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埇桥区小麦作物“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示范总结
2020-09-02马艳
马艳
近年來,受不良理化性质、区域气候以及施肥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降低了施肥效益。为此,在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小麦田间肥效试验,探讨小麦需肥特性,为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提供参考。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土壤
灰古镇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cm,通常地下水位2~8米,田块平整,肥力均匀,PH值8.1,有机质含量17.1g/kg,全氮N0.99g/kg,碱解氮144mg/kg,有效磷4.9mg/kg,速效钾102mg/kg;祁县镇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cm,通常地下水位2~6米,田块平整,肥力均匀,PH值8.0,有机质含量10.4g/kg,全氮N0.65g/kg,碱解氮92mg/kg,有效磷2.5mg/kg,速效钾118mg/kg;杨庄乡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cm,通常地下水位2~6米,田块平整,肥力均匀,PH值7.3,有机质含量19.4g/kg,全氮N1.13g/kg,碱解氮116mg/kg,有效磷9.8mg/kg,速效钾118mg/kg;永安镇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一年两熟,耕层厚度20cm,通常地下水位2~5米,田块平整,肥力均匀,PH值7.7,有机质含量26.1g/kg,全氮N1.52g/kg,碱解氮141mg/kg,有效磷5.1mg/kg,速效钾257mg/kg。
2、供试肥料
4个试验地点肥料由区土肥站统一提供,氮肥品种大颗粒尿素,含量46%,产地山西晋丰;磷肥品种过磷酸钙,含量12%,产地为安徽铜陵;钾肥品种氯化钾,含量60%产地俄罗斯。
3、供试作物
4个试验地点供试作物由区土肥站统一提供,品种为济麦22,常年产量水平500kg。
4、试验方案和方法
(1)试验方案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该试验方案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每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4个试验地点统一实施,小区面积30㎡(5m×6m),行距20cm,每亩播量12.5kg,小区间距60cm,区组间距1m,三次重复,试验区外围走到1m,周边种3行保护行。试验肥料采用一次基施,氮肥采用基础费75%,小麦拔节期追肥25%。试验期间记录每次农事操作、生育时期和气候状况。试验田均按常规进行管理,及时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做好病虫害防治。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时基本一致。
(2)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确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设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相对一致。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产量结果分析
2、回归方程的应用
根据各单项试验的肥料效应方程,小麦按当季市场价2.06元/kg,肥料按购肥时价格纯N3.4元/kg,纯P2O34.2元/kg,纯K2O4.5元/kg计算,同时根据各地试验的条件、土壤养分含量和施肥习惯,提出了建议施肥量,指导各地农业生产。
肥量平均为N24.33kg/667m3、P2O56.48kg/667m3、K2O58.16kg/667m3。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到的最大产量为514.06kg,最佳产量为507.26Kg。
3、经济效益分析
从以上现象看,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适量的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取得较大的投产比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单一施肥或过量施肥经济效益都明显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农户播量偏大,行距偏窄,病虫重,多施氮肥反而会造成减产。在目前小麦生产过程中,肥量的施用仍要提倡“合理氮肥、磷钾肥配合”的原则。
综上,由于经济施肥量受肥料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年份会有所变化,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可作为合理施肥时的参考。
(作者单位:234000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