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今昔
2020-09-02
1罗本岛监狱的警戒塔,如今已無实质用途。Grant Durr摄
2 2010年于南非主办的世界杯足球赛让南非举国同欢,是该国促进种族和谐的成功举措之一。Andrew Moore摄
3天真可爱的南非学子。flowcomm图
4曼德拉被囚禁于罗本岛时所住的牢房。Joe Pyrek摄
永远的尼尔逊·曼德拉
尼尔逊·曼德拉出生于1918年。他并非自小就立志成为政治家,而是在23岁时到一家律师所实习后,才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并以此为终身志业。他一生中接触过多种政治思想,也曾使用激进手段,反对当时政府所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后来被扣上叛国、密谋推翻政府、共产主义等罪名,先后服刑共26年半。后期因被判终身监禁,曼德拉在罗本岛(Robben Island)监狱度过18年岁月。
牢狱生活拘禁了曼德拉的身体,却未能囚禁他追寻自由的心。他在狱中开创了“罗本岛大学”,与狱中年轻囚犯谈论政治话题,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支持者也从未忘记过他,通过各种途径要求当地政府释放曼德拉。在外界的压力下,曼德拉在狱中的待遇一再升级,最终于1990年2月获南非政府无条件释放。
出狱后,曼德拉继续他的抗争之路,与时任南非总统德克勒克(Frederik Willem de Klerk)进行多次协商与谈判,促使后者在法律上废除种族隔离政策,让南非迈向民主。此举亦令两人于1993年双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曼德拉于全国大选中获胜,成为南非第一任民选总统,也是首位黑人总统。
是他带领了南非人民冲破种族隔离政策的桎梏,消除贫困不公,实现种族和解。他的获选对南非黑人而言是标志性的胜利,也是南非民主的一块基石,更奠定了国家未来的方向。这位南非国父于2013年因病去世(享年95岁),但是他的名字和功绩已深深刻印在南非历史上,为后人永世歌颂。
1博物馆仍保留从前监狱的原貌。April Killingsworth摄
南非历史转捩点
距离开普敦11公里处,有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小岛——罗本岛。这座曾经被用作监狱的岛屿,也称为“死亡岛”,可说是南非历史的一个转捩点。除了关押过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雅各布·祖玛(Jacob Zuma)等3,000多名黑人运动领袖与异见人士,它也是让南非民主之路与足球紧密连接的摇篮。
罗本岛自17世纪开始用于禁闭土著反抗运动首领,后作为麻风病人与精神病患的收容所。1960年代中期,它成为一座囚禁政治犯的监狱,大部分囚犯是黑人。1964年至1982年,罗本岛监狱B区5号房中关押着46664号囚犯——曼德拉。此区域专门用于收押“最危险的政治犯人”,面积不足4.5平方米的狭小房间内,摆放着一卷薄毯子、一张小桌子、一个饭盆和一个马桶。身形魁梧的曼德拉,当年入睡时身体根本无法伸直。
由于囚犯们每天很早便要起床劳作,曼德拉在此养成了贯彻一生的规律生活习惯——清晨起床锻炼身体。这项习惯一直维持到他90岁之后。狱中生活虽然艰苦,他却在此完成了长达500页、举世震惊的回忆录手稿,并对狱中的年轻囚犯产生了影响。后来他从罗本岛转移至波尔斯穆尔监狱,仍对岛上的风景和同志情谊念念不忘。
政治犯成导览员
在监狱囚犯尽数释放后,罗本岛于1997年正式改建成一座博物馆,对外开放。如今,罗本岛博物馆保留了当年监狱的原貌。负责为游客解说的导览员当中,有当年被关押于此的政治犯,也有监狱看守员。在3小时的导览中,游客可跟随导览员行走在有些荒芜的小岛上,看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与低矮的牢房,如何禁锢人性的自由,也看人权斗士们如何冲破牢笼,让曾经张牙舞爪的铁窗,变成了永远供人参观的历史遗迹。
1999年,罗本岛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人类精神的胜利”。这座岛屿不仅承载了曼德拉渴望种族和解的革命决心,也成为他迎来光辉岁月的垫脚石。
体育打破种族藩篱
