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尖与叶基段打叶特性对比分析
2020-09-02李天诚王建民欧明毅杨洋吴有祥李瑞丽张望兴许洪庆
李天诚 王建民 欧明毅 杨洋 吴有祥 李瑞丽 张望兴 许洪庆
摘 要:为研究烟叶适宜分切点及分切后分组打叶的必要性,以叶片厚度、抗张力、延伸率、抗张强度为指标,对‘云烟87不同等级、不同分切点分切后各段烟叶的打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相同产地、等级烟叶的叶尖、叶基段打叶特性存在差异性,且差异程度与烟叶等级和分切点有关。(2)烟叶等级越低差异越明显,其中C3F、C4F叶尖和叶基段打叶特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分切点越接近叶尖或叶基处差异越明显。C3F、C4F等级烟叶应适宜分切分组打叶,分切点以接近叶尖或叶基1/3处为宜。
关键词:分切打叶;打叶特性;柔性化加工
中图分类号:TS4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6.007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ropriate cutting point of tobacco and the necessity of leaf cutting and splitting, based on leaf thickness, tensile, elongation and tensile strength, the thres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obacco leaves in the same producing area, different grades and different cutting point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resh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leaf tips and leaf base segments of the same producing areas and graded tobacco leaves, and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was related to tobacco leaf grade and cutting point. (2) The lower the level of tobacco leaves, the more obvious the differenc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3F and C4F reached a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3) The closer the cutting point was to the tip or the base of the leaf, the more obvious the difference. The medium and low grade tobacco leaves were suitable for cutting and grouping, and the cutting point was preferably close to the 1/3 of the leaf tip or base.
Key words: cutting and threshing; threshing characteristics; flexible machining
分切打葉可减小烟叶初始尺寸,是改善叶片结构、降大片提中片的有效手段之一[1-2],因此在复烤厂得到了普遍应用。按分切方式划分主要有切叶基、一刀两段、两刀三段和切叶尖打叶等[3-5];按加工方式划分有分切后混打、分切后分组打叶两种形式。由于分切后分组打叶为提升烟叶使用价值创造了条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切后各区段化学成分的差异性[6-7]以及打叶复烤后叶片结构、化学成分、香味成分、感官质量变化方面[8-11],而针对分切后各段打叶特性的研究少见报道。‘云烟87国主栽品种之一,其种植推广面积最大[12],又考虑到中部烟叶是最容易混部位烟叶,因此,本文针对‘云烟87中部上等烟C2F、C3F、C4F 3个等级烟叶,研究了按3种不同分切点分切后各段打叶特性的差异,希望能为适宜分切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设备与仪器
福建永安地区‘云烟87品种烤烟,等级包括C2F、C3F、C4F。
BHZ-1型电脑测控厚度测定仪(四川长江造纸仪器有限公司);ZKW-3型烟草薄片抗张试验机(四川长江造纸仪器有限公司);DHG-902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BF240型恒温恒湿箱(德国宾得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分切方法 (1)每个等级烟叶随机抽取10片无显著破损的烟叶,分别测量烟叶长度,并计算烟叶长度平均值(x)。
(2)每个等级分别按A、B、C 3个分切点进行分切。A点:以叶基为起点,从(x)处将烟叶分切,叶基部分记为A1组,叶尖部分记为A2组。B点:以叶基为起点,从(x)处将烟叶分切,叶基部分记为B1组,叶尖部分记为B2组。C点:以叶基为起点,从(x)处将烟叶分切,叶基部分记为C1组,叶尖部分记为C2组[13]。
1.2.2 测定方法 烟叶厚度参照GB451.3 -2002进行测定,抗张力、延伸率、抗张强度参照GB/T12914-2008进行测定。
1.2.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 Excel、SPSS17.0数据处理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1]欧明毅, 吴有祥, 杨洋, 等. 烟叶分切打叶复烤应用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1): 66-69.
[2]杨洋, 杨雨波, 欧明毅, 等. 分切加工方式对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9, 47(3): 147-150.
[3]龙明海, 资文华, 华一崑, 等. 主成分分析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在烟叶分切中的应用[J]. 烟草科技, 2016, 49(8): 83-88.
