机制也应该相应进行调整,既照顾个体的才干发挥,也要注重团队作用的发扬。

(二)强化学习制度建设,发挥骨干采编特别是首席采编人员的传帮带作用

为了让人才队伍更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各主流媒体应该进一步强化学习制度建设,一是以媒体实行的首席记者(评论员)、首席编辑管理办法和导师制为基础,进一步深化“传帮带”活动,发挥业务骨干特别是首席编辑的引领带动作用,与年轻采编人员“一对一”结对子,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升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

同时,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和技能培训,做到学以致用。进入全媒体新时代,各种新技能层出不穷,知识迭代、平台更新,对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本领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只有不断通过培训学习,才能让采编人员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掌握更多的新形式、学会更多新本领,进而开拓更多的新领域。

四、结语

政治素养不足、形胜于质、发展机制滞后,新媒体部门以及年轻采编人员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因年龄、经验以及制度化管理缺失制约着融媒体团队的不断成长,媒体融合发展需要从方向上加以总体掌舵,亦需要在人才储备、采编培养、队伍发展等具体环节上及时介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从意识、实践、管理等几个梯度的破题思路。

猜你喜欢

人员政治工作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不工作,爽飞了?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选工作
完形填空Ⅸ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