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悲剧命运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2020-09-02齐昱静
齐昱静
【摘 要】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角度出发,从《欲望号街车》中人物的理论选择、伦理身份及伦理环境角度分析了布兰琪命运悲剧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布兰琪的精神失常是伦理选择、理论身份和社会伦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欲望号街车》;文学伦理学;悲剧命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2-0036-01
田纳西·威廉斯在《欲望号街车》中讲述了布兰琪这一人物的命运悲剧。传统学者将布兰琪的悲剧解读成《俄狄浦斯王》式的命运悲剧,寻找布兰琪的过失和性格缺陷,也有学者从尼采《悲剧的诞生》出发来探索布兰琪悲剧命运的成因。本文运用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布兰琪的命运悲剧解读为社会伦理悲剧并进行分析。
一、伦理选择
(一)布兰琪——堕落的天使
根据文学伦理学对斯芬克斯因子的阐述,一个完整的人由人性性子与兽性因子组成。“人性因子即伦理意识,主要由人头体现,其表现形式为理性意志”(聂珍钊,2014:38),在理性的控制下,人们会做出善的选择,做出符合道德的事。布兰琪身上的人性因子使其对丈夫的死感到深深自责并产生了严重的心灵创伤。其后她又经历了亲人的相继去世,陷入了无依无靠的境地。为了寻找依靠,布兰琪投入了欲望这一兽性因子的怀抱,让自由意志带领其周旋于一个个男性之间。“我想我是出于恐慌,只是因为恐慌,我才像是被驱赶着,从一个人转向另一个,竭力寻求一点保护……最后甚至,找上了个十七岁的男生!”(威廉斯,2010:174)一个与多名男性发生过性关系的女性是堕落的,违背了社会伦理而为社会所不容,而布兰琪也在自身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冲突之中走向了精神分裂。
(二)斯坦利——高傲的野兽
斯坦利作为压倒布兰琪的最后一根稻草,给予了布兰琪精神失常前最为沉重的打击。正是斯坦利的不依不饶使布兰琪陷入了命运的绝境,在米奇即将娶其为妻之时揭露其不堪的往事并对其进行了强暴。而斯坦利又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选择? 原因在于城市贫民窟这一特殊的空间。“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是社会关系的容器”(朱立元,2014:726),空间作为社会关系的容器使人们在其中产生统治、服从和反抗的关系。而斯坦利作为空间的主人在感受到闯入者布兰琪带来的威胁之时采取了防卫性姿态,捍卫着自己作为“国王”的权威。他揭露布兰琪不堪的经历,毁掉其希望并不顾任何伦理约束地强暴了她。正是斯坦利这些野兽般的伦理选择使布兰琪走向了精神崩溃。
二、伦理身份
(一)南方庄园贵族
布兰琪出生于南方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她有深厚的个人涵养,语言精致得体。同时,她爱慕虚荣,漂亮的服饰、化妆品是她生活的必需。当她带着这样的个性特征来到新奥尔良就不可避免地与斯坦利发生了冲突。她的伪装在斯坦利面前不攻自破,她的嗜酒、傲慢与装腔作势让其厌恶,而她不把斯坦利当一回事的姿态也把自己推向了毁灭。
(二)城市外来移民
与身为贵族的布兰琪相对的是斯坦利这一城市外来移民。他野蛮、冲动,充满暴力倾向,这些特征让布兰琪蔑视。但斯坦利绝不容忍别人对其轻视与侮辱,他否认自己波兰人身份,说自己是纯正的美国人。这一强烈的身份与主体意识使其无论如何都要将布兰琪驱逐出自己的王国,并将其毁灭。
三、伦理环境
(一)父权至上
在父权社会,男人女人的价值均由男性决定。“男人喜欢在男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中自己的实力得到其他男人的承认、评价和赞赏”(上野千鹤子,2015:15),而男性间相互欣赏的前提是男人们对彼此性的主体地位的认可。同性恋则是对男性主体地位的挑战,当同性恋者处于由男性成员构成的世界中时,男性相互间沦为性的客体就成为可能,这是父权社会中的男性所恐惧的。由此可见,对同性恋的厌恶是在维护男性至上的价值观。这一伦理环境使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和女性均成了受害者。布兰琪就是男性至上伦理秩序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她十六岁时爱上的男人是为社会所不容的同性恋者,而布兰琪也为自己丈夫的同性行为感到不耻。她在无意识中成了男权秩序的捍卫者,在导致自己丈夫悲剧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种子。
(二)贞洁至上
男性文化强制使女性丧失话语权,作为他者的女性生活在男性所规定的社会秩序与伦理之下,遵从着贞洁这一社会伦理。布兰琪过分随意的性行为不仅挑战了男性的权威,也破坏了普遍的社会道德。“文学的性质是伦理的”(聂珍钊,2012:50),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眼光来看,布兰琪的行为破坏了当时的伦理秩序和道德规则而为社会所不容,其命运悲剧也就成了一种道德训诫。
四、结论
从伦理选择、伦理身份和伦理环境三方面分析可知,布兰琪悲剧命运的终极原因是其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父权至上的社会伦理环境和斯坦利的伦理选择作为辅助因素,将其牢固地束缚在了贞洁这一伦理结中,使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命运的结局。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及其他——聂珍钊自选集[C].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上野千鹤子,王兰译.厌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4]田納西·威廉斯,冯涛译.欲望号街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5]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