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行缺陷管理系统现在与发展
2020-09-02王志芳
王志芳
摘要: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电网运行风险管理系统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损失,保障国家利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网运行;缺陷管理;权限管理
引言
电网可靠运行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电力系统、电力设备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针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缺陷的发现及管理措施尤为关键。对传统缺陷管理流程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采用按部门人员角色及权限的方法设计电网运行缺陷管理系统,提高电力系统人员对电网缺陷应急处理效率,实践及研究表明采用按部门人员角色及权限的方法设计电网运行缺陷管理系统缺陷管理系统具有实用价值。
1风险管理概述
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由来已久,并在近现代得到全面发展,风险理论研究内容也得到极大丰富,大体可归纳为客观实体和主观建构两大流派,风险管理也相应地形成了基于实证思维的风险管理和基于后实证思维的风险管理两大思想阵营。前者将风险管理分成若干阶段,主张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通过量化计算结果研究风险问题;后者反对将风险分阶段研究,主张以个案研究、观察和对话分析等来考察风险。在工程技术等领域,客观实体派所强调的量化分析和实证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领域,自200多年前爱迪生创立早期供电系统开始,便已注重安全风险防范,例如对电流(电压)量的限制,功率平衡,电力人身伤害基本防护等。但在电力系统发展初期,电网规模较小,关注重点在电力设备及人身安全等方面,并未从系统、全局的角度研究和解决电力系统风险管理问题。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电力系统风险管理意识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的电力企业开始关注和加强系统风险管理实践。例如,美国BPA电力公司、法国EDF电力公司、加拿大HydroOne公司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等,均已开展了电网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2011年,国务院发布《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安全工作。
2缺陷管理流程权限分配方法
传统用户权限管理和流程控制大多采用基于“角色—用户”一对多的设计机制,在系统设计中“角色”以组/类形式进行定义,在组/类中可以针对不同职位、岗位设置具体用户,在传统设计机制当中对于用户权限的设计可以总结为三种形式:(1)用户直接授权机制。在系统管理流程中定义以用户作为审批节点的操作主体设计形式,此种方法设计简便,但当系统管理流程中所涉及的具体用户发生角色上的转变时,针对此种变化在系统管理流程对于该具体用户就必须及时变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根据工作需求调整人员岗位属于正常调配,因此,系统管理流程在此方面的考虑存在缺陷,同时,对于用户的管理也比较复杂。(2)基于角色关联多用户的授权机制。此种设计原理采用将岗位、职位等用户定义为角色,形成多个用户关联一个角色的模式,此时审批流程形成以包含岗位、职位的角色审批机制。但此种设计存在角色权限复杂,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不便。(3)基于角色、用户结合的授权机制。两种授权机制的结合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上两种设计机制中系统维护人员管理复杂和使用用户操作复杂的缺陷。随着研究者的积极探究,在系统流程的权限管理流程中采用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的设计机制逐步成熟。RBAC采用将岗位、职位归类于不同角色,并将审批权限进行封装,通过定义用户不同的角色,从角色中间接获取对应权限,达到用户权限分配的目的。采用此种设计机制实现了解决了在系统维护和使用用户操作复杂的缺陷,同时,采用RBAC的设计机制不仅易于管理而且降低了复杂性、成本和发生错误的概率,成为未来角色权限定义的发展趋势,本次研究将使用此种数据库读取管理机制。
3完善我国电网运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几大措施
3.1加强电力设备的日常维护
电力设备是电力系统工作的基础,加强电力设备的日常维护是保障电网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日常維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做好电力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做好电力设备的升级和整改工作,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人民和企业的用电需求;在用电量较大的夏季高峰时段,更好地加强设备维护工作,对配电设备做好日常监测,尤其是对容易发热的设备,及时检查其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才能有效保障夏季用电高峰。
3.2形成全方位立体的风险信息管理体系
多视角、多层次的可视化风险信息管理能够实现管理工作和电网运行、电网施工现场同步控制、同步监管、同步跟踪了解,能够将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一起,用可视化的运行管理方式确保工作的完成。
3.3建立健全电网运行风险管理机制
管理者要想全面掌握电网运行的风险因素,必须通过标准方式对电网的风险信息进行挖掘,从而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进入风险评估阶段之后,应该对电网运行的风险因素进行全方面的综合分析,这是电网运行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在综合分析各项数据和因素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电网运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才能最终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最后一个阶段是修改机制阶段,针对动态的管理过程,电网运行管理机制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风险因素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应对风险的措施也应不断完善和进步,从而更好地适应电网运行的风险管理需求。
3.4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先进的电网运行风险管理平台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达,电网运行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实现高科技、智能化,从而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智能化风险管理主要以计算机系统作为操作平台,在高科技的指导之下,智能地实现风险建模、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给电网运行风险管理带来了便捷和高效,其普及应用可说是电网发展的大势所趋。
3.5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开发使用开放的管理工具
上文介绍了缺乏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是电网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一大问题,所以采用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同时要建立开放的监管模式,保障风险管理的透明性。建立开放的监管模式,采用开放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实现风险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达到风险管理目标。
3.6完善事后评估手段,建立动态评估系统
静态评估方法是当前电网运行风险管理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评估方法,静态评估大多采用离线计算方式。离线计算的弊端是只能对某一时间点进行风险评估,然而电网运行风险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而静态的评估方式不能跟踪变化。电网设备的故障大多是由台风、暴雨、山火、绝缘老化等内外部因素引起的,故障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电网运行风险评估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风险,而结合气象、环境的变化分析电网风险,能够更好地改善电网运行状态,完善电力系统,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结语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工程,由于内在的相关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企业内外部多个部门或单位之间的协同,存在任何短板都将影响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因此在风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需兼顾不同部门(单位)的工作需要,根据统一的目标要求,制订和实施统一的组织体系、流程体系、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同时,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主动与其他部门或单位沟通,做到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内外联动”。
参考文献
[1]邓彬.电网运行风险评估及管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K].1版.广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7.
[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K].2版.广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