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应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9-02刘佩佩刘雅苑士龙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刘佩佩 刘雅 苑士龙

【摘  要】目的:探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130-01

前言: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临床方面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为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但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影响下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及负面情绪,进而不利于其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同时可对患者的后续临床治疗及生活质量水平均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2]。因此,在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选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年龄为(46.3±3.5)岁。观察组中,有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46.6±3.4)岁。两组的基础资料相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病情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2)具有基本认知能力及沟通能力;(3)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2)合并存在精神障碍相关症状表现;(3)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指导、饮食干预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内容如下:(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现状及既往临床资料进行有效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为其采用适合的对话方式进行护理宣教。此外,护理人员应通过示范说明的方式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治疗方法,并向其说明吸氧治疗的目的及重要性。对于病情较稳定且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并向其说明正确的运动方法,从而有效改善其身体素质,运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动量及运动时长的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运动干预效果。同时,应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日常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或高脂肪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心理护理:患者在自身病情影响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为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与患者对话期间可适量应用安抚性词语,并告知患者帮助肌肉放松的具体方法,进而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同时可有助于在发病期间改善患者的紧张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平滑肌痉挛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应用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量表共包括5个评价维度,单个评价维度满分为7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水平越高;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量表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

文中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别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后,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HAMD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数量亦显著提升,患者在病情影响下可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气促等症状表现,临床治疗干预虽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症现状,但受长期治疗及病情反复情况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状态,进而易影响整体临床疗效及治疗配合度,因此在治疗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4]。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用药指导、病情监控等护理措施,进而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情况,从而可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5]

根据研究结果可得知,护理后,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进而说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助于缓解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可明显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可显著缓解其负面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英,何小静.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学,2017,23(2):334-336.

[2]  姜永芬,赵思佳,康君琴,等.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1):1011-1013.

[3]  朱小红,李建宏.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7):1419 -1423.

[4]  王莉莉.基于健商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6):1245-1247.

[5]  韩小宏,李小娟.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34-135.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