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2020-09-02魏燕贞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氨溴索雾化吸入护理对策

魏燕贞

【摘  要】目的:分析药物联合雾化吸入在临床小儿喘息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小儿喘息性肺炎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氨溴索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干预组予以布地奈德与沙丁氨醇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组的基本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等基本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发生轻微消化不良1例(3.6%),对照组中出现腹泻3例(10.7%),经对症处理后,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缓解。结论:针对小儿喘息性肺炎,采用药物联合雾化吸入的方法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儿的基本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关键词】小儿喘息性肺炎;喜炎平;氨溴索;雾化吸入;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199-02

小儿喘息性肺炎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1-6个月婴幼儿群体中,且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若未及时得到对症治疗,则有可能发展成为小儿哮喘[1]。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肺炎,是支气管肺炎合并有气喘,表现为咳嗽、喘息、伴哮鸣音及粗湿啰音,胸片显示正常或肺纹理增强,部分病例远期发展为支气管哮喘。该病致病因素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感染及过敏因素。现将重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科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临床干预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小儿喘息性肺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以下情况:先心病或先天性肺功能不全;合并严重呼吸哀竭或心力衰竭;药物禁忌;婴幼儿哮喘等。根据患儿的就诊顺序,将其平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28例。干预组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d-5岁,平均年龄为(2.34±1.02)岁;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4d-6岁,平均年龄为(2.47±1.13)岁。将临床干预前两组的病情、性别构成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在就诊后,均统一接受常规治疗,即分别给予止咳、化痰、退热、吸氧以及抗病毒治疗,并且按照药敏测试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干预组予以布地奈德与沙丁氨醇联用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德剂量为每次0.50~1.0mg,沙丁胺醇剂量为每次2.0~2.5mg,将两者配置成混合液,每日雾化吸入2次,每次吸入20min,且氧气流量控制为每分钟6L,连续治疗一周。

对照组予以氨溴索联用雾化吸入治疗,氨溴索剂量为7.5mg/次,将其与氯化钠溶液均匀混合后给予患儿雾化吸入,每日使用2-3次,每隔10min吸入一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咳嗽、喘息、哮鸣音等基本症状及体征的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針对上述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t检验及X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将两组的基本症状及体征情况作比较,具体情况如下表1。

干预组咳嗽、喘息、哮鸣音等基本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将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作比较。

详情如下:干预组中发生轻微消化不良1例(3.6%),对照组中出现腹泻3例(10.7%),经对症处理后,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缓解,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肺炎主要是因细菌和病毒引起,该病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自我调控能力下降以及机体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大部分患儿在发病早期多呈现出内皮细胞受损的特点,且内皮细胞组织表面分布有凝血微分子的复合物,伴随着肺内供氧量的减少,大量炎性介质得到释放,导致毛细血管的内皮组织进一步受损,病情随之恶化[4]。目前,临床上多应用药物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如沙丁胺醇、氨溴索以及布地奈德等。氨溴索有着较强的黏液溶解作用,对改善患儿呼吸道分泌情况、提高肺通气性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采取雾化吸入之后,能够通过降低肺泡张力来提升患儿的肺呼吸功能,且其炎症抑制效果也比较突出。布地奈德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具有抗炎、抗病毒的功效,能够有效作用于气管,促进气管组织扩张,减轻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止咳的效果。而据相关文献资料,沙丁胺醇可以对小气道肾上腺素受体产生作用,从而激发气道内部纤毛运动,阻止炎性介质扩散,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道平滑肌功能[5]

综上所述,但从整体上来看,二者在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方面均有着较好的效果,且症状缓解的时间较短,说明两种药物联合雾化吸入疗法均值得临床借鉴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饶爱琼,郭爱妮,傅玲娜.不同雾化吸入对喘息性肺炎患儿血氧分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1):105-106.

[2]  肖伟红,彭解华.喜炎平、氨溴索分别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1(01):107-108,113

[3]  何新华.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7):48-49

[4]  陈冬梅.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300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9,(13)56-57

[5]  刘敏.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33)89-91

猜你喜欢

氨溴索雾化吸入护理对策
呼吸机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扁桃体术后的应用
氨溴索与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慢性支气管炎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氨溴索治疗的效果研究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