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0-09-02马新中
马新中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小麦是当地的主要粮食性作物,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场对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适合小麦种植的土地呈现逐渐缩小趋势,怎样更好的解决种植面积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一、小麦种植技术要点
1、精选小麦品种
在小麦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小麦品种适合不同的气候环境和不同的种植制度。同时不同的小麦品种抗病能力,生长周期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在小麦品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综合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优选高产稳产,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只有保证小麦品种的适应性,才能够确保小麦获得高产稳产。目前在河南省正阳县推广应用较好的小麦品种,主要包括了西农979,百农4199,百农207,怀Ill916,周麦30,周麦36。
2、优化耕作模式
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工作方式的优化问题。现有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科学轮作,另一个是精耕细作。要结合小麦的实际生产特点,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小麦,确保土壤有充足的肥力,这样能够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另一方面在播种之前应该对种植地进行有效的整理选择,选择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对种植地进行翻耕作业,翻耕深度通常控制在25~30cm,以打破犁底层为主,通过有效的翻耕处理,能够熟化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小麦高产稳产。在整地之前还应该科学选择种植地,要确保小麦种植地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纵深化生长。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基肥的追施工作。基肥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2500kg,氮肥15kg磷肥,钾肥各10kg。
3、精量播种
小麦播种之前,应该做好科学的选种拌种工作。有条件的种植户在播种之前还需要进行一次发芽试验,确保小麦种子的发芽率达标。结合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及地下害虫的危害情况,选择相应的药剂,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拌种,预防苗期病害,保证小麦出全苗培育壮苗。小麦包衣可以选择使用40%的辛硫磷50g或者2%的立克秀湿拌剂或者2.5%的适乐时种衣剂兑水4kg,拌種40kg小麦,闷种4~6小时之后晾干播种。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土壤的温度,种植的密度,播种的深度,都会对种子的发芽和出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4、田间管理
在入冬之前一定要做好田间的巡查工作,查看田间出苗情况,对于缺苗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同一个品种的小麦,及时进行开沟补种,或者从稠密地区移栽小麦苗进行补中补中,结束之后要灌溉一次透水,确保田间的基本苗数量达标。为了避免杂草抢夺土壤营养,在入冬之前还应该做好田间除草工作,结合田间划锄做好人工除草。对于田间杂草数量较多的,应该结合杂草的种类,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进入11月中下旬之后,结合田间的墒情及时灌溉一次透水,为小麦正常越冬奠定坚实基础。第2年拔节期到孕穗灌浆期要做好田间的灌溉施肥工作。拔节期小麦施肥应该结合田间小麦苗的生长情况和田间墒情,对于生长较为旺盛叶子浓绿的小麦苗可以推迟施肥时间,一般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进行施肥。对于田间小麦苗生长较为瘦弱,叶子发黄的,应该及时进行灌溉施肥,确保田间达到标准的分蘖量。在小麦进入生长中后期之后,还应该做好叶面施肥工作,使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的尿素溶液,提高叶子的光合作用能力,保证小麦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预防干热风和倒伏。每次田间施肥时还需要做好一次灌溉工作,确保田间墒情事宜。
二、病虫草害防治
1、农业防治
小麦种植过程中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为了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在种植之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防控措施。在播种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病情调查,掌握本地区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流行态势,结合具体的病虫害落实相应的预防监测工作。一方面要科学选择小麦品种,保证小麦品种抵抗能力照常,同时还应该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这样能够有效防范各种土传病害的传播流行。在日常还应该加强病虫害的监控力度,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动态化的病情监测,及时了解和解决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还应该做到科学施肥,合理追施氮肥,避免氮肥施入量过多造成小麦徒长。控制田间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合理的定植密度。
2、药剂伴奏
通过加强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削弱小麦生长期间病虫害所造成的影响。小麦种植初期应该落实严格的防控制度,最大程度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通过药剂拌种提高种子的抵抗能力,降低各种苗期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小麦的抗灾害程度。
3、化学防治
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锈病、叶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药物防控过程中,应该严格落实一喷三防制度。小麦返程到拔节期可以选择使用30%的甲苯丙环唑30毫升+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麦健50毫升混合喷洒,防控小麦纹枯病和蚜虫。进入4月上旬之后,每亩使用40%的戊唑醇30g+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对水30kg进行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蚜虫、吸浆虫。在小麦扬花期,每亩选择使用40%的戊唑醇30g+高效氯氰菊酯40毫升+磷酸二氢钾200g,对水30kg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叶枯病、小麦粘虫、小麦芽蚜虫、干热风等。小麦进入返青期之后,应该做好田间杂草的防治工作,及时拔出田间的野杂麦。
(作者单位:463600河南省正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