[4]张腾健, 肖锦哲, 杨全忠, 等. 分切工艺对打叶复烤全过程加工质量的影响[J]. 中国烟草学报, 2018, 24(3): 30-36.
[5]杨波, 张福建, 杨继福, 等. 福建烟叶分切不同段位质量变化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9(19):1-4.
[6]王根发, 梁娅, 张书伟, 等. 浓香型烟叶分切区位钾含量的变化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29(6): 1-4.
[7]祁林, 陈伟, 王政, 等. 浓香型烟叶不同分切区位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J]. 烟草科技, 2014(1): 53-55+76.
[8]徐安传. 烟叶不同区位多酚主要组分的分布特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3, 28(6): 819-824.
[9]颜克亮, 武怡, 曾晓鹰, 等. “三段式”分切烟叶醇化品质差异性比较与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1, 32(4): 23-27.
[10]韩伟, 孔祥, 胥天鹏, 等. 烤烟品种“翠碧一号”不同等级烟叶分切加工质量的对比[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11): 188-190.
[11]陈伟, 杨树林, 田海英, 等. 基于致香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的烟叶分切方法[J]. 广州化工, 2016, 44(23): 89-91,112.
[12]马文广, 周义和, 刘相甫, 等. 我国烤烟品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展望[J]. 中国烟草学报, 2018, 24(1): 116-122.
[13]郑宏斌,史久长,张仲文,等. 基于烟叶分级标准的烟叶分切方法:河南,CN104138025A[P]. 2014-11-12.
[14]薛薇.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15]李瑞丽, 张保林, 王建民, 等. 河南烤烟综合物理特性的因子分析及规律性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14, 20(6): 90-96.
[16]孙吉, 杨斌, 窦佳宇, 等. 烤烟烟叶物理特性与产地、等级及常规化学成分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7): 7670-7672.
[17]杨俊, 李晓婷, 吕凯, 等. 河南烤烟主产区烟叶物理特性的差异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9): 71-73+85.
[18]郭建华, 沈建平, 张仕祥, 等. 进口烤烟与我国主产区烤烟烟叶物理特性相似性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8, 39(1): 91-96.
[19]黎根, 何猛, 劉峰峰, 等. 湖北不同植烟区烤烟物理特性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8, 39(6): 73-78.
[20]朱峰, 高远, 顾毓敏, 等. 安康烟区烟叶物理性状年度间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5): 33-37.
[21]孟琦, 于晓娜, 李亚娟, 等. 河南初烤烟叶物理特性与土壤属性的典型相关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8(4): 413-419.
[22]陈丽燕, 王建伟, 刘海轮, 等. 环秦岭区域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J]. 烟草科技, 2016, 49(10): 15-22.
[23]郭可谦, 顾会战, 喻晓, 等. 广元烟区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对烤烟品质指标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 49(2): 105-109.
[24]罗万麟, 李永栋, 杨柳. 四川烟区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8, 24(1): 71-75.
[25]郭东锋, 邹鹏, 刘非, 等. 烤烟烟叶物理特性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 29(2): 79-84.
[26]余建飞, 郑福维, 卿湘涛, 等. 湘西烟区气候特征及其对烟叶外观质量和物理特性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8, 53(5): 43-51,57.
[27]张胜, 杨永锋, 杨会丽. 永顺烟区烟叶化学成分与农艺性状和物理特性关联性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9(S1):20-24,27.
[28]付秋娟, 张忠锋, 窦家宇, 等. 烤烟物理特性与常规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关系[J]. 中国烟草科学, 2014, 35(1): 117-122.
[29]刘超, 纪晓楠, 陈泽少, 等. 烤烟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7(7): 71-77.
[30]郑宏斌, 刘江豫, 杜阅光, 等. 浓香型烟叶分切不同段位质量变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16): 3824-3827.
[31]杨威, 张强, 董高峰, 等. 昭通烤烟主要物理特性的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53(5): 1078-1082.
[32]闫铁军, 吴风光, 王海明, 等. 烤烟物理特性差异分析及核心指标选择[J].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4): 76-79.