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时光

2020-09-02王骏华

大众摄影 2020年6期
关键词:底片画幅时光

孔家弄35号,石库门住宅。2009年

王骏华摄

乍浦路,原西本愿寺,印度风格的白色花岗石寺院,建于1931年,由冈野重久设计。2013年王骏华摄

北苏州河路,原上海总商会,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建成于1913年。2010年王骏华摄

万竹街,赵氏润泽堂,原为民国时期“颜料大王”赵竹林所建“赵公馆”,于2012年拆除。2009年王骏华摄

上海,中国接触西方文化最早、最全面的城市之一。170多年前,美、英、法三国先后在这里建立起租界,自此,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上海原有的江南传统建筑,悄然而遇,和谐共处。

时至今日,原法租界中那些风姿绰约的老房子,依旧优雅精致,散发着独特的气质。穿行于老城厢的里弄街巷之中,更能体会到那份久违的闲适宁静。这些历经风雨的老建筑,饱含着上海的故事,反映着上海的文化,更承载着关于上海的记忆。我出生、成长在上海,对这座城市有着天然的感情,那些老街道中的生活片段,弄堂里的烟纸店,家门口的牵牛花,还有各类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串起了我的童年记忆。

大画幅选完再拍

接触大画幅相机并用它来记录上海的老建筑有点偶然,但也必然,对于摄影发烧友来说,在玩儿过135、120相机后,时常会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大画幅相机。2007年左右,我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正处在巨大的变革中,那些老建筑以及童年生活的场景正慢慢消失,于是便有了用影像记录这些古老建筑最后时光的想法。机缘巧合,我有机会欣赏到了冯建国老师《最后的胡同》,画册中8×10英寸黑白膠片下凝重的北京胡同带给我视觉和心灵上深深的触动,由此开启了我用大画幅相机记录上海城市变迁的摄影之路。

使用大画幅相机对于此前仅用过135和120相机的我而言是个挑战。从装片到相机调整再到底片冲洗,每个环节都要加倍小心。大画幅相机操作复杂,因此也迫使我放慢了拍摄速度,能更多地考虑光线、角度,每一次按动快门都需要谨慎。拍摄胶片会让你对最终结果充满期待,曝光后的底片需要经过;中洗再放大成照片,才能确定是不是得到了想要的画面,整个过程虽然烦琐复杂,却是其乐无穷,需要把每个细节都控制到位才有可能得到与预想一致的作品。

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不只是器材操作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拍摄思路和理念,如果说拿小画幅相机在街头拍摄像是“狩猎”,那么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则像是“守株待兔”,拍摄前需要有个大概的构思和想法。背着几十公斤的器材,提着巨大的三脚架去“扫街”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每次正式拍摄前我通常都会先踩个点,看一下被摄物哪个角度最合适,大致用多少焦距的镜头来拍摄,在什么光线下拍摄最理想,一次大致拍几个点,正式拍摄时就直奔主题。

用8x10相机拍摄的话,我通常一次最多拍5个场景,一个场景相同的曝光拍2张底片,以防在冲洗中产生失误或是底片有瑕疵带来损失,这样一次也就是拍摄10张底片。拍摄数量相比用小画幅相机少很多,但我发现出片成功率却反而提高了,小画幅是拍完再选,大画幅则是选完再拍。

隆昌路,隆昌公寓,原为公共租界巡捕房一部分,1932建造。2014年王骏华摄

时光洗礼的老建筑

我镜头中的上海老建筑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今时今日依旧可以感受到当时建造它们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更多的是寄托主人的精神和文化追求。

我拍摄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民居,所以有时也要依靠运气。记得在2008年拍摄书隐楼时,先是扑了两次空,主人都没在家。最后一次,我在大门口足足等了一个上午,等到主人开门出来时,赶紧上前表明来意,最后幸运地被允许拍摄。拍摄愚园路的陈家花园时,由于门卫明令禁止拍照,我的大三脚架太显眼,于是当时想了个办法把捷信的5号脚架装在一个网球拍包里提着进去,顺利躲过门卫的视线。当然,无奈之下的这种方式不建议大家模仿,还是尽量通过正规途径申请拍摄。

我希望画面中的建筑和街道是没有人物出现的,在两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为了达到这个设想,我必须在清晨很早开始拍摄工作。拍摄建筑内部的楼梯时则要避开节假日,由于建筑内部光线非常暗,长时间曝光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时

南周浦镇牛桥村,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晚清末科秀才,“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故居。2010年

王骏华摄候楼道中穿梭不息的居民无疑是最大干扰。当静静地欣赏那些经历了时光洗礼的木质楼梯时,会感受到它们虽然已褪去了当年的光泽,却留下了时光的包浆,承载着生活的记忆。

时光转换间,我使用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大画幅相机来记录下那个特定时代属于上海的记忆,在超快速节奏的当下,享受着慢摄影带来的快感。摄影最初的功能就是记录,今天摄影的手段、传播方式虽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最初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若干年后再回看当时拍摄的照片,可能照片中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但依然可以从照片中找寻当时的那份感动。

猜你喜欢

底片画幅时光
1000人数据大调查
1000 人数据大调查
Chapter 2 Childhood time第2章 童年时光
永远向前的时光
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
漫时光
全画幅机身
PAUL GALL AGHER 大画幅黑白风光
保护光明的“底片”
社会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