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荷之韵
2020-09-02释藤
释藤
加里·维诺格兰德说:我拍照是为了看看事物被拍摄下来的样子。这句话用来表达对拍摄对象的那种最原始的驱动力,简单清晰地概括了许多人按下快门的动机和初衷。180多年前塔尔博特《自然的画笔》一书中,很多照片就是来自于他自己庄园的自然和风景。人类对于自然植物以及花草的那股热爱,应该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是神奇的储物柜,只要你留心观察,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主体。摄影记录是一种潜在的控制手段,每一张照片都是世界上的一个片段,一棵树、一朵花,折射出你对这个世界的独有看法和欣赏角度。
在众多植物花卉中,荷花应该是属于独树一帜的花卉之一。自古以来,荷花就被文人墨客所喜爱和歌颂,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加以呈现和表达。荷花不仅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凭借它的色彩和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在世界艺术史上,莫奈的荷成为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他把生命融入到了荷里,一輩子住在荷塘边,看荷、想荷、思荷、画荷,荷花成为了他内心不可分割的骨血。他的作品影响了许多人,也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摄影作为一种直接的手段和描绘,更能把人们对自然风物的挚爱以及观看表达得淋漓尽致。什么是美,变成什么才是眼睛不能看到或看不到的,或许只有相机才能提供那种割裂的、脱离环境本身的视域。
作为摄影史上最重要的摄影师之一,法国摄影大师尤金·阿杰特的作品总是耐人寻味。他拖着笨重的木头相机,游走在巴黎的街道,一拍就将近30年,“我可以真实地说,我拥有了整个旧巴黎”——他曾如是说道。他的作品影响了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客观主义等诸多流派的摄影人。他也曾经拍摄过许多关于“睡莲”的照片,阿杰特的睡莲照片,层次丰富,具有十分鲜明的画面语言,虽然至今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是他大约在1910年期间拍摄的《睡莲》,还在苏富比两年一度举办的战后及当代摄影拍卖季中,成为一幅引人注目的作品。面对尤金·阿杰特的作品,人们总会惊叹于其细腻精致的影调和那些错落有致的光影,仿佛冥冥间被牵着走进一片熟悉又陌生的梦幻风景中。
纵观一百多年的中国摄影史,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照片也并不多见。金石声先生曾在1933年拍过一张关于荷的作品,题为《荷叶》,构图简洁,水中木桩,周边睡莲叶子层层叠叠围绕,湖面虽然少了荷花的绽放,但依然有诗意弥漫。
香港的摄影师黄贵权先生是很多人都推崇的摄影家。他独特的摄影手法和视角,让其作品呈现出独具个人气质的影像,所以也被业界尊称为画意摄影大师。他对于自然花草的拍摄自成一派,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气息。他拍的荷花,通过多重曝光和远摄镜头捕捉荷花在不同季节和环境里呈现的特殊光影效果,营造似画非画的意境。黄贵权说: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典雅的象征。他在拍摄中大量使用多重曝光,捕捉美好的瞬间影像,强调自然成像,不做后期处理。虽然作品有些侧重水墨的效果,但本质上是记录瞬间的美感。
其实拍摄花卉并非易事。花卉形态各异,要想拍出独特语言几乎是很困难的。但也有些艺术家,能够把花卉表达出不一样的特性。在旅居德国的华人艺术家王小慧的作品《花之灵》和《花之性》中,有很多荷花的照片,减去了具象的表达,呈现了荷花的细节和局部,手法隐晦,影像语言颇具张力。王小慧将荷花盛开和孕育,看作生命的过程,荷花由此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寓意。
摄影家石广智的花卉作品广为国内摄影人熟知,他的《花非花》系列中,荷花梦幻、诗意、婉转、清雅,似画非画、似梦非梦。在作品中,花成了自然的精灵,这种美似远实近,直抵观者内心。
借助摄影,艺术家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呈现和转化对象,他对世界的感知便是他心里的摄影语言,这种语言通过私密的形式转换出一张张别具一格的画面,这样的影像才是超越自然和现实的。其实摄影就是你自己,你就是眼前的这朵荷,你不动声色地拍下这些自然之物,用心用情地拍摄亦是最纯粹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