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09-02胡文星郭华史佳林
胡文星 郭华 史佳林
摘 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对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联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联盟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代农业;对策与建议;天津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6.015
Abstract: As a new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th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resources and form the resultant of forces in innovations, and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ased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ianji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lliance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alliance,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constructing in China.
Key words: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modern agricultur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ianjin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1-2]。作为新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组织形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3],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5]。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农业产业技术联盟”)能将农业产业的上、中、下游资源进行有效衔接[6],为有效整合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条新路径[7]。本文通过调研,了解不同类型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的发展状况,剖析当前联盟发展面临的困境,寻求有效发展路径,以期为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 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
2012年天津市提出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2015年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备案工作,2018年天津市科技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津科规〔2018〕11号)发布。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实力的农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参与到产业联盟建设中来,着力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技术整体创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1.1 发展概况
2017年4月,天津市科技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对外公示了首批36家备案的天津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8],涉及生物医药、精密化学、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农业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有8家。各备案联盟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研发突破、行业标准制定和产品质量規范、共同培养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天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截至目前,在天津备案或以天津市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为理事长单位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11家(表1),涉及食用菌、水稻、果蔬、水产养殖、能源作物种业等产业,以及兽药、肥料、农产品保鲜、节水灌溉、农业装备等配套产业,建立了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联盟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1.2 组织模式
从组织模式来看,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要有:①“科研机构牵头,联合高校、龙头企业共同创建”;②“高等院校牵头,联合企事业单位共同创建”;③“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④“政府牵头,联合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创建”4种模式。其中“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建”是最常见的组建模式,充分显示了企业在联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该模式顺应市场导向,由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科技实力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引入科技创新资源,联合探索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1.3 运行机制
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取理事会共商机制,设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图1),分别发挥其在联盟中的决策管理、咨询建议以及执行服务等方面作用[9]。通过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多边协议,明晰联盟各成员单位的责权利关系,落实成员单位之间的任务分工、风险分担及产生的成果知识产权归属、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办法,以及利益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联盟正常运作[10]。理事会为联盟决策机构,由成员单位派出的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决定联盟运行方针,制定和修改联盟章程,批准和取消成员资格,审议专家委员会和秘书处的工作报告,决定其他有关重大事宜等。专家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理事会的决策提供咨询,确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参加科研项目的立项、论证、评审和验收,并提出咨询指导意见。秘书处为联盟理事会常设机构,负责联盟日常事务和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在理事会闭会期间代行其管理職能[11]。
2 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天津地区情况来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存在行业分布不均不均、定位不明确及创新力度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
2.1 数量较少,行业分布不均
从中国产业技术联盟网站(http://www.citisa.org/)2016年公布的数据看,目前国家层级的产业技术联盟共有150家,其中服务于农业领域的农业技术产业联盟在30家左右;2014年安徽省科技厅公布试点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达到31家,2015年由广东省科技厅颁布试点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总数共计16家,福建省科技厅已公布的省级重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计12家。然而,截止目前,天津农业相关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仅11家,数量上与其他省市相比较为落后。与此同时,现有联盟行业分布所涵盖的行业领域较为狭窄,特别是在投入—产出效益较低的传统种植业产业、具有天津特色的蔬菜育种和奶牛养殖等种养产业,以及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技术和投入品领域等,联盟发展仍属空白,不能满足农业转型发展与市场化的需要。
2.2 模式定位和目标不明确
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仅在成立之初订立了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但联盟为自发形成的组织,内部成员变动时有发生;受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内部成员在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因此联盟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技术攻关方向常常会有所调整。同时,对联盟没有明确的考核与管理机制,成立之初所订立的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是否达到并没有评价与监督,也没有外部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约束。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出现发展思路不连贯、发展定位模糊、发展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2.3 协同创新力度不强
联盟是一个复合体,其协同创新发展需要复合体各要素相互作用,同时要求各成员有一致的发展目标和诉求。就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各类成员的研究水平、开发能力、成果转化效果和与市场对接情况均有所不同,其对技术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协调各成员之间,以某一项技术为核心,开展协同创新存在较大难度。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营状况和外部市场的影响,联盟成员有可能改变战略意图和经营策略,在此种情况下,协同创新更是难上加难。除此以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中的保护主义也会对联盟的开放式合作带来不利影响。
2.4 模式运作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国家科技部和各省市科技局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管理单位。从天津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联盟的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早在2012年,天津提出创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2015年天津启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备案工作,但直到2017年市科委才对外公示了首批36个备案的天津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截止到目前,进行备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只有一批。2018年12月底,天津市科技局研究制定了《天津市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津科规〔2018〕11号),对联盟构建原则、联盟的组建、备案、支持措施、运行与管理机制进行了规范,由此,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管理才有了正式规章制度。在项目资助方面,天津市科技局仅在2015年设立过一次天津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资金补贴,各成员单位可自行申请,单项补贴金额为30万元,但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取得效果,并没有监督与考核,且此后再未设立类似项目资助。
