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0-09-02王振民
王振民
我国的科技领域正在高速的发展中,我国农业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如何保证玉米的质量,提高玉米的产量,一直以来都是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热切关注的话题。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玉米一直被称作“黄金作物”,营养价值很高,在我国的种植范围较为广泛,是人们喜食的蔬菜和粮食之一,也是饲料与燃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探讨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对提高各地区玉米品质、促进各地区玉米产量稳步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播种前的土地翻耕作业
土地平整和翻耕是保证玉米种植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种植之前,要依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翻耕。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同时通过翻耕作业,可以有效的对降低土块的体积,保证玉米种子在种植之后能够被完全覆盖。此外,要积极发展机械化作业的力度。积极使用各种机械来代替传统玉米种植技术中使用的人工作业方式,保证土地平整和翻耕效果,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
在种植玉米之前,种植户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选择合适当地的种植品种,现在市场中很多玉米种子自身带有一定的种植能力,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充分与环境相结合,发挥玉米自身的抗消极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生产。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其他人的种植经验作为参考,由于品种包装上的参数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但是结合别人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更好的判断出玉米品种能力。其次,可以注意玉米品种的根茎、叶片,根茎代表着玉米的营养汲取能力、叶片代表着光合作用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玉米秃顶问题。
三、玉米播种科学
首先,要处理好种子,播种前要进行种子的晾晒杀菌工作,一般晾晒1-2天左右,可以使玉米種子具备基本的防病灭菌功能,同时其发芽率也会有所提高。晒种工作之后要挑选品相好的种子,之后进行药剂拌种工作,提高玉米防病虫害的能力。其次,播种时间要适合,根据气温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若是地下5米的温度能够大于10℃,就可以播种。最后,种植密度要适合,玉米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密度过大使得彼此之间所需养分不足,密度过小会导致资源浪费,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因此,玉米的种植密度需要根据区域土壤实际肥力、耕作情况、气候条件等确定,
四、科学施肥、减少肥料流失
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4000kg,复合肥45kg。拔节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尿素20-30kg,复合肥15-20kg,两种肥料可以混合施用,促进壮秆增强穗分化发育。穗肥在抽雄(天花)期,如果玉米下部叶片变黄,应适当补施尿素,亩施10-20kg,使玉米株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缺肥、不脱费,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五、护理密植
在播种前期进行有效的准备工作,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要点。种植人员应将选好的种子进行两到三天的晾晒,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尽可能使种子处于健康的状态。经过晾晒的种子还需进行浸种处理,种植人员可结合当地以及种子的情况选择冷浸或温浸。经过浸泡的种子需采用药剂进行拌种,以提高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种植期间需要保持合理的株距,根据农田中的土壤成分以及当地气候条件决定种植间距。若株距过小,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且无法吸收应需的养分,导致其生长过缓,而株距过大则会减少种植数量,从而降低玉米产量。另外,需要根据玉米品种适当调整种植密度。
六、田间管理
玉米农作物成长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会造成减产情况。因此,加强田间管理,促使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在集约化大规模农业田间管理环节的有效应用,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可促进玉米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农业收益。例如,在玉米开花、灌浆以及成熟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较大,此时,种植户可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玉米所需要的具体水分和浇灌条件,并及时采取现代化无人浇灌作业,确保玉米生产中自动化技术应用更加合理,致力于促进农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实现农村振兴建设的发展目标。
综上所述,为实现农业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确保玉米农作物的高产栽培,农业种植人员应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栽培手段,对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措施进行合理分析,以此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支持,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
(作者单位:161441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种子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