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2020-09-02李宝龙
李宝龙
近些年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水稻田不断扩大,种植范围逐年增加,种植了一大批抗病虫害的优质水稻品种。而气候变暖等因素都会助长病虫的发生,水稻病虫害在发生时的受害面积大、对水稻危害严重。本文对部分常见的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几种有效措施。
一、预防措施
应在播种前对水稻的床土进行消毒。由于水稻的种植面积广泛,各地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对于地势较为复杂的地区来说,需要引进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抗病性好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在种植前需要将种子浸泡于清水之中24个小时,使其发芽速度加快。铺平床土,床土与酸性药剂进行混合消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青枯病的发生,防止稻苗枯死;床土混酸可使用硫磺,可在进行播种根据稻苗的实际生长情况适当施肥,需要床土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并使用相应的消毒剂以水稀释喷洒于床土上。
加强化学防治,对稻田间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普通水稻分蘖早期至孕穗早期便有一定的发病率,需要及时对病情加以防治。在施药时把握科学适当的剂量,既保证能够治疗病害,也能不使水稻发生药害。
对农药的科学选用。可选择化学制剂农药,可对害虫造成直接影响。选择能够直接对害虫生长产生影响的农药。或选择药效好,残留少的农药,可避免对农作造成二次伤害如果在水稻遭受毁灭性危害时,可再用毒性较大并且不易残留。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首先,配药人员在配药时要戴橡胶手套,按规定剂量用量具称量药物的液体或粉末,要按照科学的比例进行调配,不得将药量随意增加或减少。其次,严禁手工混药,应使用工具进行搅拌,在播种时尽量使用机器,防止人体接触有害药品,造成伤害。再次,在使用药物配药或拌种时,应在远离水源、人群聚集处进行,且需要有人对药品进行看管防止人或家禽误食中毒。在手动使用喷雾器进行作业时应进行隔挡防护。将农药喷涂前应检查施药器械的各部分有无故障。最后在施药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农用器具,防止药品对其造成污染损害。
适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当病虫害面积不足以使用其他较复杂的防治措施时,可采取人工灭虫的方式对害虫进行捕杀。由于部分昆虫有趋光性,可以在昆虫的日常活动区域铺设诱虫灯来捕捉稻飞虱等害虫。对病虫稻谷、以及病水稻及早处理,不要在田间堆放染有病虫害稻草,防止稻草与水稻之间造成病虫害传染。
二、常见水稻病害及防治方法
1、水稻纹枯病
又称云纹病、花脚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常见病害,病状中部呈现灰色或淡黄色,病害发展严重时病斑相扩大至相互连接成形成不规则云朵状。
防治方法:在栽培管理方面。注意在肥料和灌溉上进行管理,施肥种类应考虑到水稻应摄取多种微量元素,以保持水稻的生长发育均衡。灌溉时把握一定规律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不同方式的灌溉。在使用药剂防治方面。要在保护水稻的同时施加药品,且施药时机要掌握恰当,不宜过早或过晚。药剂应主要喷在稻苗的中下部进行喷洒,在孕穗和齐穗期是病害高发期,应进行重点防治。
2、稻瘟病
又称稻热病,它是世界上最常见,传播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在地上对水稻产生危害。从水稻的受害时期间和受害部位不同,可细化为多种病类苗瘟、叶瘟、穗颈瘟、枝茎瘟、籽粒瘟等。主要多发于水稻、小麦、等禾本科农作物。其病菌常寄生于稻草上过冬,第二年春天复苏由病稻草侵染至稻田中。病原体的传播主要靠风、雨、水和昆虫。当天气回暖,降雨量大,气候湿润时,病菌会大量恢复繁殖,使病虫从田间稻草上转移至水稻田间对水稻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选用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对症下药,如治疗叶瘟时,便选用治疗稻瘟类的农药。
3、水稻钻心虫
又称螟虫,细化其种类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这三个物种都是在幼虫时期便进入水稻中蚕食稻苗,在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受害稻苗会呈现干心、叶鞘枯萎、干孕穗、白穗等受災情况。大螟在幼虫时期外观呈红棕色;二化螟在幼虫时期体表呈黑褐色;三化螟在幼虫时期呈现黄绿色。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方式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建议在与泥地的分界处收割水稻,清除田边和沟边的杂草,减轻田地负担,防治养分流失。在田地整理方面,要及时灌溉和犁地,杀死蛀虫。以杀虫粉末或溶剂与田间细土搅拌撒入田间,或以农具喷洒等方式进行辅助杀虫。
4、稻飞虱
又称蚱蜢,危害水稻的常见害虫之一。其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较为常见飞虱随气流从南方而来迁入,水稻发育初期,以白背飞虱较多,发育后期以褐飞虱较常见,白背飞虱在分蘖至拔节期间主要为害,受害水稻叶片呈黄色,会造成分蘖减少,严重时造成水稻枯死。褐飞虱主要活跃于孕穗至成熟期,严重时使稻苗根部变黑枯死。
防治方法:为了控制这两种飞虱,应该在虫量不多时便开始用药,及早遏制虫害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早开始,可使用田间整理和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科学防治,以促进田间水稻的正常生长,提高水稻产量质量,促进我国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151700 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