2.5 组织松散,活跃度不高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主要是为积极响应中央和市级文件精神,在政府部门推动下进行合作。成立初期,以政府项目和财政资金投入为纽带,联盟成员间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由于组成联盟的各方主体自身特点和利益目标,当项目结束或财政资金投入无法持续时,联盟运行就形同虚设,不少单位仅仅召开一次年度工作会议。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尚未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各种搜索引擎也极难获取联盟动态和成果信息。
2.6 联盟与协会等社团组织职能重叠
调研发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相关行业内已有的协会、学会等组织功能相近、职责类似。由于各协会、学会组织一般经历过正式注册,其组织结构更加合理,管理体系更加科学,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往往较为松散和随意,对内部成员没有硬性约束,且功能被各类协会、学会所替代,因此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由政府部门牵头成立的联盟,已名存实亡。
3 新时期突破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天津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调查研究入手,提出以下发展思路与策略来突破新时期联盟发展困境,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3.1 创新发展理念与方式,探索联盟组织新模式
一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涉及科研机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高等院校以及农业、科技、金融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是一项过程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要创新发展理念,壮大总量规模、提高发展速度、优化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突破传统模式局限,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的集聚度,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二是要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积极运用各种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更为有效、更为持久、创新成果产业化更有保障、更能适应国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迫切需求的联盟组织新模式,发挥好联盟在创新驱动中的骨干作用,扎实推进天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3.2 明确联盟总体定位,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结合天津当前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选择国家重点发展的技术以及产业领域,制定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必须站在行业前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联盟总体定位,制定具有針对性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路线图,积极延伸产业链和集聚优势互补环节,均衡考虑联盟成员的诉求,整合联盟成员的短期目标、制定长期目标、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等,为联盟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
3.3 加强科技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是深化联盟内部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推进联盟内成员单位的多元化交流合作,实现联盟内部信息、资源、知识、创新技术的整合,集中各方优势重点突破农业热点问题,带动联盟提高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对接,有效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和成果转化周期。二是加强农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创新主体的合作需求,加强农业科技管理的统筹协调力度,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充分挖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自的潜力和优势,组织联合攻关,推进研发条件资源和知识产权共享,提高联盟协同创新的水平和能力。三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天津的地缘优势,加强对接首都科技资源,全方位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2]。采取多元化方式,以产业链合作为主线,构建跨区域利益共建机制,扩大联盟合作范围,凝聚京津冀区域内优势农业科技力量和核心农业科技资源,引导农业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3.4 优化运行与管理机制,促进联盟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支持联盟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联盟运行管理体系,优化联盟的利益机制、责任机制、信用机制和协同机制,实现各方权、责、利的和谐统一和均衡协调,保证战略联盟的稳定性和长久性,提高联盟整体运行效率[13]。二是完善联盟组织机构建设,确保联盟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的有效运行。三是加快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联盟的组织化、制度化和标准化运作,促进联盟健康、有序、持续发展。四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或委托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对联盟的运行、管理以及执行项目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5 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采取定期交流、联席会议等方式,及时沟通情况,协调不同意见,加强联盟成员之间合作与交流,引导联盟规范发展。二是组织开展各领域联盟合作交流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推动农业科技领域深度合作与交流,引导农业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三是完善联盟绩效考核及激励制度[14],最大限度调动各联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6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和支持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优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政府可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质项目可采取奖补等方式鼓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扶持作用,为联盟运行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落实已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通过信贷支持、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措施,大力支持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三是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具有天津特色优势产业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确定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战略方向和重点任务,统筹整合产业链优势资源,提升战略引领能力,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原顺梅,王坚,周秀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 2012(6):39-42.
[2]杨艳慧,张伟.推进唐山市农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4(4):115-116.
[3]王炳富,刘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能力与治理绩效案例研究[J].社科纵横,2018, 33(12):52-57.
[4]黄爱萍,林海清,柯文辉,等.福建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构建与发展[J].台湾农业探索, 2017(2):69-72.
[5]王思睿.论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1-2.
[6]张庆成.关于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及运行机制创新的提案[J].中国科技产业, 2011(4):36-37.
[7]罗雪英.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与绩效评价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8]市科委关于公示第一批备案的天津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名单的通知 [EB/OL].(2017-04-07).http://kxjs.tj.gov.cn/xinwen/tzgg/201704/t20170407_127703.html.
[9]钟俊杰,王凯,朱卫东.推进安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 2012(1):44-49.
[10]蒋庆来,潘达,陈享姿.产业联盟提升地方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湖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价值工程,2018(10):20-23.
[11]苏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11):20-25.
[12]郑祖婷,郎鹏,孟琦.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的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8(34):163-164.
[13]郭亚静.基于博弈分析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
[14]熊莉,李晓明,张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激励机制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