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民间舞蹈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0-09-02齐江岩
【摘 要】衡水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民间舞蹈类型多样,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衡水地区民间舞蹈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因而,结合衡水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对衡水民间舞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衡水;民间舞蹈;发展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J7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139-02
衡水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舞蹈文化极具代表性。舞蹈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已成为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下文,笔者依托课题调研,对衡水民间舞蹈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全面的总结。
一、衡水地区民间舞蹈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衡水地区民间舞蹈的审美风格日渐弱化
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基本都是农耕时代劳动群众集体创作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结晶。在农耕时代,由于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民族的人群所秉持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理想都是略有差异的。也正因如此,衡水地区的各种民间舞蹈才能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各具风貌,共同融入河北民族民间舞的大家庭谱系。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舞蹈艺术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传播,这就难以避免地导致了衡水地区民间舞蹈特有的审美风格的弱化,降低了其观赏价值,使衡水民间舞蹈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因此,衡水地区民间舞蹈审美风格的日渐弱化,是困扰当前舞蹈创新发展的一个现实性问题。
(二)衡水地区民间舞蹈的民间属性逐渐褪色
从民间舞蹈的名称可见,这一舞种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产生于民间、演化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所以,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亦是如此,具有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民间色彩,体现了民间舞蹈的纯真气质。然而,当前由于民间舞蹈传承艺人日渐老去,以及部分民间舞蹈教师忽视田野采风,使得许多新创作的所谓“民族民间舞作品”正在褪去其民间属性的本色,变得不接地气,曲高和寡,使观众看后感觉少了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多了很多程式化的雕琢、修饰。长此以往,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新作必然失去艺术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沦落为观众眼中的艺术次品。由此可见,民间属性本色的渐渐褪去,也是威胁衡水地区民间舞蹈传承和创新的一大问题。
(三)衡水民间舞蹈传承体系青黄不接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大潮逐渐兴起,流行音乐和流行舞蹈文化逐渐盛行,民间舞蹈的传承人出现断代的危险,而衡水民间舞蹈也面临这一问题。通过对衡水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调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衡水很多地区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来传承老一辈喜欢的家乡舞蹈;流行音乐和现代舞明显更契合年轻一代的审美需求,而家乡的舞蹈显得有点土,跟不上时代;年轻人更热衷于通过哼唱流行歌曲、跳街舞等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娱自乐。故乡的民间舞蹈,日益被视为与时代脱节的陈腐形式,遭到了年轻一代的鄙弃。若任由上述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则待老一辈的传承人尽数离世之后,衡水地区的各类民间舞蹈必将走向“人亡舞息”的万劫不复之境地。
(四)衡水民间舞蹈的高龄艺人丧失传承能力
在当前衡水地区民间舞蹈的传承队伍中,年过花甲、年逾古稀的高龄传承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这部分传承人却又掌握着民间舞蹈艺术的精髓。大部分高龄传承人虽然深谙衡水民间舞蹈的各种程式和技巧,并掌握着民间舞蹈的全套表演动作,对于民间舞蹈的流传和演变非常了解,但其身体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已经很难再有能力培养传承人了。高龄传承人不仅身体运动能力受到相当大的限制,而且还可能身患慢性疾病,存在语言功能退化甚至失忆的风险。一旦这些高龄传承人流失,则其毕生造诣一去不复返。因此,迫切需要新生力量从高龄传承人手中接过民间舞蹈传承的“火炬”,才能避免此类舞蹈走向灭绝的危途。
二、衡水地区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一)制定多元化衡水民间舞蹈保护计划
其一,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师及研究人员要普遍接受人类学的培训,掌握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考察方法,在此基础上融入影视人类学的摄录方法。这样一来,高校教师就可以摄录衡水地区民间舞蹈原生态的表演场景,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活场景,以便尽可能地把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搬”到课堂上,实现教育对此类舞蹈的活态传承。其二,将“风格性”确定为衡水地区民间舞蹈教学及表演的重要指导标准,以此确保此类舞蹈的教学和表演都严格按照舞蹈风格的要求来开展。其三,建立衡水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生态保护区。即在此类舞蹈的流传地区专门划出一定范围,设置以民间舞蹈为主题的保护区域。在该区域内,不仅保护原生态的民间舞蹈,还要着力保护其赖以生存和传承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以此达到辅助此类舞蹈进行活态传承的目的。
(二)组建强大的衡水民间舞蹈传承人队伍
针对当前衡水地区民间舞蹈传承人青黄不接、高龄传承人将要丧失传承能力的危困之局,当务之急是采取果断的措施拓展、充实衡水民间舞蹈传承人队伍。比如,高校可以采取设置选修课、开展非遗舞蹈校园展演等方式,将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呈现给高校学子,促使他们接触到、欣赏到并喜欢上原汁原味的民间舞蹈,激励其中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衡水民间舞蹈。这样就能在高等院校中培养、储备高素质的民间舞蹈传承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衡水民间舞蹈传承人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当然,培养、储备民间舞蹈传承人才的途径也不仅限于高校的教学及展演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内引入当地的民间舞蹈,开发校本课程及主题课外活动,同样能激发中小學生对于衡水民间舞蹈的兴趣,从而培养传承人才,为拓展衡水民间舞蹈的传承人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衡水濒危民间舞蹈档案,拨付专项资金
衡水相关文化部门和演艺团体,应对重点濒危舞种设立档案。在该档案中,详细阐述民间舞蹈的濒危状况,以及高龄传承人的生存现状,并以此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的支持。待资金到位后,采用招募的方法扩大相关文化部门或演艺团体的人才队伍,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思想、有能力的年轻人参与到衡水民间舞蹈的传承和保护中来,以便为活态传承衡水民间舞蹈提供更为充裕的人才资源支持,逐步实现和完善对衡水地区濒危民间舞蹈的抢救式传承与保护。
(四)衡水民间舞蹈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
要从根本上解决衡水民间舞蹈传承中的主要问题,摆脱传承困境,就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还必须为衡水民间舞蹈传承人提供更为广阔的就業途径。而纵观当前的文化娱乐市场,将衡水民间舞蹈有机融合到本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当中,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同时,依托衡水地区大型实景演出等项目,来推进衡水民间舞蹈的产业化创新发展,也是拓展产业化传承渠道的可行之路。因此,主管衡水地区民间舞蹈传承的文化部门,应积极把握发展机会、创造实践平台,稳妥有序地将辖区内的民间舞蹈融入到文化旅游产业当中,为有志于民间舞蹈传承的人才提供更为充分的就业机会,以求从根本上推进衡水民间舞蹈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衡水地区的民间舞蹈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促使其永葆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衡水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民间舞蹈作品的开发力度,同时也要做好传承人的培养工作,通过全面的产业化发展来挖掘衡水民间舞蹈自身的潜在动力,使衡水民间舞蹈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之中,继续散发出瑰丽的色彩。
参考文献:
[1]谢亦博.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20,(01).
[2]魏燕鹏.传承与超越——试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之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衡水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衡水市民间舞蹈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WT016。
作者简介:齐江岩(1976-),衡水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