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成语在文创插画中的视觉表现
2020-09-02熊霄
熊霄
【摘 要】科举文化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而成语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关科举的成语就数不胜数,一个成语表达了一定积极的寓意,有警示、鼓励、提醒、启发等作用,将科举成语的内涵融入视觉设计之中,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来刺激文创产品的发展。本文由设计背景以及设计目的再到具体的设计思路、衍生品的介绍,最后还有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位来呈现出整个设计研究制作的思路与过程。文创设计以科举成语、故事为基础,利用艺术源于生活的设计思路对插画、图形进行设计创作,设计了系列图案、衍生品等,将科举成语及科举故事中的意义赋予在所创作的图形上,给予文创产品积极的观念,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让科举文化以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让越来越多的国人以及外国游客了解中国的科举文化与科举文化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科举文化;成语故事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152-02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这是董德元描写的有关科举的诗句。自古以来中国选官的方式就是科举,古代的科举和现今的高考有相似之处,对古代的科举成语及科举故事进行文创插画的设计,是对现今为高考奋斗的青少年的鼓舞与鼓励。
作为一名设计师,在了解和学习了历史和文化的同时,应该敢于探索、表达和创造,以艺术的形式展示文化。
一、创意来源
(一)科举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中国选官的方式就是科举。它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非常相似,历经数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第一,科举制最大的特点是取代了以官选官的不良制度和风气,以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公正地选取国家公职人员,杜绝了类似亲戚是官员而直接升官的不好现象,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第二,科舉对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所以寒窗苦读,又因为不甘失败了而一直坚持考试,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精神与品质的培养。
(二)科举成语和科举故事的意义
科举成语其实是由科举故事演化而来的,而科举故事是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古代人民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位,成功了便被称为“金榜题名”“鱼跃龙门”“蟾宫折桂”,等等,失败了则被称为“名落孙山”等,因此科举成语会起到激励人考试的作用,起到以古示今的作用,也有勉励学生的重大意义。
二、创新点
传统的文创插画衍生图形是由某个传统文化中的纹饰和图案演变而来或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而来的,而此次的设计研究是基于文字内容与成语内容的,将中国特有的文字以及传统的文化融入视觉设计中,这是文学与艺术两个门类的结合与共生。
将科举成语中的寓意、含义融入到文创插画之中,更是将一种积极含有正能量的祈福观念融入到了文创产品之中,这具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三、前期调研
(一)科举文创插画的设计背景
在科举文化中有许多的成语与故事,例如“鱼跃龙门”“马上封侯”“连中三元”“金榜题名”,等等,这些科举成语有其自身的含义,会对后人产生启发。
南京市新建了中国科举博物馆,而其中的文创产品少之又少,于是乎此次设计就想要为中国科举博物馆增添一些新的文创周边。
(二)科举文创插画的设计目的
笔者设计科举文创插画的目的是将科举文化历史中积极的科举成语,以插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更加深刻地鼓舞现代年轻人为获得光明前途而去积极拼搏的伟大精神。
此文创插画是面向青少年人群的,以科举成语为基本创作原型,通过图形创意的手法,使得图形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插画表现成语,使得观众在看到图形之后会有联想,会有启发,会有深深的感触以及思考。
四、“科举文化”文创插画设计
笔者选取了一些科举成语进行文创插画设计。
(一)马上封侯
在科举博物馆中看到了一只猴子骑在马身上的铜像文物。“猴”与“侯”发音相同而意思不同。猴子骑在马身上,寓意马上富贵或马上成功。于是笔者选用了马和猴子以及科举帽这三种元素进行创作,对马跟猴子进行再创造,将二者卡通化并赋予生动的表情,猴子骑在马上更能准确地表达出“马上封侯”的意思,使整个图形更加形象,更容易理解,在配色方面,猴子和马采用与现实中相近的颜色,科举帽采用红色,如图1所示。
(二)连中三元
“连中三元”来源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由皇上亲自出卷,第一名称为“状元”。因此,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自然是“连中三元”了。
在进行前期调研的过程中,看到了连中三元铜币文物,笔者心中所想“连中三元”可以用圆形的铜钱来表示,并设计出插画样式的铜钱,以丝带联系起来,在铜钱上分别写上“解”“会”“状”,意在表明“连中三元”。如图2所示。
(三)蟾宫折桂
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比喻应考得中,因此以黄色圆形为底代表月宫,以蟾蜍、桂花为元素,将蟾蜍赋予渴望的神情与表情,来表现此成语寓意,如图3所示。
(四)金榜题名
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为金榜;写上名字为题名。“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
运用古代皇帝下诏的榜为原型,意为金榜,提名意为啼鸣,于是运用了喜鹊这个元素意为可喜可贺,金榜有名,可喜可贺。如图4所示。
五、科举文创插画在市场中的应用与定位
(一)科举文创插画在市场上的应用
笔者所设计研究的插画初衷是为了宣传中国历史上的科举文化,让更多人去了解中国科举制度,其最大的优点是宣扬一种公平公正、为理想奋斗的理念和信仰,并且是对考生的祝福和鼓励,通过设计出电子插画图形并将其应用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物体上,将科举文化与生活结合,将中国历史文化融合于现代的生活之中。
人群定位为8岁到30岁的青年人,而笔者设计此系列插画的意义就在于鼓励正在奋斗的学子可以创造佳绩,设计物品各式各样,例如帆布包、U盘、口罩、书签、对折页、书籍封面、信封等,将科举文创插画应用到生活物品中,极大地发扬了文创产品的生活性这一大特点。
六、结语
跨门类的设计研究是现在视觉设计发展的趋势,将两种门类进行有效结合与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将文字含义与设计相结合,将文字内涵融入到设计中,使得设计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更加有利于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宏健.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2-13.
[2]余雁.平面广告创意设计[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9,40-41.
[3]张晓光.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16-17.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