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与控制策略
2020-09-02黎兆宗
黎兆宗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影响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影响繁殖母牛利用效率的长发病和高发病。很多养殖场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高达50%以上,使得很多繁殖母牛的利用率显著下降,早期被淘汰处理面临较大经济损失。临床上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主要包括了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在发展牛养殖产业期间,为了降低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保证繁殖母牛能够正常生产,就需要掌握养殖场繁殖产生疾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具体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策略,增强母牛的繁殖技能,以此来降低发病率,保证养殖安全。
一、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1、传染性因素
临床上引起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传染性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了各种病毒、细菌侵入。常见的引发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了布鲁氏杆菌、细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其中很多传染性疾病除了危害牛之外,还会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控。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种疾病可以危害多种牲畜,牛对该种致病原的易感性较强,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牛均具有易感性。随着牛性成熟时间的到来,对该种致病原的易感性不断增强。但疾病主要会造成繁殖阶段的母牛出现临床症状,其他阶段牛感染疾病之后呈现隐性发病,主要会引发生殖器官如子宫、胎膜、睾丸出现炎症病变,有时还会引发关节炎。种公牛主要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睾丸严重坏死,使得养殖场的繁殖母牛淘汰率显著升高。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感染引發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种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我国牛细小病毒的阳性率高达80%以上[1]。病毒主要侵染春夏季节配种的头胎母牛,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感染给胎儿,也可以通过交配传播,造成母牛出现流产胎儿死亡。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该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造成青年妊娠母牛出现流产,种公牛出现睾丸炎,少数患病牛还会表现出一定的神经症状。蚊虫是该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该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在每年的春夏季节爆发流行。结核病也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肺脏、消化道、乳房、淋巴结、生殖道,表现为繁殖机能紊乱,不能正常发情或者频繁发情,屡次配种不能正常受孕,母牛突然出现流产,种公牛附睾肿大。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大多数患病牛主要呈现隐性发病。短期表现为发热、黄疸、排出带有血液的尿液、流产、体表皮肤发绀、坏死。该种疾病呈散发流行或地方性流行,经常会造成大批繁殖母牛出现流产。
2、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和养殖场的养殖管理以及母牛的繁殖机能有密切联系。养殖场母牛群体结构不合理,繁殖母牛的年龄较大,性腺机能减弱或衰退组织萎缩硬化,卵巢囊肿均会造成精子和卵子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很好地着床,经常会出现早期流产或者受精卵被融化的现象。子宫内膜炎是一种最常见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这主要是因为在进行人工授精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助产不当,胎衣不下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子宫出现炎症,从而引发母牛发情异常,不能正常配种,即便是能够正常配种,也会表现为突然流产。日常养殖管理期间,日粮搭配不合理,营养价值较差,也会引发母牛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日粮当中维生素投入不足,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严重缺乏,都可以影响到母牛的繁殖技能,延长繁殖周期,导致受胎率显著下降。在生产过程中,任何应激因素均可以引发母牛出现不同程度的繁殖障碍。尤其是夏季热应激会影响到母牛的正常采食,种公牛精液品质下降,受胎率下降,胚胎早期死亡。
二、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1、加强日常卫生清洗
对于传染性因素造成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最为重要的是应该切断致病原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群体。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养殖户落实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加强养殖场的清理,及时清理圈舍当中的各种粪便污染物,将垫草当中的杂物及时清理出去,保证整个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开展严格的卫生消毒。另外还应该做好整个养殖区域的彻底消毒,禁止非养殖管理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外来车辆进入养殖区域之前,均需要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
2、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近年来,很多养殖户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存在不合理的严重行为,这会直接造成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因此就需要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病的具体流行动态,然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例如在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及时清理牛群当中的阳性个体,坚持自繁自育原则,禁止从发病养殖场引种。
3、加强养殖管理,减少应激刺激
做好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工作是降低该种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良好的养殖管理能够提高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降低各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日常养殖管理期间,要结合具体牛的品种,生产性能和营养需求,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喂养方式,保证科学搭配饲料,可合理投喂饲料。为牛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整个圈舍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冬春季节要强化防寒保暖,夏秋季节要防暑降温,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繁殖技能。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性能,就需要增加对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关注程度,要从传染性因素、非传染性因素两个方面入手,找出影响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养殖情况和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防控,强化疫苗免疫接种,及时剔除不良个体,从多个方面实施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针对性防治,保证整个养殖场的生产性能。
(作者单位:233240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