曼德拉坚信体育能改变世界。在罗本岛上服刑时,他向狱方争取成功,让罗本岛的囚犯们进行体育活动,并组建了不分政治党派的“马卡纳足协”,将足球运动推展得有声有色。他后来更成功为南非争取到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讓体育打破种族隔阂。如今囚犯们使用过的足球场不再热闹,却成为岛上的观光景点之一。
罗本岛博物馆Robben Island Museum Private Bag Robben Island,Cape town,7400 South Africa
从开普敦的纳尔逊·曼德拉之门(Nelson Mandela Gateway)乘坐渡轮前往,单程船程约30分钟。
+27 21 409 5100
8am-5pm(特定节日休息)
博物馆:250ZAR(成人)、120ZAR(18岁以下)
船票:200-550ZAR
www.robben-island.org.za
infow@robben-island.org.za
渡轮每天有四趟(9am、11am、1pm、3pm),当天去不一定买得到票,宜提前一两个星期在网上预订。
2罗本岛已成为南非迈向种族和谐的一大里程碑。Prasad Pillai摄
3牢房内除了简陋的寝具和马桶,只有一张小凳和一套不锈钢餐具。Grant Durr摄
1开普敦市中心的族群构成比郊区多元。Zoe Reeve摄
2活力四射的街头表演艺人。Elena_loganson摄
今日开普敦
出发到开普敦之前,就有去过的朋友百般叮咛:“注意安全!”我和旅伴也担心会被海关刁难。走了一趟,发现这些烦恼都是多余的。抵达开普敦机场后,通关手续非常顺利,比欧洲许多国家容易多了,而且还遇到面带笑容的海关人员。
从机场坐车前往市区的路上,南非种族隔离的历史遗留仍清楚可见。沿路看见许多破旧的棚屋,住的都是黑人。到了开普敦市区,族群分野就没那么明显。大街上看到的黑人挺悠闲的,也有一些乞讨者,和酒店、旅游区里勤勤恳恳的黑人服务员大不一样。去了属于富人区的坎普斯湾(Camps Bay)后,发现那里则是以白人居多。
后来才了解到,尽管种族隔离政策已废除了30年,但过去被驱赶到郊外的黑人,目前仍因为经济情况不佳,难以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市区生活。开普敦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和沿海别墅等,仍属于白人。而占有人口约40%的有色人种(由班图人、高加索人种和印尼人等混合而成),大多集中在米歇尔平原(Michelles Plain)。
种族迫害的历史伤痕
3第六区博物馆诉说着该区种族隔离的历史。Gary Bembridge摄
带着对种族结构的好奇,我们参观了位于市政中心南边的第六区博物馆(District Six Museum)。馆内展出了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期间,第六区居民被逼迁的事迹。1867年,开普敦被划分为12个市辖区。其中第六区具备人口多样性,聚集各个族群,宗教文化百花齐放。然而,当地政府于1901年强行把该区黑人转移至乡镇:与此同时,较富裕的居民亦开始搬离。1966年,第六区被指定为白人区,政府随后强制将宗教建筑以外的所有房屋夷为平地,驱离白人以外的其他族群。据闻,当时被驱离的有六七万人,第六区因此成为种族隔离时代,南非有色人种遭受迫害的象征之地。
种族隔离政策于1994年结束后,第六区博物馆随即在一座当年幸存下来的老教堂内成立。走进博物馆,能看到第六区居民当初遭强制迁移的纪录。中央大厅有一幅巨大的手绘地图,许多原居民在上面做了标示,指出当年他们的住家所在地。此外,还有一座“门牌塔”,每一个门牌都是遭驱离者的故居门牌或路牌。其它展示品还包括大型海报、旧照片和出土的旧物等。
我想,展示这些历史伤口并非散播仇恨,而是为了让人们直视过去,作为未来的借镜。希望下次再来开普敦时,各种形式上的种族不平等,已然真正成为过去。“彩虹之国”南非,将会绽放族群多元与和睦的绚丽色彩。
种族隔离政策
南非的种族隔离始于荷兰统治时期,第一个种族隔离法案于19世纪出台。二战后,种族隔离于1948年立法成为正式政策。1960至1963年,350万南非的非白人被驱离原本的家园,进入分隔区域,直到1994年,种族隔离制度才正式终结。
第六区博物馆District Six Museum
25A Buitenkant St,Zonnebloem,Cape Town,8000 South Africa
+27 21 466 7200
9am-4pm(星期一至四)
30ZAR(成人):5ZAR(儿童)
www.districtsix.co.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