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疗效分析

2020-09-02郝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

郝明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62.13±2.16)分, 高于对照组的(53.52±2.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0, 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NIHSS)评分为(3.85±1.25)分, 低于对照组的(5.61±1.8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2,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32/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5)。结论 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治疗,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提高,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中医治疗;症状改善;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65

缺血性脑卒中是患者因脑部供血动脉发生堵塞或者闭塞导致患者脑组织坏死的现象, 患者发病期间主要表现为眩晕、双眼黑曚、肢体麻木、感觉障碍, 患者发病后容易导致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现象, 情況严重者将危及生命[1]。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发病速度更快, 对患者的生命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因此临床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治疗, 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2, 3]。基于此, 本院针对选取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分别采取西医和中医治疗, 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56.2±10.2)岁。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5.8±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诊断标准,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也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入院后均不同程度出现偏瘫、口舌歪斜、头痛、眩晕、语言不利症状。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西医治疗, 给予患者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 1次/d, 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 1次/d, 口服;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 g加入0.9%氯化钠250 ml中, 1次/d, 静脉滴注。

1. 2. 2 观察组 采用中医治疗, 给予患者自拟活血方加减治疗, 组方:黄芪30 g, 丹参、水蛭、生大黄各20 g,

女贞子、川芎、红花、当归、川牛膝、菖蒲、香附、三七各10 g, 白术12 g, 鸡血藤15 g, 地龙6 g;如果属于肝阳上亢症状, 则需在原有的配方基础上加用龙胆草、钩藤各20 g, 栀子、天麻各12 g;如果患者出现风痰淤血, 则需加入半夏10 g, 白附子5 g;如果患者出现阴虚风动症状, 则需加入生地黄、牡蛎各20 g;每天煎取400 ml药汁进行服用;同时常规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调脂药物。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生存质量、NIHSS评分 生存质量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4]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改善情况、心理症状4个方面, 总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根据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5], 主要包括构音障碍、忽视症、意识、语言、凝视、视野、感觉、面瘫、上下肢运动、肌力共济失调等维度进行评价, 总分为0~42分, 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临床症状越好。

1. 3. 2 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NIHSS评分[6]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显效:指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 下降总分数达50%以上;有效:指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达总分数的30%;无效:指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3. 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头晕、腹胀等。

1. 3. 4 治疗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当天, 对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治疗满意度评价表, 总分为100分, 由患者评分, 并当天收回, 其中评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60~84分为满意, 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生存质量、NIHSS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62.13±2.16)分, 高于对照组的(53.52±2.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0, 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3.85±1.25)分, 低于对照组的(5.61±1.8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2, P<0.05)。

2. 2 治疗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7例, 满意20例, 不满意3例, 总满意率为92.50%(37/40);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2例, 满意16例, 不满意12例, 总满意率为70.00%(28/4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6, P=0.010<0.05)。

2. 3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5例, 有效

23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2例, 有效20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0.00%(32/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

2. 4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2例, 头晕1例, 腹胀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3例, 头晕5例, 腹胀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12/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 P=0.025<0.05)。

3 讨论

目前,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在临床比较常见, 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 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缺血性脑卒中因患者的脑血管狭窄而引起的脑血管闭塞现象, 而出血性中风则指脑出血, 也称为脑溢血, 主要指患者脑血管疾病加重后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的疾病[7]。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因患者的脑动脉血管发生堵塞或者闭塞, 导致患者脑部组织发生坏死, 同时在狭窄的管腔中发生堵塞的血管因斑块破裂等因素导致脑部出血的现象[8, 9]。當患者发病后, 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偏瘫、失语、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且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病症更为常见, 患者发病后如果不能及时救治, 将导致患者瘫痪或者死亡, 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10]。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 临床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随着中医在临床中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 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治疗,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院就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 本院对40例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西医治疗, 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临床中采用中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原因, 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治疗, 因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能够对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心肌梗死、心房颤动等病症起到预防作用。阿托伐他汀能够对患者的血脂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上述药物综合运用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而中医主要通过中药配方综合治疗, 在本次临床运用的自拟活血方加减治疗中, 其中丹参、三七能够帮助患者清热凉血, 能消除患者的血瘀症状;而香附能够帮助患者通气, 调节患者气血;川牛膝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改善患者的血浆黏稠症状;水蛭能够达到活血养血的效果, 改善患者血小板聚集的现象;鸡血藤和丹参则能够活血补血, 同时防止患者发生血栓。

综上所述, 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治疗,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尹虹祥, 姜昆, 魏衡, 等. 通络复瘫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河北中医, 2019, 41(8):1141-1145, 1184.

[2] 董桦, 赵红义, 王建伍, 等. 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头痛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中国针灸, 2019, 39(11):1149-1153.

[3] 张羽凡, 柴玉梅, 张斌. 三七通舒胶囊对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32):3597-3600.

[4] 花红兵, 钱福文, 郑炜贞. 针灸通督法联合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上海针灸杂志, 2019, 38(10):1087-1092.

[5] 李沙. 头针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缺血性卒中对早中期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新中医, 2019, 51(8):231-233.

[6] 濮菊芳, 史秀丽.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联合视频播放器示范功能锻炼对缺血性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 23(18):32-35.

[7] 仲海红, 陈炯华, 徐进友. 虫类药在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陕西中医, 2019, 40(9):1307-1309.

[8] 刘宏艳, 孔婧妍, 房钰鑫. 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的整合医学观. 时珍国医国药, 2019, 30(5):1190-1192.

[9] 樊凌云, 杨钰.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影响. 光明中医, 2019, 34(5):670-673.

[10] 高鹤, 李会娟, 郭家奎, 等.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5):139-143.

[收稿日期:2020-01-16]

猜你喜欢

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中医治疗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雌激素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中风复元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