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20-09-02李升明陈广焕冯汉胜龚荣达黄基正莫潘清彭源荣李庆忠刘先娣谭剑鹏陈建辉林聘张鼎袁金胜吴红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

李升明 陈广焕 冯汉胜 龚荣达 黄基正 莫潘清 彭源荣 李庆忠 刘先娣 谭剑鹏 陈建辉 林聘 张鼎 袁金胜 吴红苗

【摘要】 目的 探讨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054例患者, 施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 根据筛查结果分为临症组(2780例)、高危组(624例)和参照组(27650例)。根据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IFOBT及结肠镜检测情况、电子结肠镜检查情况及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并且进行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参照组患者中有4650例(16.82%)患者进行了IFOBT检测, 其中呈现阳性的患者为556例(11.96%), 556例阳性的患者中122例(21.94%)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 另外参照组IFOBT检测阴性的4094例患者中有301例(7.35%)患者、临症组患者和高危组患者均接受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有3827例(12.32%)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检查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103例(2.69%), 其中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47.57%(49/103), 其中参照组检测的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70.00%(7/10), 高于临症组的36.05%(31/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癌前病变1213例(31.70%)。经过单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IFOBT、家族癌症史、肠道腺瘤史、排便习惯、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均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伺机性筛查有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确诊, 临床应注意≥60岁及IFOBT阳性、家族有癌症史、有肠道腺瘤史的高危患者。

【关键词】 伺机性筛查;结直肠肿瘤;电子结肠镜;高危人群;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29

结直肠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近20年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及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而在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 随着早期大肠癌筛查的普及, 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有研究表明[2], 早期发现癌前病变, 并进行早期干预, 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率。伺机性筛查是临床一种面对面的筛查方法, 又称之为机会性筛查, 是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危险水平进行的一项临床筛查, 可以提高人群筛查参与度, 提高病人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有利于早期检出大肠肿瘤,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3]。本研究对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31054例患者进行了结直肠肿瘤的伺机性筛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054例患者, 施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 根据筛查结果分为临症组(2780例)、高危組(624例)和参照组(27650例)。筛查对象:出现排便改变、腹部包块、腹痛、腹部不适、肉眼血便、贫血等结直肠肿瘤症状表现者为临症组;有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等大肠癌前病变史者为高危组;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其他患者为参照组。

1. 2 方法 针对临证组的患者建议直接迸行结肠镜检查, 当检查结果提示有可疑病变则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针对高危组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 若患者已经出现癌前病变的临床症状则直接行结肠镜检查, 当检查结果提示有可疑病变则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对于门诊收治的参照组患者, 向其详细解释、说明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筛查的意义, 询问其家族病史, 进一步判定危险分级, 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建议其进行IFOBT, 对中/高危险患者医师可建议患者进行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若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 且IFOBT阳性, 建议其进行结肠镜检查。

1. 3 检查方法 清晨采用粪便采集装置留取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IFOBT检测, 并于4~30 ℃保存, 需要避光干燥, 采用便隐血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商品名:消康保, 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400384号, 规格:100人份/盒]进行检测。肠道准备后进行电子结肠镜常规检查。于电子结肠镜检查时提示有可疑病变则取患者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1. 4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三组患者IFOBT及结肠镜检测情况、电子结肠镜检查情况及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并且进行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单因素分析。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患者IFOBT及结肠镜检测情况分析 参照组患者中有4650例(16.82%)患者进行了IFOBT检测, 其中呈现阳性的患者为556例(11.96%), 556例阳性的患者中122例(21.94%)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 另外参照组IFOBT检测阴性的4094例患者中有301例(7.35%)患者经医生劝告之后接受了电子结肠镜检查;2780例临症组患者和624例高危组患者均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

2. 2 三组患者电子结肠镜检查情况及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 共有3827例(12.32%)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检查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103例(2.69%), 其中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47.57%(49/103), 其中参照组检测的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70.00%(7/10), 高于临症组的36.05%(31/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癌前病变1213例(31.70%)。见表1。

2. 3 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单因素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IFOBT、家族癌症史、肠道腺瘤史、排便习惯、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均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4]表明, 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通过早期有效的筛查手段可以提高人群的恶性肿瘤筛查率, 并采取早诊早治的干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缓了大肠癌的疾病进程, 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率。

目前伺机性筛查和自然人群筛查是大肠肿瘤的筛查模式, 但结肠镜检查费用相对较高, 患者痛苦大、依从性差, 并不适用于一般人群的大规模筛查。伺机性筛查是一种临床筛查, 由筛查者根据受检者危险水平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此种筛查模式缩小了筛查范围, 减少了卫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受检者依从性远高于一般人群筛查, 具有较高的效价比;自然人群筛查通过标准化方法, 以符合条件的全部人群为基础进行筛查, 但是顺应性低, 且成本高[5]。李小刚等[6]研究认为, 伺机性筛查相对自然人群筛查增加了更多的生命年, 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可能与自然人群筛查模式产生了更多的结肠镜检查以及结肠镜穿孔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中, 参照组检测的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70.00%(7/10), 高于临症组的36.05%(31/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门诊患者进行伺机性筛查可以发现更多的早期大肠癌。无疑似大肠肿瘤症状就诊的参照组患者接受IFOBT伺机性筛查率虽然仅为16.82%, 但检出10例结直肠恶性肿瘤, 其中Ducks A+B期患者7例, 另外筛查出89例癌前病变, 表明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经过单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IFOBT、家族癌症史、肠道腺瘤史、排便习惯、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均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鹿志军等[7]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或与不同区域人口学因素有关;IFOBT阳性、家族有癌症史、有肠道腺瘤史的高危患者检出率相对较高, 临床应用中需注意此部分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作者认为应提高民众对结直肠肿瘤早期篩查、早期干预的认知;通过专业的培训教育让更多的医务人员了解和掌握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可行性以及筛查流程[8, 9]。

综上所述, 伺机性筛查有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确诊, 临床应注意≥60岁及IFOBT阳性、家族有癌症史、有肠道腺瘤史的高危患者, 对发现的癌前病变者应在内镜下干预处置后进行登记建档, 定期随访, 以提高临床对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兰平, 李森茂, 吴现瑞. 重视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8, 17(2): 121-126.

[2] 姜霞.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 河北医科大学, 2014.

[3] 鹿志军, 王伟强, 蔡欢, 等. 针对高危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可行性分析. 胃肠病学, 2017, 22(7): 423-425.

[4] 黄铖, 蔡滨欣, 朱美英, 等. 大肠癌危险度评估问卷在社区筛查阳性居民次年复筛中的有效性分析. 中国肿瘤, 2019, 12(7): 487-493.

[5] 谢志葵, 陈锐锋, 邓灿峰. 广州从化某社区人群大肠癌伺机性筛查结果分析. 山东医药, 2016, 56(13): 50-51.

[6] 李小刚, 王建丰, 陈莉, 等. 结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和人群筛查的成本效果分析. 胃肠病学, 2016, 21(9): 528-533.

[7] 鹿志军, 唐咏梅, 王伟强. 某医院就诊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伺机性筛查结果分析. 西南国防医药, 2016, 26(10): 1181-1184.

[8] 方圆, 何东林, 顾爱斌. 上海某社区人群大肠癌伺机性筛查结果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2): 260-261, 269.

[9] 刘琰.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延安大学, 2017.

[收稿日期:2020-02-17]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
上海市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现状分析
糖尿病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现况分析
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
上海远郊奉贤东部地区大肠癌筛查分析
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上海市闸北区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基线情况分析
社区慢性肾病高危人群生态学干预效果评价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